签到天数: 14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子规杜鹃布谷鸟
闻雪思
我不喜欢杜鹃鸟,那个别名子规、布谷的杜鹃鸟。
我得承认,我不喜欢杜鹃鸟,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鸣声搅扰了我恬酣的春梦。那一声声“布谷,布谷,快快布谷”的鸣声在初春的清晨清脆、婉转、悠扬,催得田野清新,催得草木青茵,催得流水潺潺,催得柳绿花红,催得神清气爽,催得春满人间,我岂能抱怨。我得承认,我不喜欢杜鹃鸟,也不是因为它们的鸣声钩起了我迷惘的乡愁。那一声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叫在暮秋的黄昏嘹亮、凄厉、哀怨,唱得夕阳如血,唱得云惆霞怅,唱得黄花溅泪,唱得归雁惊心,唱得皓月怜影,唱得秋叶纷纭,我岂不共鸣。
我也得承认,我不喜欢杜鹃鸟,并不是因为它们普普通通,貌不惊人。或灰或栗的羽翎,蓝白斑驳的纹绒,长尾短翼粗喙,金眼黑睛,殷舌红腔,躲躲闪闪的身影,悄然无声的飞行,我岂能厌烦嫌弃。我也得承认,我不喜欢杜鹃鸟,也不是因为不知道它们是森林卫士。它们嗜食别的鸟类不吃的害虫,每小时能捕食上百条松毛虫,有利有益有功农林,我岂能无情无义。我还得承认,我不喜欢杜鹃鸟,并不是我不知道它们凄美的传说故事。相传杜鹃鸟是古代蜀国君王杜宇魂魄所化,为提醒百姓莫忘农事,啼鸣至口泣殷血,我岂能不怜不敬。
我更得承认,我不是不知道,杜鹃自唐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意象,关于它的名诗佳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如唐人的——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杜甫《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杜鹃行》:“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为杜鹃似老鸟。”《子规》:“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群玉《杂诗》:“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崔涂《春夕》:“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成彦雄《杜鹃花》:“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再如宋人的——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西江月》:“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辛弃疾《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朱希真《伤春》:“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杜鹃叫得春归去,吻边啼血苟犹存。”
谢枋得《春日闻杜宇》:“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蔡襄《七绝》:“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
此外,还有元代曹伯启《子规》:“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民国秋瑾《七绝》:“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是的,这一切,我岂能无闻,怎可不悉。可是,我还是不喜欢杜鹃鸟。
我不喜欢杜鹃鸟,我看不起它们狐假虎威的丑恶面目,它们摹仿鹞鹰的姿态飞翔,吓唬正在孵卵的小鸟,逼迫小鸟弃巢逃命。
我不喜欢杜鹃鸟,讨厌它们鬼祟和懒惰的恶习,它们不筑巢、不孵卵、不哺育雏鸟,偷偷摸摸到其它鸟的巢穴产卵,让别的鸟替自己尽义务。
我不喜欢杜鹃鸟,鄙夷它们极端自私自利的品德,它们寄生于它鸟,却还要将它鸟之卵吃掉或移去。利用别人之际,还要损害别人,这种行为实在卑劣。
我不喜欢杜鹃鸟,憎恨它们残忍专横的天性。杜鹃寄生的雏鸟一孵出,立即会将义鸟尚在孵化的卵蛋或已经出壳的雏鸟挤出巢外摔坏摔死,霸占巢穴,独享喂养。
我不喜欢杜鹃鸟,厌恶它们忘恩负义的行径,不管义鸟如何辛苦哺育,小杜鹃羽毛丰满后,它就不辞而别,远走高飞了。
杜甫诗云:“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说的就是杜鹃鸟。我不属于百鸟,却要为百鸟鸣不平。我不喜欢杜鹃鸟,那个别名子规、布谷的杜鹃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