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298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4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4-22 14:04: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黎秋山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黄埔军校的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6月在广州创立的一所军事学校。这是中国最闻名遐迩的一所军事院校,是一所能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前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誉于世的著名的军事院校。黄埔军校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极其重大和引人瞩目的影响,至今仍光辉未泯,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景仰。1988年1月,黄埔军校广州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3月21日,我偕夫人慕名前往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参观游览。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黄埔军校旧址在广州市黄埔区珠江长洲岛,乘地铁到鱼珠码头,改乘轮渡方可到达。长洲岛又名黄埔岛,位于广州东郊珠江江心,距市中心约四十华里,全岛面积为六平方公里,四面环水,环境幽静。长洲岛历史上曾是清政府海关,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岛上建设炮台,之后这里曾作为清军要塞司令部,并先后建设过一些清军的军事学堂。孙中山先生为了造就一支革命军队,利用长洲岛上的旧校舍,办起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走进黄埔军校旧址,从外观看,黄埔军校的确其貌不扬。校本部砖墙铁栅栏,大门设在珠江边,哨岗分立,门额上悬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据说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西南边侧门有徐向前题写的石壁: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校本部的校舍大都是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黛瓦,粉墙,赭色的门、窗、槛、柱,木梯木地板,明显的清末民初岭南建筑风格。四排房舍整齐排列,相互对称,廊坊相贯,围成三个宽敞的四合院。分布有校长、党代表、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办公室及教室、学员宿舍、饭堂等。设施难以想象的简单、陈旧、朴素,但却非常整齐、干净,有的房间还摆放一些老旧的枪械和报刊,学员宿舍的被子叠得棱角分明,鞋、帽、盘、巾井然有序,令人侧目肃然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黄埔军校旧址1995年开放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些校舍改为展览室,陈列与黄埔军校历史相关的珍贵文物、照片、图片、油画、资料。譬如黄埔军校的校徽、校旗、校训、校歌、学生公约、入学誓词等。入学誓词每学期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黄埔四期的入学誓词,抄录如下:“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立定脚跟。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继续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谨誓。”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黄埔军校为孙中山先生创立。孙中山先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军队是革命的保护神,国家的中坚,振兴民族的希望,他坚信“革命军起,革命党成”,决心“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创办黄埔军校的宗旨,就是要造就这种革命的军队。孙中山先生亲自兼任军校总理,对军校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人事任免一一过问,并前后五次亲临黄埔军校视察,对军校师生发表演讲,殷切寄语,谆谆教诲。黄埔军校的历史与孙中山先生的伟名是密切相联的,因此,军校旧址将孙中山先生莅临军校憩宿过的楼房辟为总理纪念室,并在校园八桂山上建立孙总理纪念碑,竖立孙中山铜像。总理遗嘱、总理开学训词以及孙中山先生一些思想语录在军校随处可见。孙中山先生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廖仲恺为军校党代表,延揽天下英才到黄埔军校任教或工作。当时,国共两党的卓越领导干部和优秀军事政治人才亦汇聚黄埔,成为军校各部的负责人或教官。我们在黄埔军校史迹展中看到一份军校初期任职名单,国民党方面有: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蒋介石:首任校长
廖仲恺:国民党代表
李宗仁: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    诚: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李济深: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汪精卫:国民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顾祝同: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陈继承:教官,教育长
陈果夫:招生委员会委员
刘    峙:战术教官
严    重:学生总队长
蒋鼎文:学生队区队长
白崇禧:校务委员
缪    斌:政治教官
王柏龄:教授部主任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
邵元冲:政治部主任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军医部主任
何应钦: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胡    谦:教育长
王柏龄:教育长
钱大钧: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石醉六: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顾孟余: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徐    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方鼎英:伍生部主任、教育长
张治中: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邵力子: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程    潜: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林熏南:教官。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而共产党方面则有: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
张申府:政治部副主任
周佛海: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政治部主任
熊    雄: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鲁    易:政治部秘书
恽代英: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    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项    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阳翰笙:政治部秘书、中共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
陈    毅: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分校校党委书记
董必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陈潭秋: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李    达: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郭沫若:政治部教官
毛泽覃:政治部科员
瞿秋白:政治教官
张秋人:政治教官
萧楚女:政治教官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高语罕:政治教官。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一些著名的民主人士也曾在黄埔军校任职,如:
许德珩: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章伯钧: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黄埔军校是为中国陆军培养现代军事政治人才的院校,有造就中国“将星的摇篮”之盛誉。黄埔军校创立之后,因革命的需要和历史的发展,曾先后在潮州、武汉、长沙、洛阳、广州、昆明、南宁、西安、迪化(乌鲁木齐)和台湾凤山等地建立过分校。从1926年到1949年,位于中国大陆的黄埔军校共举办23期。国民党撤退台湾后,于1950年在台湾高雄凤山市维武路重新建立军校,沿用陆军军官学校名称,到2004年,共续办73期。根据黄埔军校档案,第一期毕业生为645人,第二期为449人,第三期为1233人,第四期2654人,第五期为2418人,第六期分黄埔本校和南京本校 ,共计毕业生为3970人,第七期亦有黄埔本校与南京本校两地学生之分,共计 1518人,第八期毕业生为1745人,第九期654人,第十期 1561人,第十一期1269人,第十二期740人,第十三期1412人,第十四期为3700人,(未包含各地分校毕业生),第十五期1831人,(未包含各地分校毕业生),第十六期4287人(未包含各地分校毕业生),第十七期3931人(未包含各地分校毕业生),第十八期2452人(未包含各地分校毕业生),第十九期 1890人(未包含各地分校毕业生),第二十期 1116人,第二十一期 6038人,第二十二期 3348人,第二十三期 2306人,累计51167人。黄埔军校各期毕业生大都分配到军队,大部分人都曾经参与东征战役、平定叛乱、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等战事,接受严酷的政治与战争的考验和抉择。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黄埔军人为捍卫国家领土与民族尊严,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英雄业绩,赫赫战功,苍天可鉴,日月可昭,青史彪炳。而黄埔军人也因此砺砥磨练,愈战愈强,名将辈出,成为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骨干、核心和中坚,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国共双方军队中都有一批名声显赫的黄埔将领。如国民党军队中黄埔军系列将领有:特级上将1名:蒋介石;一级上将11名:何应钦、陈诚、冯玉祥、阎锡山、唐生智、张学良、李宗仁、白崇禧、朱培德、刘湘、陈济棠等;二级上将12名:邓锡侯、龙云、刘峙、何键、余汉谋、张治中、徐永昌、顾祝同、商震、程潜、蒋鼎文、薛岳等;上将18名:方策、卢汉、刘兴、刘戡、刘士毅、刘建绪、汤恩伯、李品仙、李济深、陈铭枢、俞飞鹏、胡宗南、唐淮源、夏威、钱大钧、黄绍竑、黄慕松、廖磊等。此外还有166名中将。共产党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53位将帅出自黄埔军校,其中元帅5人: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陈毅、林彪;大将3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上将10人:萧克、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陈士榘;中将12人: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莫文骅、谭希林、王诤、何德全、韩练成等,以及廖运周、张学思、黎原等23名少将。有些曾在黄埔军校工作或学习过的人在新中国建立后担任了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如周恩来、李富春、郭沫若、沈雁冰、蔡畅、许德珩、王昆仑、季方、成仿吾、阳翰笙、雷经天、程子华、袁仲贤、陶铸、吴溉之、曾希圣、张如屏、王世英、蔡树彬、周仲英、刘型、陈漫远、潘朔端、章夷白等。我在黄埔军校史迹展看到了一些抗日名将的名字,如关麟征、陈明仁、王耀武、廖耀湘、戴安澜、郑洞国、邱清泉、宋希濂、胡琏、张灵甫等,还欣慰地看到了在与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的黄埔系列革命烈士的英名,如黄埔一期的黄梅兴、蔡炳炎、郑作民、左权,黄埔二期的吴继光、姚中英、刘世焱,黄埔三期的朱赤、高致嵩、易安华、王俊、戴安澜、胡义宾、周复,黄埔四期的路景云、杨杰、官惠民、罗芳珪、燕鼎九、谢晋元、彭士量、赖传湘,黄埔五期的刘眉生、杨家骝、梁希贤、陈文杞、 赵尚志、黄红、杨生、王剑岳、吕旃蒙,黄埔六期的赵一曼、雷忠、陈中柱、李挺、孙明瑾,黄埔八期的胡旭盱等。历史证明,黄埔军校师生实乃民族的英雄,抗战之中流砥柱。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巡视黄埔军校旧址,虽已属于历史遗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依然能感觉到军校里弥漫着一种凛然正气。这不仅仅是因为军校艰苦朴素的作风,安静整齐清洁的环境,肃穆矗立的纪念碑和安谧森然的烈士墓园,还因为观展过程中触目可见的渗透着岁月沧桑的时代文物,如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日后成为黄埔校歌的孙中山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孙总理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和平、奋斗、救中国”,等等。据说,黄埔军校建立时,军校大门两旁挂有一副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二门悬挂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这些充满理想和热情的讲话、语录、口号、标语、对联,构成了黄埔军校的政治环境和精神气氛,当时曾吸引全国各地无数有志青年突破重重阻力,前来投考,并鼓舞激励着黄埔师生们浴血沙场,为国尽忠。我想,或许所谓黄埔精神,即在于斯? 黄埔军校旧址巡礼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发表于 2015-4-22 15:51:57 | 只看该作者
   在广州的时候经常当休闲去那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