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父子有可能回梅州祭祖、探亲吗?

  [复制链接] 0
收藏
5
回复
59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11-6 09: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漫心谷 于 2014-11-6 09:30 编辑

10月31日,他信、英拉兄妹两位泰国前总理回梅州祖籍地探亲、祭祖,受到了梅州朋友们的广泛关注,微信朋友圈、群里从31日下午开始就满是相关的新闻和信息,据报道他信、英拉兄妹是泰国第四代华裔,是客家人早年下南洋(过番)的后裔。漫心谷就不来凑这个热闹了。

客家人崇尚祖先,虽然离乡背井,或身在异域,对祖籍地的故土、家族宗亲仍然怀有很深的感情。全球范围内,同为客家人后裔的外国领导人,除了他信兄妹,唯有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和现任总理李显龙父子。令人讶异的是,新加坡的父子总理却从未回过祖居地梅州大埔祭祖,这又是为什么呢?他们有可能回来祭祖吗?下面,漫心谷摘编了部分公开资料,尝试为您解读一二。

李光耀是大埔客家后裔

曾经有文章怀疑李光耀祖籍并非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并且把其作为李光耀不敢回大埔祭祖的主要原因,其实只要翻翻李光耀自己的传记和其女儿的说法就知道事实如何了。

在《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中,他对家族历史的追忆摘录:
“对我来说,我们的家族历史应从曾祖父李沐文开始。他是客家人。客家人属于汉民族,发源于华北和华中平原,大约在700到1000年前迁往福建、广东和华南其他省份。由于南迁较迟,只能挤到土地比较贫瘠,当地人尚未开发的山丘地带。根据曾祖父在中国故乡所盖的一座房子后面的墓碑碑文记载,他于1846年诞生在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长大后,搭乘帆船过番到新加坡来。

当年他南来的路线,很可能是先乘小船沿着韩江顺流航行120公里,到最靠近的广东省港口汕头,然后从那儿出海到南洋。从此以后,有关他的行踪便鲜有所闻了。直到19世纪70年代,他和华族少女萧唤娘结婚。萧唤娘是一个客家店主的女儿,在新加坡出生。

1882年,曾祖父赚够了钱,决定返回中国祖先生息的村落,给自己盖一座大宅院,并以乡绅的姿态出现。可是,曾祖母却不愿意把子女留在新加坡而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我小时候祖父和姑婆告诉我,他们(祖父当时10岁左右)和曾祖母跑到阿佛路外公家里躲起来。于是,曾祖父只好自己回中国。

我的祖父李云龙在1871年诞生于新加坡。据父亲说,祖父在莱佛士书院念到5号,相当于今天的初中。他自己则告诉我说,他离开学校后,找到一份配药师(不是合格的药剂师)的工作。过了几年,他改行担任一艘轮船的事务长。这艘轮船来往于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之间,属于协荣茂船务公司。协荣茂船务公司的东主,正是华裔百万富翁、爪哇糖王黄仲涵。航海期间,祖父在中爪哇三宝垄同祖母邱念娘结婚。”

李光耀之女李玮玲也曾说:
“高曾祖父从中国大埔客家村到了厦门(这个跟李光耀回忆录中记述到汕头略有差异),再乘搭舯舡(tongkang)来到新加坡,过程不简单。虽然他过后在新加坡当了店铺老板,娶妻生子,但却选择回到大埔,买了个八品官来当。妻子因没去过中国,选择和孩子待在新加坡。”

由于李光耀祖辈均为客家人,故其本人亦被视作为客家族裔的杰出代表之一。鉴于其对世界客家事务的影响和贡献,李光耀被特别聘请为新加坡最大的客属团体(组织)——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的永远荣誉主席一职。

淡化中华认同
塑造拥有国家意识的“新加坡人”

近半个世纪以来,被称为“新加坡之父”的李光耀在国人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复杂的。作为以华人为主的国家新加坡的绝对主宰者,他在国际上力挺中国的言论常让国人有“毕竟血浓于水”的感叹。然而,不时曝出的他夸张“中国威胁”,号召警惕中国的的“不友好”话语,也每每招致国人的口诛笔伐。因此,有人评价李光耀是双面人,个中缘由,或许就是李光耀不愿回大埔祭祖的根源。

人无中华志

正如前文所述,李光耀的确是客家第四代,从血统上看,他是纯正华人,但从教育上看则是不折不扣的“香蕉人”。

由于自幼受祖父李云龙影响,他受到的是殖民地化英式教育,先是直落古楼小学,继而是莱佛士书院-莱佛士学院,一脉相承的殖民地系英语教学培养、熏陶,课内外、参考书、伙伴,不是西人便是“新格里希(说英语的新加坡华裔)”,甚至连殖民者子弟热衷的童子军也不曾错过。他的学业曾被二战打断,但战后他不但立即重拾学业,还远赴英国,就读伦敦经济学院、菲茨威廉学院和剑桥大学,接受正统英式精英教育,并捧回一个炫目的“双五星”。

心系新加坡

新加坡是个小国,又是个东南亚少有的纯移民国家,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身不由己地深陷区内、区外各个强权、各派势力和各种思潮的矛盾交织缠绕,这种复杂性催生了新加坡这个“人造国家”,也让既有合作者、也有不合作者一面的“合成人”李光耀有了用武之地,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如今的新加坡华裔已经普遍“黄皮白心”,以说英语为荣、说汉语为耻,很多人即使在家也常常以英语交流。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张汉音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有超过20%的年轻新加坡华人表示“如果有来生,一定不做华人”。其族裔认同度之差,比新加坡马来裔、印度裔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比庞大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必须强调华人社区的特质,才有自立的基础;但一旦自成一体,华裔和母体—中国本土的血脉联系,就成为新加坡立国的最大隐患,因此他们才一方面在名义上强调华人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在实质上掏空华人文化的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被掏空的还有印度裔、马来裔的文化,取而代之的则是舶来品英语。由于“南洋十字路口”的重要地位,新加坡一度凭借英语左右逢源,成为亚洲金融和航运中心之一。用英语而非另一种族裔语言替代汉语,既可避免出现“少数统治多数”的族裔分歧,又可防止其他近邻借机觊觎,可谓一举两得。

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新加坡将国家符号、象征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新加坡华裔在被中国内地人问及“你是哪里人”时,总会先回答“我是新加坡公民”,然后再小声说出自己在大陆的原籍。

一切为了新加坡

由于李光耀客家后裔和华人面孔,长期以来,中国大陆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会将他当作“自己人”,或对他“华人认同”的言论激动不已,或对他的“反华言论”感到惊讶、委屈和愤怒,他们无意中忘记了一个本不应忘记的事实,即新加坡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李光耀是这个主权独立国家的缔造者和第一个公民,他的言行、思想,是本着新加坡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不可能、也没有义务考虑中国“同胞”的利益和观感,他的言行有时会令中国人高兴,有时则相反,这都取决于国家利益,仅此而已。

作为“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的形象,就是新加坡的形象,李光耀看似反复无常的举动,其实就是他的根本原则:一切为了新加坡所以,李氏父子“回”梅州大埔祭祖、探亲,可能性是很小的。

备注:本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漫心谷”。由漫心谷根据公开资料分析整理,内文观点仅供参考。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推荐
发表于 2014-11-6 12:30:34 | 只看该作者
他信英拉和李光耀都是第四代华裔,单纯从个人抑或家族角度,我觉得他们都会认同寻根祭祖的,从李光耀回忆录中也可以看出他认同他的根来自梅州大埔客家。但从李光耀的特殊地位(“新加坡之父”、开国领导人),他是即使想为也不会为的。李显龙卸任后或许会返乡祭祖,李光耀确实是不太可能的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4-11-6 09:31:06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说,政治人物都是铁一样的心,千变的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1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板凳
发表于 2014-11-6 09:37:28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压力大,新加陂不敢亲华啊,人家要是亲华,水资源(淡水资源缺乏,靠隔壁小国家供应)就可能受到影响,
很多方方面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发表于 2014-11-6 13:01:11 | 只看该作者
     李光耀父子有可能回梅州祭祖、探亲,近期网上是有这传说在,真假还没证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2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6#
发表于 2014-11-7 00:56:38 | 只看该作者
政治人物首先考虑的是政局。我的宗叔祖侯永昌曾仼新加坡国防部长也从不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