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到碗里来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5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0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9-17 10:2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肉到碗里来

晚上想到《论语》里一句话: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算不上深奥,却让人很舒服。怎么个舒服法呢?来让我们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肉,就在碗里。

如果你不是吃货,我们还可以翻译得再露骨一点:钱,就在兜里。

但这样的翻译,多少有点失去本意。而且,肉在碗里,钱在兜里,也不一定让人舒服。真正舒服的是:肉到碗里来,钱到兜里来。兜里装不下,再到卡里来。

禄在其中矣,就是这么个意思。许许多多的肉,排着长队,一只只跳到你碗里了。不过,假如是你伸着筷子把肉夹到碗里的,就没这么欢乐。欢乐的是,你没管它,肉自动飞到碗里来了。只有一个词能形容这种美妙:鱼贯而入。

好了,我们今天的主角儿是玄奘,不要跑题了。

2、他去志更坚

玄奘一生从未主动求取富贵,但许多富贵主动跳到他碗里来了。

许多人,做梦想发财升官,苦无门路。但现在,有人恭恭敬敬,双手捧着这些,送到玄奘面前了。

这不是女儿国。这是高昌国。国王叫麴文泰。如果你对高昌国陌生,不妨复习一下金庸《白马啸西风》的结尾:

“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 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麴文泰要把整个高昌国和玄奘分享,让所有子民做玄奘弟子,供养他一生。玄奘告诉他:你给的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玄奘和高昌王之前并不认识。过了五烽和八百里流沙,玄奘到了伊吾国。高昌王听说了,写信请他。玄奘拒绝不得,走了六天,到了高昌国界的白力城。到达已是日暮时分,官人急传王旨,请玄奘连夜赶去,还备好了马匹。这一夜,国王和妻子为等待玄奘,一直在读经。鸡鸣时分,玄奘到了。国王率领侍卫,列队远迎。他亲自把玄奘迎进后院,坐入宝帐,又带了数十位侍女王妃,前来礼拜。

玄奘停了数日,辞去。国王坚留,玄奘固辞。辞来辞去,国王不高兴了,说:要么师父留下,要么弟子派人把师父送回大唐。玄奘说,你可以留下我的骸骨,但留不下我的神识。然后就呜咽了,再也说不出话来。国王下令增加供养,每餐亲自端饭侍奉玄奘。玄奘既决意不留,就水米不进。捱到第四天,气息微弱,快不行了。国王心下大恸,说师父去吧,弟子不阻拦了。

临走,国王和玄奘约为兄弟,给他准备了三十套法衣,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绢五百匹,还有二十年的花销,三十匹马,二十五个侍从。另外,还有两车果味。

这不是特例。西域其他国家对待玄奘,虽不及高昌国丰厚,也差不了太多。

很神奇。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如此恭敬地供养一个僧人?

3、禄在其中矣

一千多年前,孔子的弟子请教如何求取禄位。孔子没告诉他具体方法,只教他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样,禄自然就在其中。

这是十分高明的开导,一句话点透玄机。假如你想挣大钱,就不要考虑钱的问题,就不要太在乎钱。只要你做得足够好,衣食无需考虑,会有人恭恭敬敬送到你面前,还唯恐不周。

而一心考虑衣食,就坏事了。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和玄奘,虽然一个儒,一个释,但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争议的。

凡夫俗子很难理解。吴承恩写《西游记》,一定要生编硬造一个女儿国,要让人觉得,无论是谁,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所图,才符合逻辑。

但事实上,很多东西,并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甚至,还有一些东西,你越努力,它离你越远。比如失眠。

对一件事情过度措意和用心,会成为精进的障碍。因为人的智识是有局限的。在自身所处的位置上,只能看到眼前一步。假如站得更高,就会发现,现在的斟酌损益并不高明。

一个人应当考虑如何不断地完善自己,别的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玄奘放弃了高昌国的供养,离开了。现在回头看,玄奘得到的供养,是一千多年来亿万佛门信众的供养。高昌王能提供的与此相比,不及大千世界的一粒微尘。

不过,高昌王的努力并没有付诸东流。他身为一国之君,一辈子的作为,在历史长河中看,不过像一块石子投入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浪花,唯有对玄奘的礼敬,让世人在千百年后,还能记住有个名字叫麴文泰。

4、八百里流沙

好了,现在开始聊聊玄奘为何消受得起这些尊崇。

要杀玄奘的胡人,终于没杀他。假如杀了,后来所有的故事都没了。这是极有可能的。可是,正因为历史不容假设,所有的偶然一经发生,就有了冥冥注定的味道。

话说胡人离去之后,玄奘孑然一身,孤游沙漠。极目之处,全无人烟,唯有凭借沙中的白骨和马粪辨认行踪。

极度饥渴的时候,人会出现幻觉。玄奘常看见有军队布满沙碛间,竖着旌旗大纛。走近,是一堆白骨,闪着荧荧鬼光。一时妖风四起,玄奘默念菩萨,听闻空中有声音说“勿怖勿怖”,心下稍安。

很多年前,玄奘在四川,见过一个病人,身上长满脓疮,散发出种种恶臭,衣衫破烂不堪。玄奘悲悯心大起,把吃饭穿衣的钱全拿了出来,给他了。病人说,我没什么能感谢你的,教你一篇《般若心经》吧。

据史料记载,玄奘从他那里,学了《般若心经》,在沙漠遇险的时候,派上用场了。沙漠中有些恶鬼,连观音菩萨都不怕,玄奘念观音,恶鬼岿然不动。玄奘念《般若心经》,恶鬼悉皆散去。

但有个问题。玄奘是十三岁就读过《摄大乘论》的人,而《般若心经》几乎七岁童子都能成诵,玄奘怎么可能需要一个老病的乞丐来教?

这牵涉到一些佛教的奥秘。可以说,这个老病的乞丐是菩萨。确切地说,是玄奘的菩萨。依照佛教的理论,菩萨有三种身:法身、化身、报身。法身是看不见的,因为不着相。所以你看到一个菩萨样子的人过来,不用理他,打他都没有关系。无著文喜禅师碰见弥勒菩萨现身,直接把他打跑了。而弥勒化作僧人来化缘,无著就把粥布施给他。真正的菩萨,只会以化身出现,或是国王,或是乞丐,或是天魔。

玄奘把衣食所需布施给病人,就等于病人是以菩萨的化身,接受玄奘的供养了。同是一段《般若心经》,在这种因缘下,法力就不同了。这就好比,有时候你听一首歌无感,但特定的时候,它会让你流泪。

玄奘向五烽进发。行到第一烽,趁夜取水,一箭射来,几乎射中玄奘膝盖。玄奘大喊,我是僧人,不要杀我。于是牵马向烽,见了校尉王祥,叙述了此番经过。王祥听了大为震动,命人准备了水和饼,让玄奘绕开二三烽,径去第四烽,说第四烽的人有善心,不会为难。

王祥和第四烽的校尉,都可以说是玄奘的菩萨。一路护持玄奘的,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玄奘能得到他们的护持,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自己的大悲心映照在众生身上,玄奘的善念和虔诚,触动了他们内心,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胡人没有杀玄奘,大概也是这个原因。

第四烽外一百里,是野马泉。野马泉再往西,是八百里的沙河,沉沉戈壁,莽莽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无水草。这时的鬼神,不再是阻挠玄奘西进的人,而是严酷的环境,孱弱的肉身。

玄奘走了一百里,迷路了,找不到野马泉。取出水囊喝水,精疲力竭,失手了,水囊打翻在地上。回头看马,行囊不知什么时候丢了,所有的衣食、银钱,全没了。千里行资,一朝散尽。

天地间,只剩孤零零一人,还有莽莽流沙。

玄奘折回头来,想去第四烽做些补给。走了十余里,心中忽念:我起先发愿,不到天竺誓不东归,今何故又返,宁可西就而死,绝不东向而生。于是牵回马头,边念观音,边向西北进发。

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入夜则妖魅举火,多若繁星。至昼则惊风拥沙,急散如雨。四天五夜,没有一滴水沾润喉咙,口腹干焦,终于倒在莽莽黄沙之中。躺在黄沙里,玄奘发愿:此行不求财利,不冀名誉,惟愿得无上正法,愿菩萨慈念众生,以救苦为务。愿毕,昏死过去。

第五天半夜,突然有凉风生起,像冷水冲过身体。玄奘身体复苏了一点,可以小睡一会儿。刚睡着,看见一个巨神,手持长戟怒吼:还不快走!玄奘惊醒,奋然起身,一口气走了十余里。

十里之后,马突然调头向另一条路,怎么唤也不回。玄奘跟着前行,数里后,竟然见到了一片草。玄奘大喜,任马恣意吃草,自己在旁边寻到了一洼浅水。由此性命重全。

出了八百里流沙,就是伊吾、高昌。了解了玄奘之前的生死体验,就会明白为何高昌国举国的供养都无法对他构成吸引。因为这是一个经历过奇迹的人。至于《西游记》中所讲,师徒四人取经,只不过是传说。但凡有第二个人能做成的事,都不足以称为奇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