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科学规划,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村貌令人眼前一亮。(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钟小丰 摄) 盛夏时分,猛烈的阳光洒落大地。记者来到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乌石头片乌石头小区时,今年52岁的村民陈曰兴和妻子正在家中榨花生油,香气四溢。和小区里的许多村民一样,陈曰兴也在家门口做了17年的小生意。 规划建房一举多得 乌石头小区是一块不大的山丘缓坡地,共有4排齐整的民房。楼房依山而建,分布密集而整齐,风格新颖而统一,平坦干净的马路横贯其中。新群村老支书何育宏告诉记者,该小区规划于1995年,起初是镇村为破解村民建房难而进行的尝试,现有46户村民。 新群村人多、山多、平地少。1995年,村里出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建房的热潮。然而,当地已无多少平地能用于建新房,在山里建房既不便通行又存在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何育宏回忆,当时有10多户村民向村委反映了无地建房的问题。为让村民有地建房,村委通过寻找,在乌石头片找到了一块背靠山林、面对县道的低丘缓坡、低产旱地。
随后,在镇国土所的指导下,村委制定了占地面积84平方米的宅基地标准和建筑结构指引。规划甫一出台,就引起了村民的关注,地皮被抢购一空。何育宏自豪地说,规范建房是一举多得,不仅解决了村民建房难题,还节约了建房用地,“如果零散建房,一幢民房要占5分地,40多户村民至少要用20多亩地,但我们仅用了10亩地”。此外,村民居住地集中的人口、便利的交通,催生了猪肉档、鱼丸店、小食品、不锈钢加工等店铺,形成了一个小市场,极大方便了新群村乃至周边村民的日常生活。 拆瓦房建连片小区 乌石头小区还吸引了外村村民慕名前来建房定居。老家刁田村的陈曰兴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当初就是看中小区规划好且交通便利。1997年新房落成后,他将一楼开辟为家具作坊,当年的纯收入就有近2万元,比在外务工多了近万元。去年,他转而经营农家花生油,目前已经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源。 现任村支部书记何小清告诉记者,村民尝到规划建房的甜头后,也逐渐接受“科学规划就是最好‘风水’的观念”。背靠青山、面向石马河的肖芳排,就是村民自行拆老砖瓦房建新房而成的连片规划住宅小区。记者看到,这里既有新式客家民房,又有欧式联栋别墅,也保留有传统老祖屋,房屋排列有序、成片成景。在村委的积极组织与村民主动配合下,如今,新群村连片集中居住区住户已占该村户数的40%,田园风光依然如初,而房屋结构布局却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在当地政府和乡贤的支持下,新群村的桥梁、河道、广场等设施建设及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全村道路实现了硬底化和亮化。2006年,占地6000多平方米,内设有中心舞台、篮球场、景观亭的村文化活动广场落成,成为村民和周边居民的文体活动场所。去年,新群村在该广场举行的重阳节文艺汇演,就吸引了近5000群众前来观看。如今每到傍晚,广场上就会聚了众多本村村民和周边居民,随着摇摆的音乐、跳着轻快的步伐,舞出乡村里的美丽生活。(本报记者张柯 实习生叶佳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