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柏明 钟智跃 特约记者 黄佑鹏 钟思婷 罗浮镇位于兴宁北部,距兴宁市区58公里,处粤赣两省三县(寻乌、龙川、兴宁)交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4%,是天然 “大氧吧”。近日,本报镇村行记者深入罗浮镇,在炎炎酷暑中领略边陲乡镇的清凉“绿意”之余,探访了该镇利用生态资源优势、“从保护生态中提升经济效益” 的特色之路。 保护为先 打造绿色生态 走进罗浮,无论是圩镇还是村庄,处处都能看到茂盛的林木。罗浮镇党委书记刘导文向记者介绍,该镇是兴宁市生态发展镇,历来重视保护林相。“宜林则林,宜木则木”,八个字恰当地概括了罗浮镇现在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举措。 由于地处两省三县边界,以前的罗浮存在一些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等行为。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打击此类乱象的力度,积极开展“绿满罗浮”植树、 造林活动。仅去年,全镇新种植杉树4200亩、油茶3000亩、抚育东江上游防护林4000亩、新增生态公益林19000亩,建成了澄联村“美丽乡村示范 村”,完成了浮南村“美丽乡村万绿村”工程。当地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罗浮镇西北部的小佑村,地处东江上游的源头,是有名的杉树种植村,全村300多户人家几乎都在种植杉树。沿着村道走进山间,放眼远眺四周山头, 成片成群的杉树、毛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油绿。正在林间作业的村民刁维祥发现记者一行,特地上前打招呼。原来,记者们所处的正是他家的杉树林。刁维 祥种植杉树有二十几年了,他家林地有140多亩、近万株杉树。“杉树容易管理,比起种果树来更赚钱。”刁维祥向记者介绍说,树苗每株3角多,测算下来年利 润每株能达3元钱,“跟早年种柿、梨等果树比起来,人工、成本投入低得多,还是种杉树划算!” 集约经营 搞活林业经济 生态资源是罗浮镇天然的宝贵财富。如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全镇上下探索的方向。“户办、联户办、集约山地投资办”的林业经营新模式,便是罗浮镇多年实践和探索的新路子。 户办,提高了林农追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联户办,解决了林权纠纷,降低了管护成本;集约山地投资办,吸引外来尤其是外出乡贤的资金,形成集聚规 模。“利用这条路,我们发展杉树、毛竹等经济林木种植,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和高产林示范工程,打造腐竹知名品牌……”说起每一项绿色经济,刘导文都能娓娓 道来。 浮西村的皇金胜花木场由乡贤刘胜与龙川、惠州的几个年轻人联手兴办,种植了500亩的杉树经济林以及樟树、桂花、洋紫荆等景观树种。在两年前建 设初始,记者曾到此采风,与那时的稀疏面貌相比,如今已形成了“野绿漫山”的规模。镇干部介绍,花木场建成后,不但把周围分散失管的林地集中了,还带动了 周边农民增收,景观树销往珠三角后效益可观。 在勤光村的深山密林内,记者一行偶见一家灵芝人工种植场。据勤光村村主任刘召汉说,这是他与几户村民联合办起来的。25亩的种植面积,亩产 2000多斤灵芝,一年可收成2次,收购价每斤近20元,让刘召汉和合作的村民得益不少。在这个偏僻的村落,村民们怎么会想到这个项目呢?刘召汉说,前年 他从外出的亲戚口中得知灵芝种植的高效益,而且需要气候适宜、无污染环境,“我们村的条件再适合不过了”,于是,刘召汉联合村民于前年办起了灵芝人工种植 场。 村民依靠林业、依靠宜林经济、依靠生态发家致富的例子,在罗浮镇不胜枚举。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又适逢我市正大力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绿色崛起的大好时机,因地制宜寻模式走路径,罗浮的“绿”字文章,正书写得越来越恢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