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复制链接] 0
收藏
64
回复
162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2-20 17:09: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8:17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
  在2月份的天气下,来到玉水古村,只见古道边芳草萋萋,细雨纷飞,料峭春寒,那石板路上那一块块光滑的石板,经历了百年来艰辛担夫汗水的沁润和身负百斤重担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的磨砺后,依然保存完好地在那里,见证从它们身上压过的历史车轮。
  
  这是一段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盐商古道,百年前,广东缺粮,江西产粮,广东产盐,江西缺盐,粤赣两地客家人,用自己的脚步和肩膀,挥洒着汗水,写下了这段近200公里长的盐粮贸易诗篇,如今,这条古道已消失得所剩无几,在梅江区城北镇玉水古村,这段古道,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中,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7:1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8:02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古道两旁的客栈早已荒废,当年的驿站、当铺现在早已荒废,旧时的客栈门口虽张贴着艳红的对联,但亦无人居住无人居住.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7:1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7:29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粤盐赣销 赣粮粤卖:
  
  据史料记载,明末至民国数百年来,粤东客家地区盐丰粮缺,江西多粮少盐,粤赣两地商人纷纷前往产地贩运盐粮。由于彼时粤赣两地交通不便,大山横亘,水路不通,两省通商多走山路,货物由劳力肩挑肩负,挑盐大军悄然涌现。

  
  粤赣盐商古道的起点在潮汕地区,当地海盐走水路逆韩江而上,运至大埔三河坝后转从梅江而上,至梅县东山码头后,改为陆路由挑夫肩挑北上,从玉水村经梅县大坪、平远石正进入江西流车、寻乌,至江西筠门岭后进会昌县城为终点,全程约230公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7:1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7:19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这狭窄得连两个人相对而过都会擦肩的小路,竟曾是川流不息的粤赣商贸古道。
  2月18日上午,玉水古村。87岁的老村民朱昌延坐在竹椅上,正努力回忆着儿时母亲上江西的往事。
  
  “前几天,我买了包盐,一看产地是江西吉安的,原来那里也开始产盐啦!——以前,那边的盐都是我们这边挑上去的。”
  
  朱昌延家门前,一条宽不足半米、用大小不等卵石砌筑的石板路穿过村庄,伸向山岭。若不是村西一块竖在石板路旁的牌匾介绍,恐怕不会有人相信,这狭窄得连两个人相对而过都会擦肩的小路,竟曾是川流不息的粤赣商贸古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7:2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7:43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这狭窄得连两个人相对而过都会擦肩的小路,竟曾是川流不息的粤赣商贸古道
  
  “母亲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出发去梅城,从码头挑到盐后就回家里住一宿,第二天早上又出发。一天大约走10铺路(约50公里),到了江西筠门岭后,又从那里挑米回梅城。来回需要八九天。”朱昌延清楚地记得,由于行程遥远,每次母亲出门时他和妹妹都依依不舍,几近落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7:2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7:45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这狭窄得连两个人相对而过都会擦肩的小路,竟曾是川流不息的粤赣商贸古道

  公开资料显示,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到筠门岭开辟革命根据地。
  
  同年5月,毛泽东作寻乌调查时,对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筠门岭来往梅县的生意做了详细的记述:“从石城、瑞金来的,米和豆子为大宗,值几十万元。”“石城、瑞金的米到门岭,大部分经罗塘、下坝(武平属,在三省交界处),新铺(蕉岭属,离梅县三十里)往梅县,每天约有三百担过。”“梅县与门岭不通车,大部分是肩挑。”“门岭去梅县,脚夫们一担货去,一担货回。”
  
  挑担人的艰辛换来了“粤盐赣销,赣粮粤卖”的现象,从而催生了粤赣盐商古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7:2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7:47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曾是川流不息的粤赣商贸古道

  在客家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山歌:“挑担阿妹苦难言,一步唔得一步前,挑得重来挑唔起,挑得轻来又没钱。”在朱迪光看来,这首山歌透露了另一史实——盐商古道上挑担者大多为客家妇女。
  
  “客家地区教育普及较好,男性多为读书人,少从事体力劳动;另外,梅州是侨乡,当时男性多结伴到南洋打工,只有妇女和老幼在家,为了维持生计,客家妇女就选择了挑盐这个副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7:2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7:48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曾是川流不息的粤赣商贸古道

  玉水古村85岁的村民朱松生说,他母亲挑盐上江西担了几十年,她们从梅州各地盐仓每人挑盐100斤左右,二三十人结伴而行,风雨无阻,沿着岖崎曲折的山道往江西方向慢慢前进,每天走30公里至40公里,为了安全,她们一般天亮便出发,下午4时便找沿途驿站歇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7:2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7:50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这狭窄得连两个人相对而过都会擦肩的小路,竟曾是川流不息的粤赣商贸古道

  彼时,挑盐成了许多客家人最大的副业,亦是一个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由于货币交易不发达,挑担者很少领工钱,大部分妇女选择要米,朱迪光的母亲亦是挑盐工之一。“母亲挑一次盐,换回来的米,我一家三口人可以煮粥喝一个星期,换回来的米,有人还会卖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家里煲粥。”朱昌延说,母亲告诉他,挑盐的收入按挑的斤重计算,出发前要称一次,到了江西还要过称,看盐有没有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7:24: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2-20 18:03 编辑

 山旮旯里的玉水村:盐商古道
古道旁的古客栈旧时的客栈,门口虽张贴着艳红的对联,但亦无人居住无人居住.
  今年84岁的李月嫦更是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0多岁时就经常走30公里远路到平远县长田镇等候挑盐的妈妈归来,“江西有晒番薯干的,等到我妈妈了,就很开心,有得吃,很好吃,江西的番薯干就是好吃!”回忆起儿时往事,李月嫦脸上露出小孩吃了糖果般的灿烂笑容。
  
  盐商古道上,洒满了客家妇女的血汗和泪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