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所以奉行人之道的人类社会才会不断地在悲喜剧中轮回。因为天之道符合平衡原则,符合负反馈原则,使伟大的自然万物能够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而人之道却走的是一条正反馈之路,最终在不断地穷则愈穷、富者愈富的正反馈之路上走向崩溃。
孔子提倡孝道,先不管其具体做法是否有违人性,首先孔老人家看到了人之道的硬伤或者无法避免的走向崩溃的必然性,因此大胆提出孝道概念,即长者为尊,要尊老爱幼,要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这就是他试图将人之道的损不足而奉有余这个违反天道的行为纠正过来,使之符合天之道。
人是动物,但同时人又具有超越动物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就是自我约束,或曰道德。从社会的层面上来说,则体现为外在的约束---法律,以弥补个体道德约束因存在差异和自我约束的难度等原因而设定的一个大家伙共同遵守的底线---法律。因此依法治国其实就是依底线治国。过于迷信法制的作用的弊端由此可见一斑。
老子用“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人,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兵”精准地概括了人类堕落的轨迹。这个“失礼而后兵”中的“兵”其广义的含义是强制执行,而不仅仅是指兵戎相见。
年轻人属于上升阶段,老年人则是处于下降阶段,提倡孝道就是损有余补不足,损年轻人多于的、旺盛的求生能力来弥补老年人求生能力之不足,如此,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孝道的应用推而广之则是,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就是将富者多于的社会资源(含财富、机会、教育资源等)向贫者倾斜,这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存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