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宏观: 有的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中国是城镇化,一线城市楼价持平,3、4线城市城市化加速,楼价上升。
相反的观点是,人口仍然在往一线城市集中,3、4先城市房地产市场有限,楼价会维持或者下跌。 但实际情况,去年很多非一线城市楼价持平或下跌,梅州持平或略微上升?如果扣除通货膨胀,应该为持平?
其实这个问题最关键是城市的人口数量,有些3、4线城市人口一直在降低,有些3、4线城市人口一直在下降,还有些持平。随意楼价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梅州的人口近来年的变化趋势问题。
关于具体市场情况:
听复兴集团的ceo讲大趋势,他的看法是中国买得起房的基本已经买了,剩下的人群买不起也就不会买房。另外出口循环资金链,和国内房地产的资金链都已经支撑不下去,因此复兴集团主要集中在大文化,大旅游等市场。例如像樱花谷这样的项目就是未来几年比较好的项目。这样看的话,房地产市场会趋冷,下降更有可能。
相反的情况是,梅州的房地产市场比较小,就几个小的地产商。几个地产商一串通,统一不降价。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目前也基本上是这样,小市场容易垄断。而类似碧桂园这样的外来地产商,看上去更像是借品牌优势,打一枪就跑的样子,没有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
实际情况,梅州的房价已经属于3、4线城市中的较高价位,甚至和某些二线盛会城市房价相当。
这个方面关键是“垄断”的市场中地产商和消费者的角力时间,如果长时间的交易量萎缩,政府应该介入。如果政府不介入,垄断地产商维持高价惜售,消费者无力消费,角力时间长,这个市场萎缩,并不利于100万人口城市的发展目标。而且市场是逐利的,时间一长也必然会有愿意降价的地产商或者外来地产商出现。
关于新县城:
新县城人口较少的局面持续了多年,终于在这两年开始解冻,加上文化广场等设施的建设。现在去新县城逛逛,会发现新县城两边的店铺已经多了很多,已经不是前几年那种都是关闭的新房的样子。现在又加上了梅县改区的有力因素,
相反的一面,城市的发展存在历史规律。繁华的老城区之所以繁华必然有很多因素,甚至某种程度上不是城市社会规划所能主导。很多人会把这个事情归结为风水,从地图上看,风水确实讲的通。实际上,绿化、消费场所、工作机会、人口素质决定了新县城比起老城区还是存在较多不利因素。
实际情况,同一价位,同等质量,新县城相比江南还是第二选择。
如果新县城确实有高质低价楼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毕竟梅城小,现在车也便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