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在登革热流行季节中,凡是疫区或有外地传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
2、典型症状凡遇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本病;有明显出血倾向,如出血点,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试验阳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者,或退热后,病情加重,明显出血倾向,同时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考虑登革出血热。
3、实验室检查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万/mm3以下。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取早期病人血液,分离病毒,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以血凝抑制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以补结合试验最具特异性。恢复期单份标本补体结合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效价递升4倍以上可确诊。在登革出血热病例中尚可血液浓缩,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解质紊乱,血白蛋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等。各种凝血因子轻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轻至中度增加。
鉴别诊断
登革热应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药疹相鉴别;登革出血热应与黄疸出血型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相鉴别。
编辑本段疾病治疗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2、对症治疗
(1)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2)维持水电平衡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应注意脑水肿发生。
(3)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4)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5)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3]
编辑本段疾病预后登革热为一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低于1%,老年人有动脉硬化者及严重出血者,预后差。登革出血热有较高的病死率,可达10-40%,如出血和休克处理得当,病死率可降至5-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