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6月8日电 ,从厦门市政府新闻办获悉:经公安机关侦查,认定7日发生的厦门公交车起火案是一起严重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当场烧死。死亡人数已上升为47人,因伤住院34人。
据王兴和别的乘客回忆,起火初期,逃生锤成为大家抢夺的对象,红色的小锤快速地在窗边乘客手中传递。砸,车窗不碎不开。再砸,依旧不碎。“当时我还看见有灭火器,可被几十人拥来挤去,根本没法去拿。”(6月9日新京报:47人的生命“终点站”)
一辆公交车突发这么恐怖的大火,转眼竟然夺去了40余个鲜活的生命,又只剩下一个个冷冰泣血的名字,实在令人痛哉哀哉!向逝者致哀,向伤者祝祷。在公众强烈谴责犯罪行为的同时,必须反思和追查深层原因,若不从根本上解决,或将还会留下安全隐患。
笔者除了祈祷依旧沉浸在悲痛中的那些亲友们,还是来特别关注这起特大交通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如何去追究这起惨剧的罪魁祸首?不敢想像,让笔者感到痛心的是像这样的惨剧是不是偶然,是不是至此为止?应值得哪些深层次反思?前车“浴火难生”,后车引啥为鉴?
当今交通伤害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公害”,被称之为永不休止的战争。我国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连续数年居世界前位。究其原因,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所导致的,但是客车自身的整体设计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没有相关部门督促进行过认真整改呢? 这就充分暴露出一些企业只重视自身效益而忽视危险发生时乘客如何安全逃生的核心问题。事实说明,在每次事故发生的时候,乘客几乎就没有逃生的选择出路,因为车门靠司机打开,但有多少能被打开呢?窗户靠“救生锤”砸开,但有几起能被砸开呢?如果不从根本上查找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以其引以为鉴,也许这样的恶性事故还会发生﹍﹍
“前车覆,后车戒。”重视交通安全就是珍视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在惨痛的火灾面前令人扼腕叹息那些远去的鲜活生命,如何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地彻底检查显得更为重要,公众也有太多的疑虑期待解答。
“打开窗户难在哪”?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空调车的窗子就不可以是能打开的呢?另外,有的城市公交车上虽然有“逃生锤”,下面的窗户上也帖了“安全出口”的标签,但那个“安全出口”的玻璃前却在中间横了一个扶手,这样的话,就算敲掉玻璃,又怎么能逃生呢?扶手拦死了生路。
“改造升级有何难”?能否在公交车上应用高科技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就能对大火的蔓延起到延缓作用,从而延长乘客的逃生时间。
“接轨借鉴难不难”?多起惨痛的火灾说明,在公交车上仅配备救生锤,恐难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欧美一些大城市的公交车,有些设计为紧急情况发生时,可扳下红色把手,将整扇车窗推开逃生。
从我们看到媒体报道中,在诸多事故发生的刹那间又有多少人能找到“救生锤”放在哪里?又有多少乘客是靠“救生锤”能逃过劫难?“救生锤”缘何没有砸开逃生的希望?厦门公交车这场大火再次给城市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愿亡灵能够安魂,愿伤者得到救治,愿那些惊恐的心灵得到抚慰。”(文/宋丞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