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机制改革到底肥了谁? 近日,管理层发布通知指出,将成品油计价和调价周期由现行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且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同时,也宣布了降低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即本月27日零时起,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10元和300元。 对于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也是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时期。回顾历史,在1998年之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基本呈现出长期不变的特征,也就是说当时管理层对成品油的价格属于完全管制阶段。而近一段时期实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在2008年年底确立的,当时也确立了22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以及4%的调价幅度限制。然而,经历了四年多时间的考察,这一套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笔者郭施亮总结如下。 第一、当时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水平。众所周知,国际原油价格在交易时间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而国内成品油调价的周期需要22个工作日之久,加上周末休息时间,也就是一个月才调价一次。因此,这种定价机制很难适应国际的实时行情,出现明显的滞后性。另外,4%的调价幅度限制进一步减少了成品油价调价的频率,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远远偏离于国际的成品油价格水平。 第二、国内寡头企业垄断着成品油的进口、炼化、储备等因素。这种局面不仅严重挤压了民营油企的发展空间,而且还损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国内寡头企业凭借着垄断的优势,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从而影响着市场的正常运作,更加不利于国家战略性的发展进程。 第三、长期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呈现出快涨慢跌、涨多降少的现象。以近年为例,尽管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持续低迷的走势,但是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却没有出现同步下降的趋势。根据数据统计,近4年时间,管理层对成品油进行了10降15升的价格调整。可见,整体上以涨多降少为主。 第四、国内的成品油还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如普遍油品质量较差、油价附属的税费过高等等。相比发达资本国家,不仅油价水平较国内要低,而且油品质量较佳,附属税费也不会像国内那样过度征收。根据数据统计,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是美国的五倍以上,且税率占比高达30%! 如今,随着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确立,上述弊端也开始得到有效地处理。以上述的第一条弊端为例,当前实行10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以及取消了4%的调价幅度限制,此举将有效减缓了国内与国际之间的价格矛盾。又以上述的第三条弊端为例,通过新定价机制的调节,未来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将会出现频繁调价的现象,这也有利于减少以往油价涨多降少的现象。 面对着日益进步的社会,我们始终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却出现了持续攀升的格局。根据数据显示,2000年国内的石油依存度约为30.2%。而到了2012年,国内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却高达57.8%,此数据已经超越了美国的石油依存水平。石油,作为一种战略性的产品,如果一个国家对它有着过高的依存度,则很容易被其它国家利用。因此,当前国内不仅要加快寻找石油的替代产品,而且还要保护国家自身的石油资源。 油价机制改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将会对相关生产企业产生较好的刺激作用,而对终端销售价格而言,还需要一段时期的观察。不过,如果想让百姓也能享受到油价机制改革带来的效益,必须进一步打破国内寡头企业的垄断地位,实现经营者的自主定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