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1-6-20 16:55:53
|
只看该作者
据说伯公在神祗社会地位最低,但为人守土,乐善好施,所以在客家传统社会中却是个极有权威的的神灵,作为和百姓最接近的神,田头村角,山头树下,“伯公”神位随处可见,有些建了宫、庙,大部分却仅有一块石碑或木牌,或一张红纸,或一块石头,几个酒杯一柱香火。在住宅区内也设有伯公神位,人们早晚上香供茶。广东揭西县城河婆镇河山是个大区,说到河山东河山西没几个人明白,说到“伯公宫”却人人明了。乡下百姓在从事生产或其他活动之前,总要先敬伯公。如每年农事之始,首次下田时要备果品、香烛、茶水,在路边或树旁或石壁等处,祀奉伯公;播种时要在田头烧纸,禀告土地伯公。上山打猎、建造新屋,都要敬伯公。
<br />
<br />社会发展仿佛是村姑一夜长大,开始换上新装,充满了许多经济面的华丽话题──股票,房地产、新兴小区、美食、传统文化存续等等,这些代表地方发展潜力,抛下传统的内涵,是许多人引颈企盼的,也许有人是抗拒的,然而每一种声音都有发声的管道,都能发表他的高见,把过去和未来结合,而且,总有一天,大家又习惯了。反正,现代人真正在感受生活的时间本来就很少,更因为忙碌,对许多事物也失去了热忱。
<br />
<br />映山红也开,山捻子也熟透,还是那样的水,那样的山,水有水鬼,山有山魂。山神伯公民间谓后土,其坛像一个小坟墓,设于祖宗坟墓侧;客家民间坐椅地堂式的正墓侧,必定立石刻“某姓山神或某姓后土”之碑(也刻“后土神位”),称之为“后土神位”意即管祖坟一座山或一方土地之神,我们上山,地门堂前能打坐休息,“后土神位”绝不可亵渎。
<br />
<br />有伯公,就必有伯婆,他们成双成对,专心庇佑百姓,神界的夫妻也是民间化了,伯公伯婆怎么看来也是金婚之龄了,但也和凡间千百对夫妻一样,有爱情的甜蜜,有矛盾,有口角,传说中伯公是个十分怕老婆的角色,但民间多只拜伯公,不拜伯婆,相传是早先伯公伯婆闹矛盾,伯婆过番(出国下南洋)去了,如今新马等地的伯公伯婆同样香火鼎盛,而梅州民间关于伯公伯婆的故事更是活灵活现,梅城百岁山对面有个家喻户晓的“天伯公”。但如果说起“天伯婆”来却是鲜为人知的事,如果再说起传说中有关他们两公婆的故事来,那知者就寥寥无几了。
<br />
<br />传说小神“天伯公”庇佑一方,只有附近的农民才偶尔来烧香祈求风调雨顺,收成好时有三牲供奉,收成不好时最多只有斋盘。有次,伯公要外出两天,行前叮嘱伯婆说:“留你在家值班,如有人来烧香,务必尽心尽力帮忙奏请上天调风调雨,大家收成好了,我们的香火才会兴旺。”伯婆点头允诺,伯公放心而去。
<br />
<br />次日早上来了一个香客祈求道:“伯公伯婆在上,我现在晒柿花,求你赐我几日烈日头,如有灵验,柿花卖出后我会备三牲来敬奉。”伯婆听后颇为高兴。谁知晒柿花的刚走出门,又来了一个种菜的香客,只听他祈求道:“伯公伯婆,我刚播下一大片菜秧,求你不要出烈日头,否则我就是肩头担水担肿了,菜秧也不能全成活,如果能赐我雨水,菜卖出后我定会备三牲来。”
<br />
<br />伯婆听后可真是一场欢喜一场愁,不知如何是好。喜的是有两副三牲的希望,愁的是出日头和落雨都会得罪人。最后,没有多少办事经验的伯婆竟来了个不晴不雨,一连两日乌阴天,使得农民们愁眉苦脸,怨声载道。
<br />
<br />第三日伯公回来听说此事后,连连责怪伯婆办了糊涂事,苦了乡亲们。他立即奏请上天白天调风吹走乌云出太阳,夜晚唤雨降临乡村。至此伯婆才恍然大悟地称赞道:“真是好主意!夜里落雨日里晴,柿花好晒菜又青。”伯公接声道:“是神就爱行善事,吾好下下想荤腥。”乡亲们听说此事后,连声称赞伯公办事精明周到,致使后来人们渐渐地只记得求伯公办事,而伯婆就似乎被人们淡忘了,为神如此,为政又何尝不是呢,好的领导往往能广开言路,正确决策,无能之人却常常强办馊事,祸害一方。
<br />
<br />“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我想伯婆只不过是行善不周,别无它意了,呵呵
<br />
<br />乡下的土伯公常常是端坐在大树下,伯公和古树成了一体的神,此树也叫“伯公树”,不能砍伐,不能栓牛,更不能对着撒尿等等,否则是对神灵的大不敬,会有报应的,在客家城乡,生长在水塘边或河、溪旁的榕树是最普遍的伯公神。农历六月初六是“伯公生”,村里往往选举有伯公会,主持此项事务,每年六月六前,伯公会善男信妇就“邀邀撺撺”(邀邀撺撺为客方言,意即串联),募集资金,村中绅商也极乐意出钱,或请戏班,或请木偶剧团(即吊线戏)演出,各地类似。(参看《汤村“老爷生”》汤村的“老爷”是揭西“三山国王”的分支,三山国王出巡后的发展产物,“老爷生”并非传统的六月初六,而是农历的九月十九,当地的“伯公会”称作“老爷会” 而潮汕福佬人却是农历三月廿九为伯公生日,三月的韭菜最鲜美,韭菜炒面是伯公最常吃的便饭。详见文章)
<br />
<br />伯公名目不一,各自占地为神,据说与明太祖朱元璋“圣旨口”所说有关。相传,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为了纪念所有跟随他打天下的阵亡将士,在府县所在地封为县城隍或州城隍,其他阵亡将士“各归故土,自设神坛。”由于朱元璋是皇帝“圣旨口”,他这一说便造成各地村村寨寨都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村神”了,当然这只是伯公起源之一。目前,广东客家地区内有三处最富盛名的伯公神位:一处是梅州城区较场背的“社官”,另两处是梅县城郊的“泮坑公王”和揭西县的“三山国王”。这三处伯公终年烟火不断、香客如云,海外归侨更是虔诚之至。所谓“社官”原是梅州城郊的一方土地神,“泮坑公王”跟“三山国王”同是粤东地区的三处山神土地的封号。据传,在唐代,唐太宗征太原,攻城不下,这三位山神显圣,立了战功,被敕封为“清比盛德报国王”、“助歧明肃宁国王”、“惠威宏应丰国王”。 揭西“三山国王”霖田祖庙始建于隋,远在明太祖之前了。
<br />
<br />其实,「伯公」在客语中除了指“土地公”,也有“祖父的兄长”之意,是对长辈的尊称。“土地犹人”,我们说土伯公也是客家人最年长的亲戚,这说明了大家对土伯公情感,是亲近的,也是祟高的,事实上是难以言喻的。人在变、土地在变、土地公也得跟着改变,虽然土地公从未开口,但是信仰的价值总在关键时刻被展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