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校园天空 于 2013-3-2 14:37 编辑
1.现代观众眼中的非遗艺术。
文艺界里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某某剧种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和弘扬。这个某某剧种,一般都是非遗艺术。
在这里,让我们用实践检验一下,那些非遗艺术是否真的是宝贵财富。
给大陆观众带来无数快乐的港台美日韩等地的的明星,他们的成功,并非经过非遗艺术的学习和培训以后才获得。过去二三十年,大多数观众宁愿看港台美日韩的文艺节目,而不看各地多如牛毛的非遗艺术。观众的用脚投票充分说明了这些艺术在现代观众心目中,并不是什么宝贝。
港台美日韩明星的成功,与非遗无关,现代观众的快乐,也与非遗无关。这样的非遗艺术,有什么宝贵可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去芜存菁,汰弱留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如果各行各业都像中国各地的非遗艺术那样,缅怀过去,沉迷复古,陶醉昔日的辉煌,那我们还需要大力提倡改革和创新吗?这些几千年一成不变、原封不动传承下来的非遗艺术,在21世纪的全国和世界的文艺市场里,还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吗?
2.舍大求小。
港台两地分属白话方言地区和闽南方言地区,那里的歌星为了扩展更大的空间,纷纷主攻全国人人都听得懂的国语流行歌曲。
但是,在大陆不少地方仍然把方言艺术无限拔高,而且用一成不变和刻舟求剑的方式发展地方文艺。无视时空环境变化,观众口味的变化,依然坚持旧有模式。如,方言山歌很少观众,但不愿改为创作观众更多的方言笑品、微影视和流行歌曲等。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还有这种刻舟求剑和舍大求小发展艺术的思维方式,很难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
方言文艺应该发展,但必须分清大小主次和灵活变通,优先发展观众多的项目,适当发展一些特色项目。
3.眼里没有观众,现场很少观众,心里想的只是如何传承和弘扬某种已经过时和不受欢迎的艺术。
这就是非遗艺术项目及其评选给中国文艺带来的最大“贡献”!
上面这些漠视观众、背向市场的言行和政策若不及早改变,大陆观众喜欢港台美日韩的文艺节目,不喜欢大陆文艺节目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中国的文艺繁荣和文化建设的成功,将会遥遥无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