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2-8-8 12:32 编辑
被梅城人民视为“母亲桥”的梅江桥,最初建好的时候是不通行车辆的,梅江桥原桥长278.5米,宽阔6.65米,分十三孔,为连拱弧形钢筋水泥大桥,当时的桥面,中间只铺木板,桥的两端,砌筑石阶梯行,行人拾级而上,车辆不能通行,1950年和1965年,梅县人民政府两次斥资改铺水泥桥面和扩建人行道,并加筑立体交叉引桥,使它能通行车辆,修葺一新的梅江桥全长300米,宽12米,更加显得巍峨壮观,现在人们看到的是2009年12月25年加固大修后的梅江桥。 梅江桥建成以后,要嵌上“梅江桥”三个字和“桥联”,当时主持者曾公开征求书法家供献翰墨,还公开征求佳联,以彰盛事,一时,梅县的文人雅士纷纷挥笔,撰联应征,一时佳作尽献。结果,周辉甫、宋汪若、谢心源三位书法家写的分别用在桥拱中间两面和桥背中间。而当时入选拟取录的佳联则未印其上。现在把他们集录如下。 入选第一名佳联的是: 梅属地灵,功成之用仙鞭石; 江横天堑,普渡何须鹊架桥。 另一副入选而未取录的佳联是: 梅水架长虹,不用祖龙鞭石; 江山留胜迹,且看司马题桥。 这两副桥联,都是十一个字,“梅江桥”三个字都嵌入其中,前后紧凑,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写得有气势,对仗也工整,称得上是佳作。 1965年,郭沫若先生来到梅州时,称赞梅州是“文物由来第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