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与《莎菲女士的日记》比较 (一)

  [复制链接] 0
收藏
28
回复
656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7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6-11 11:5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山 于 2012-6-12 23:14 编辑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莎菲女士的日记》比较

       作    者:曾 亢
       指导老师:广东教育学院院长 刘劲予教授

  论文摘要:
         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被译成汉语后,在中华大地产生强烈的震撼,许多作家受其影响。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批《维特》式作品和“维特”式人物。由于丁玲与歌德在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精神状态、创作环境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对事物的看法产生了共鸣,丁玲对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比较容易接受。莎菲是我国“零余者”画廊中的第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歌德;丁玲;日记体小说;接受美学;影响关系

        (一)

          德国大诗人歌德于1774年创作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国现代女作家丁玲于1928年创作了《莎菲女士的日记》。经比较,两部小说的结构相似。《维特》共由88篇日记、书信和若干篇《致读者》组成。《莎菲女士的日记》由34篇日记组成。日本汉学家相浦杲认为“丁玲也是采用日记形式来表现的,因此能使莎菲的性与爱的描写更加逼真地反映出来 ,从而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起到很好的效果”。 1《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均成功地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拉近了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到主人公的具体言行,而做出更为深刻的评判,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莎菲女士的日记》都表现了爱情的苦闷和悲剧。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要内容:维特对绿蒂的爱恋、爱情的饥渴和为摆脱这种无望的爱所作的努力,最后绝望和自杀。维特所爱的绿蒂已经订婚,又偏偏是他朋友的未婚妻,这使维特陷入了一场复杂的情感纠纷中,难以自拔,进退维谷,维特带着对朋友的内疚,执着地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理性的力量又使他极力克制自己,本使他幸福的爱情最终成了他不幸的根源,抑郁的情绪不断增加,越来越无法摆脱这种内心的烦恼和不安,灵魂渴求的甘露竟变成了“修道士寂寞的斗室”。这已成了维特流泪的心的极度痛苦的精神归宿。即使如此,维特同时也为自己的才能发霉而烦恼,“他想发展一项才能,道路上却障碍重重;他想满足一个愿望,总有清规戒律束缚他;他渴望按照他的强烈的冲动行事,想止住他精神上的极度饥渴,他热情地伸出双手,但社会总是专横地说‘不行’”。 2而串起这些内容的情感轴心是“烦恼”。维特的情感世界的伤痛是由无数烦恼发酵而酿成的。其中两大烦恼交结在一起,即他怀才不遇的烦恼,及他爱情无望的烦恼。这两大烦恼,实质是精神上的极度饥渴,行为冲动与当时社会状况之间形成的极大的可怕的不协调。宗白华说:“少年维特是歌德无尽的生活力完全溶化为情感的奔流,这热情的泛溢使他不能控制世界,控制自己,而毁了自己。”3

      《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要内容:莎菲因病在北平疗养,生活闲闷无聊,她被苇弟的痴爱纠缠。她既同情缺乏勇气不像男子汉的苇弟,又无法爱他。后来,莎菲爱上了华侨美男子——凌吉士,两个情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莎菲对凌吉士爱得几乎如醉如痴,近于疯狂。但不久发现他那资产阶级的庸俗本性,陷入了深深的悲哀境地。在上西山的前夜,莎菲彻底绝望了,女性的自尊迫使她痛苦地拒绝了凌吉士的求爱。莎菲选择了逃离,决心“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

       两篇小说具有共同的社会意义,即对产生悲剧爱情的根源进行无情批判。

       维特的烦恼和悲剧命运,其本质是在封建道德法规下“人的合法的情感和才能遭到不合理的毁灭”的悲剧。恩格斯认为,18世纪的德国 “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这个时代的每一部杰作都渗透了反抗当时德国社会的叛逆精神。”4宗白华说,“他的维特是反抗一切社会人为的礼法,而热烈崇拜生命的自然流露。”5

       莎菲的经历反映了“五四”运动期间到大革命低潮前后,那些游离于革命而又不甘沉沦的知识女性的痛苦挣扎。染上了“时代苦闷症”的莎菲不肯与流俗苟合,又找不到反抗之路;留恋人生,又厌倦人生;怅惆不已,又追求不止;多愁善感,又狷傲怪僻。“这种病态的性格,完全是那风雨如晦的时代和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的社会环境摧残迫害的结果。”6茅盾说:“莎菲女士是一位个人主义,旧礼教的叛逆者;她要求一些热烈的痛快的生活;她热爱着而又蔑视她的怯弱的矛盾的灰色的求爱者,然而在游戏式的恋爱过程中,她终于从腼腆抱束的心理摆脱,从被动的地位到主动,在一度吻了那青年学生的富于诱惑性的红唇以后,就一脚踢开了她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这是大胆的描写,至少在中国那时的女性作家中是大胆的。莎菲女士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7
       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塑造了“心灵上负着时代的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8的形象,大胆地暴露了女性的性爱心理,也反映了两种大胆的挑战:一是确立自我通过自由恋爱向封建思想挑战,二是为维护自己的纯洁向世间的庸俗挑战。

    (二)

       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不是由作家一开始就确定的,是通过与接受者的理解水平融为一体之后才形成的。而这种理解水平则取决于不同接受者的受教育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等。

       歌德与丁玲有类似的创作心境。《少年维特之烦恼》创作于1774年,歌德当时25岁。《莎菲女士的日记》创作于1928年,丁玲当时24岁。两个作家在创作时都处于青春期,经受了爱情的挫折,心中均充斥着爱情的苦恼。歌德是以自我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的经历为原形,描写了男主人公维特的爱情悲剧。歌德说:“幸运遭到阻挠,活动受到限制,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不是维特时代的,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9丁玲说:“形式上我很平安,不大讲话,或者只像一个热情诗人的爱人或妻子,但我精神上痛苦极了。除了小说,我找不到一个朋友。于是我写小说,我的小说就不得不充满了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灵魂的倔强挣扎。”10徐霞村教授评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时说:“她概括了几个类似莎菲的女性,并另以形象化,或说典型化了。但是,丁玲女士确实大胆地直率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注入作品中的人物”。 11

      产生相同创作心境的原因:

       歌德和丁玲有近似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和个性气质。歌德生于1749年,出身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其外祖父是法兰克福市长,父亲是个律师。歌德5岁丧祖母,7岁前丧四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出生时,由于接生婆的不熟练,处于假死状态,后来又患麻疹。他一度被寄养在其父的朋友家。歌德说:“这一切很早就惹起了我的一种孤寂之感,以后从此产生的一种茫然的憧憬。”自小卑、敏感、早熟。丁玲生于1904年,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大家庭,祖辈四代都在朝廷作官,其父早年留学日本。丁玲出生于日本,在她之前有个姐姐夭折了,3岁丧父,10岁丧弟,她终日生活在灰色的人世间,也一度寄养在一个小学校里,多病,“从小就孤寂、敏感、骨子里藏着感伤的因子”。 12歌德在1774年在德国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丁玲在1928年在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具有相似处。

       歌德所处的时代正是德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变革时期,整个国家被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公国,恩格斯认为,18世纪的德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面对德国封建割据这张黑沉沉的网和已经死亡的制度和腐烂尸骸,人们普遍感到苦闷,彷徨和压抑。丁玲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旧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大革命失败,军阀割据混战,世界列强瓜分中国。那个时代,许多爱国青年为追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理,到欧洲求学,大量新思想,新思潮影响着中国青年。
      丁玲在青年时期大量阅读西方浪漫派的书籍,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丁玲“对于翻译文学特别感兴趣”, 13她大量地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带着借鉴和批判的眼光来自觉地阅读,则是她1922年以后在上海和北京求学时期。她对爱情的理解是开放的、自主的,她本人又具有父母豪放不羁的气质。在黑暗的旧中国,一种新的力量引诱她,招呼她,另一种旧的力量压迫她,欺侮她。她在新旧力量的夹缝中抗争,在自嘲和幻想中,矛盾地延喘苟活。通过读《丁玲自传》,我们可以感受到丁玲作家在1927至1928年是苦闷的。


    [编后话]:
      自从华山博客将曾 亢老师撰写的《花笺记》与《少年维特之烦恼》比较文学论文发表后,引起网友的注意和好评。现应网友的邀约,为交流起见,本博客再次将曾 亢老师的另一篇《少年维特之烦恼》与《莎菲女士的日记》比较文学论文,分二期进行发表,请网友关注和指教。

                             (下期待续)

签到天数: 20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沙发
发表于 2012-6-11 12:05:0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板凳
发表于 2012-6-11 12:13:55 | 只看该作者
两位比较的作者 都曾经是我年轻时的喜欢 所以 这两篇都已经拜读过 这样的比较 淋漓尽致 喜欢这样的思想文学艺术的类比 对于写诗人无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学习博取众长 才可以补已之短 不断让自己的诗歌练达到一个个可以达到的境界 谢谢华哥带来的这篇专业性文学 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地板
发表于 2012-6-11 12:15:50 | 只看该作者
那时看莎菲女士的日记 好像也是一大禁忌哈 偷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5#
发表于 2012-6-11 14:41:41 | 只看该作者
謝謝分享我也很喜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6#
发表于 2012-6-11 14:42:04 | 只看该作者
人间天上 发表于 2012-6-11 12:13
两位比较的作者 都曾经是我年轻时的喜欢 所以 这两篇都已经拜读过 这样的比较 淋漓尽致 喜欢这样的思想文学 ...

我也很喜歡的天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7#
发表于 2012-6-11 14:4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乾男 的帖子

悲剧让人回味 喜剧一笑而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发表于 2012-6-11 14:45:10 | 只看该作者
人间天上 发表于 2012-6-11 14:44
回复 乾男 的帖子

悲剧让人回味 喜剧一笑而过

用美學的方式去讀它,味道不一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5:06:47 | 只看该作者
人间天上 发表于 2012-6-11 12:13
两位比较的作者 都曾经是我年轻时的喜欢 所以 这两篇都已经拜读过 这样的比较 淋漓尽致 喜欢这样的思想文学 ...

谢谢天姐的精彩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5:08:19 | 只看该作者
悄然疼你 发表于 2012-6-11 12:05
拜读中。。。。

谢谢悄然的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