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本帖最后由 秦仁乔 于 2012-5-13 08:07 编辑
前年春节期间我回了趟梅县。期间在顺风客运站附近吃了一碗腌面。好吃。我吃过不少不同烹煮方式制作出来的面食,独独喜爱工序简单的腌面。到底好吃在哪里我说不上来。喜欢那个味吧。
关于腌面,我有一段蒙尘的漫暖记忆。十几年前我们全家住在梅松路上。那时我还小。上初中。彼时,周一至周五的早上六七点钟我妈就会叫醒我,然后从中医院门口的面摊处买回一碗腌面放到桌子上。我洗刷完唏哩哗啦地吞进肚子后便骑上自行车去上学。
我的一天,也便从这一碗简单的腌面开始。我想不仅是我,大多数人恐怕也是如此。记忆中,那时梅城的清晨有不少腌面摊档,时常能见到骑着自行车的学生或上班族都会在路边吃上一碗,而后再去上学或上班。这可视作一种生活方式。往大了说,也算是梅州地方特色的一种吧;腌面或多或少算是对梅州的一种隐喻,烘托出简单、休闲、随意、纯朴的城市品质。
我喜欢这样的一幕:清晨时,安静的大街上某个面摊前,三五个互不相识的食客分散坐着,有的人在吃,有的人在等,而摊主正忙碌着。这令我感到特别温馨特别亲切,有着浓重的生活气息。也可使人的内心得到净化,从而感到平和恬静。而梅州,或许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梅州是一座小小山城,被群山抱着。这使得它相对落后。也正是因为“落后”,使得这座城市的气质更具完整与清晰。外来人口相对较少,这对梅州当地的人文特色影响不至于太重。那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引来大量的外地人,同时削弱或掩盖了当地的特有气质。这就像是浓浓的一杯酒掺了些杂质,不够纯。又像是乱花丛中栽了几株假花,迷乱了我们的视线,想要找寻一朵“真花”还得花费一点心思。而梅州不用,只要双脚踏上这片土地,便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自身品质。
梅州没有大城市的吵闹,很安静很悠闲。相对来说,这里的人表情轻松步履轻缓,没有那种近乎令人窒息的逼迫感。而在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期总要为能否挤上公交而愁眉;聒噪的居住环境使人的心境难以静下来。梅州城小,人少车稀,彰显出来的则是一个静字。
某日,炊烟四处起,暮色照大地。我和我家昂嬷闲逛至梅江边上。那一小段时间我完全感受到了久违的城市宁静。路上行人甚少。我俩像一对恩爱小夫妻挽着手从梅江桥走到嘉应桥,又从嘉应桥走到梅江桥。她说,我好喜欢梅州啊。我问为啥。答曰好静好舒适。然后她又指着江对岸的某个楼盘说,我以后要住在那里。我只能告诉她这个梦有点不切实际。但我的感觉却是和她一样,就是静。彼时彼刻场景置换成广州的话,则完全是另一种感受。在广州,我们也经常会在下午时出去散步,可周围喧哗的环境不仅扰乱了我们的听觉,对我们的心灵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污染。因此,隐隐感到有些烦躁。而站在梅江边,内心像是经过江水洗刷,烦躁之气随之流走。
梅州除了让我感觉清静之外,还使我觉得很有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没这么疏远。
夜暮四合时,我们来到剑英桥下一间小吃店,要了两碗肉丸汤一碟酿豆腐一碗腌面。虽同为梅州人,但我俩惯于普通话交流。店主听着误以为我们是外地人,于是操着一口客家版本的普通话问道:要点啥?我马上以纯正梅县话答:看一哈。对方笑着说,原来你们是客家人啊,阿妹俺靓喔。虚荣心极强的昂嬷必然是狂喜一阵。我们点了菜之后,热情的店主就坐在一旁和我们拉家常。感觉特别亲切,像亲人般。兴许是太久没用家乡话与人交流的缘故。
比较一下,广州的城市形象是妖娆的,梅州是纯朴的;前者表情是冷漠的,后者则是温情的。一个像意大利面,以为“高档”;一个像腌面,挺“寒酸”。
我却喜欢“小家子气”的梅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