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故乡的沃土之中

  [复制链接] 0
收藏
10
回复
28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3-26 15:3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克芹,当代作家。1937年生于四川简阳。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技术学校,后回乡务农。先后当过民办教师、生产队会计、队长、农业技术员、公社和区干部。他熟悉农民,作品大多反映农村生活。1963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井台上》之后,陆续发表了《早行人》等20余篇作品。197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对“文革”十年农村生活的深刻反思,在社会上反响很大,电影、电视和戏曲界纷纷改编成剧本,也因此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他的另一部长篇《秋之感》也因真切描绘农村十年改革受到好评。

签到天数: 5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发表于 2012-3-26 15:54:27 | 只看该作者
就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59:04 | 只看该作者
        周克芹是农民喜爱的作家。党和人民给了他很多荣誉。他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现代作家》主编。1990年8月5日,他因病在成都逝世,年仅53岁。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部反映我国农村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发表以后,作者周克芹成了文坛上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周克芹是一个农村青年,他是怎样走上创作道路的呢?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好作品?一九八○年十一月中旬,我们带着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来到距成都二百余华里的简阳县红塔区委所在地访问了周克芹同志。
  一九五七年,在成都农业技术专科学校即将毕业的周克芹,因为在大字报上写了一些反映农村真实情况的话,竟被视为“右的言论”,被批判,开除团籍,不予分配工作。他坦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作大地的儿子,用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由于社员和干部们的信赖,不久被选为生产队的会计。他过着普通社员的生活,懂得农民的喜怒哀乐。他自幼喜欢文学,家乡发生的一切,常常引起他创作的冲动。就这样,他白天用锄,晚上用笔,辛勤地耕耘了二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59:22 | 只看该作者

  一九六三年,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井台上》在《四川文学》上发表后,受到编辑部负责同志和读者的重视。编辑部负责同志亲自去看望他,鼓励他抓紧学习,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努力为广大农民服务。在农村,看书看报十分困难。凡是碰到“有字的东西”,周克芹总要拿来翻一翻。十年浩劫,群丑粉墨登场,他冷眼旁观,阅尽人间沧桑,日夜深思,思想日趋成熟。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被红卫兵当作“封、资、修”的黑货查抄后,或抛落巷尾街头,或当作废纸出卖,这却给周克芹提供了学习的好机会。他一本本搜罗起来,如饥似渴地攻读。前几年,他写出了《李秀满》等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并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区委负责同志对他的为人和创作非常器重,在工作和学习上热情关怀他的成长,经常把他借调到区里帮助工作,这使他得以了解更多情况,视野更加开阔。一九七七年,他在随区委书记到一个大队蹲点的时候,已经在构思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了。一九七九年春,他被省作协调出从事专业创作,这部作品很快写出问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59:41 | 只看该作者
 这部作品以一九七五年冬发生在四川沱江流域葫芦坝的故事,揭示了多年来特别是十年浩劫以来左倾路线给农村带来的危害,反映了正确路线和左倾路线的斗争,以及农民对这两条路线的不同反应。周克芹对我们说:“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农村实行左的政策,总是侵害农民的利益。结果,就冲淡了多年来党和农民建立起来的血肉关系。有不少象许茂这样合作化时期的积极分子也被生活教育得‘自私’了。这能完全怪农民吗?!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浩劫期间,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竟出现吃草根树皮、逃荒要饭的情景。但我们的农民是很好的,他们勒紧了裤带支援国家建设。他们干得多,说得少,创造得多,消耗得少,他们强烈地要求改变穷困面貌,他们渴望有一条正确的路线。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反映农民的这个愿望和要求。”
  周克芹创作的态度是严肃的。光是布局谋篇,思索如何开头,就用了半年时间。最后,他选择了一九七五年冬天作为背景。他说,一九七五年搞整顿,是我国阴沉的天空出现“一缕阳光”的时期,许多人感到可以抓生产了,有奔头了。但是,这一年又是一个“乍暖还寒”时节,冷风不断袭来,正确和错误路线进行着激烈的搏斗,各种势力和人物的表演十分充分。“我觉得,选择这样一个矛盾尖锐的时刻,有利于深化主题。”
  这位作家是忠实于生活的。他说:“让我去编造生活里根本不存在的情节,我不干。”他在农村,看到过不少挨完批斗,摘下高帽子,就领着群众研究生产的好干部。他认为他们不是“走资派”,他没写过一篇反映“走资派”的作品。他觉得,做一个随着政治口号左右摇摆的“无行文人”是没有意思的。他说,一个作家不应当等待上边对某个时期有了什么政治结论之后,再去写图解性的文字。相反,作家应当深入生活,独特地观察生活,敢于揭露生活中的本质,通过作品,提出问题,指明出路,鼓舞人民前进。他还说,也只有深入生活,忠于生活,才不会从概念出发,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这时,我们想起,《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部长篇小说,写了十多个人物,主要人物性格都是那么鲜明、突出,呼之欲出,这的确是他的创作观的有力佐证。
  周克芹同志长期生活在农村,和农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作品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感人至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人物是他所熟悉的,有许多情节是他耳闻目睹的,有些就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一九七○年,他爱人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周克芹想给她买点东西补一补,但又身无分文。他只得将门板卸下来去卖。可是在县城卖,怕碰见熟人不好意思,就背起门板翻山越岭到另外一个集市上去出售。他说:“后来,我在这本书中写金东水卖毛线衣那一段的时候,还真是有不少自己的影子呢!”
  我们谈到这里,一位身背竹篓的农村妇女,领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走了进来。这位朴朴实实的农村大嫂,就是周克芹的妻子。她是从家里走了七、八里路,到这里来看周克芹的。我们早就听说她为了支持周克芹的业余创作,尽可能多承担一些家务,日子过得很艰难。我们对她说:“到你们家里看看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6:00:09 | 只看该作者
       “要得,要得。你们看了可不要见笑啊!”
  下午,我们去了周克芹的家。他住在这个区的绛溪公社升阳大队第五生产队。那是沱江边上一幢依山而建的低矮的茅屋。多年的日晒雨淋,使得房顶的稻草已经变成了深灰的颜色。门口是猪圈。室内潮湿而阴暗。只有镶在房顶上的一小块玻璃,能够透进一丝亮光。借着这点光亮,我们看到,那糊满了旧报纸的土墙上,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孔洞,这就是周克芹的“书架”。“书架”旁边,是一个没有抽屉的破桌子,油漆早已剥落。桌子上放着两个墨水瓶做的煤油灯。除此而外,就是破旧的木床、两把快散架的竹椅和一个矮凳,此外再无其他陈设,整个屋子显得空荡荡的。周克芹同志就是在这个小茅屋里写出了不少很有影响的短篇小说以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不少篇章。有时,他的感情一上来,就一个通宵一个通宵地写下去,次日清晨一看,鼻孔已被煤油烟子熏得漆黑。周克芹和这里的许多农民一样,家境是贫寒的。他们有四个未成年的孩子,生产队的劳动日值又低,过去常欠队里的粮款。妻子只能靠养鸡卖蛋,给他买几包一角四分钱一包的《春耕牌》经济香烟,以供他熬夜写作之用。周克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写作了二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6:00:26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周克芹却非常喜欢农村的环境。他说:“我是写农村题材的。只有农村生活才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有了生活,哪怕把稿纸放在膝盖上也能写得出来;没有生活,就是住进高级宾馆也写不出一个字。”因此,虽然两年前省作协已经调他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但是他的户口、粮食和党的关系,还都留在简阳县。他仍然在红塔区委帮助工作,随区委书记在杨家公社金星大队蹲点。他是当地人,懂得农业科学技术,又善于联系群众,干部、社员都愿与他攀谈,甚至家庭纠纷、婚姻恋爱等问题,也都要找他“摆一摆”,人们热情地称他为“不管部部长”。在与农村干部、群众朝夕相处中,他获得了不少新的素材,前不久写出了《勿忘草》、《落选》等具有一定深度的短篇。他还正在写《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部。但是,他不想急于写出。他感到,当前更重要的,是深人生活。周克芹说,由于党的政策的调整,当前的农村处在一个大变动的时期。各阶层的人在这个大变动面前 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和态度,这是必须要把握住的。他说:“我宁肯两年不写东西,也决不能丢掉这段生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出版后,有人邀他到北京去,有人邀他到外地去转转,他都一概谢绝。就是去成都开会、改稿,也是办完事即回,从不多住。他借用李白的诗句, 开玩笑地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啊!”周克芹像一株茁壮的新苗,深深地植根于沱江两岸的田野之中,他将为人民奉献出更多、更甘美的果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8#
发表于 2012-3-26 16:06:5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发表于 2012-3-26 16:34:04 | 只看该作者
周克芹很不错的作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45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0#
发表于 2012-3-26 19:04:43 | 只看该作者
文学在基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