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三农”问题和信息产业发展依然是重要的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的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涉及农业和信息产业,在农村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在信息产业方面要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来自通信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给出了他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通过打造“无线乡镇”,推动信息惠农。以下是本报记者对徐龙代表的专访。 记者:徐总您好!作为通信行业的代表,您提出打造“无线乡镇”推动信息惠农的建议,能和我们谈谈您提出这个建议的初衷吗? 全国人大代表徐龙:谢谢你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脚步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生产能力都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国家从2004年就启动了农村“村村通”工程,行政村电话网络目前已经100%接入。但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农村居民对于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较为初级阶段。可以说,在信息化水平上,城市在奔跑,农村在漫步。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的扩大,这已经成为还可能将继续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和实现就业的重要瓶颈。因此,我觉得应该变落后劣势为后发优势,通过“无线乡镇”建设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信息惠民。 记者:在目前农村信息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如何变劣势为优势?无线乡镇建设能带来哪些好处?您能具体谈谈吗? 全国人大代表徐龙:正是由于农村还未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格局,因此在架设宽带网络时,铺设TD-LTE、WIFI等低成本高效率的移动宽带技术可实现快速切入,在搭建信息化平台、推动信息化普遍服务等方面可快速推进,实现宽带进村、网络入户、信息到人,从而变劣势为优势。通过在乡镇建设完善以“无线乡镇”为核心,低成本、高便捷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将为后续的城镇化打下重要基础,也将成为推广新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记者:从落后劣势转变为后发优势,您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很有新意。您刚才谈到了通过无线乡镇建设能带来的美好前景,在您看来,具体应如何推进这项信息惠农工程呢? 全国人大代表徐龙:我建议从四个方面开展“无线乡镇、信息惠农”工程。一是打造无线网络,提升农村信息化基础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在提升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信企业积极配合,继续加强乡镇和行政村的宽带网络覆盖,尤其是通过TD-LTE、WIFI等低成本高效的移动宽带技术进行覆盖。二是推广无线政务,提升基层乡镇管理服务水平。可以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农民网页、村务管理、劳动管理”三大门户,通过整合农民个人信息、信用交易信息与公共事务等信息,重点培养一支优秀的科技种粮大户、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队伍,搭建用工单位和农民工之间的桥梁,优化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等举措,来解决农村基层管理服务硬件条件不够、管理人才缺乏、先进经验不足等问题。三是创新无线应用,建设信息化新农村。建立国家“精细农业”管理模型,通过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调控,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对以农民为主的“信息弱势群体”实行“信息低保”制度,通过低成本的信息化手段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倡“管理在县、服务在乡、信息进村”。四是提升民生服务,积极推进“信息惠民”。应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基层管理、文化、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构建“农村都市化生活圈”。 记者:构建“农村都市化生活圈”,这为信息惠农又提供了新思路。您能谈谈具体做法吗? 全国人大代表徐龙: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四网合一”:一是打造一张村务网。加强基层人才储备,建立农民户籍档案,采用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进一加强网络维护和监管,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打造一张教育网。要以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支优秀的科技种粮大户、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队伍;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咨询,全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科技小灶”直到田头。通过建设农业课堂、农民书屋、农村影院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知识、文艺、娱乐”三下乡,不断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三是打造一张医疗网。通过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逐步推广医保统筹一体化,提供农民医疗信息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电子支付等信息化服务;通过视频、电话及互联网等方式,由城市医院为乡镇医生提供远程支持,提升乡镇整体医疗水平。四是打造一张就业网。建议由政府牵头、企业配合,组织大企业在农村的定点招聘,组织农民工进城务工;并针对农村地域特点开展扶贫工程,注资在本地开展特色经济项目和民生服务项目,在提升贫困村造血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农民本地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