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阮郎归 于 2012-1-14 10:54 编辑
杭州六记
91年春,偕老友钟伦光先生结伴到华东旅游,翌年到杭州投资设厂,至99年离开华东,在杭州住了八年。亲眼看到“破烂的杭州”(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参观杭州后的印象:“美丽的西湖,破烂的杭州”),到如今繁华的长三角。20年过去了,在这里,我经历了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多少喜怒哀乐,多少离愁悲欢。在这里,留下许多美丽的回忆,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余不善收藏也没有作日记的习惯,惟凭记忆,写了一些回忆文字,名曰《东南散记》以为纪念。这是《东南散记》中的首篇,名曰《杭州六记》 一、美丽的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称赞杭州西湖最具有代表性的诗句,他把西湖比作战国时的西施,从此,人们雅称西湖为“西子湖”。 西湖,因在杭州之西边而得名,据记载,我国历史上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三十六个。杭州西湖以其绮丽的风光和很多著名的文物名胜驰名中外,首屈一指。 历史记载,春秋时代,这里属吴,后属越,故又称杭州一带为吴越之地。秦代,在这里设钱唐县。汉代西晋,西湖称武林水,隋文帝九年(公元589年),设置杭州。杭州的繁荣始于唐代。当时,李泌任杭州刺史,开凿了相国等六井,引西湖水入城供人民饮用,杭州则逐渐发展为东南名郡,西湖亦随之闻名于天下,那时不称西湖,因它位于钱塘县内,故称为钱塘湖。 唐代穆宗时,著名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第一次以人工浚湖,并在钱塘门外筑一条长堤,把湖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湖则是今天的西湖。五代时,钱镠在两浙和苏南地区(江苏长江以南)建立吴越国(公元907—978年),以杭州为京城。北宋统一全国后,杭州逐渐发展繁荣成为“地有湖山美”的“东南第一州”。宋代著名词人柳永说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南宋定都杭州(改名为临安府),及吴越时杭州作为京城,先后两次为国都,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名都之一。“一色楼台三十里,就中无处觅孤山”,这就是当年杭州繁华景象。此时,西湖十景已初步形成,到了明清,西湖经过疏浚,逐步恢复了旧观。 西湖的风景名闻天下,湖光山色,风景迷人,主要的景点有“西湖十景”,这十景是:1、苏堤春晓;2、曲苑风荷;3、平湖秋月;4、断桥残雪;5、柳浪闻莺;6、花港观鱼;7、雷峰夕照;8、双峰插云;9、南屏晚钟;10、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为西湖第一名胜,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第二次任杭州大守时翌年修建的,他为了整治西湖,修筑长堤。1091年苏东坡离任杭州大守赴京任吏部尚书,林希接任杭州大守,林因佩服苏轼的人品,将此堤命名为“苏公堤”。后来人们为了顺口把“苏公堤”简称为“苏堤”。 苏堤一共有六个拱桥: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另外苏堤的两边,种了很多芙蓉、桂花、玉兰、夹竹桃、樱花等等。人们更加欢喜苏堤的是,堤岸上种一株杨柳便隔种一株桃花,春天的时候,“浅草才能没马蹄”配上苏堤的桃红柳绿,是著名的“六桥烟柳”。当年,我和钟伦光坐在那软软的草地上,被暖和的阳光照得慵慵欲睡,真是:“桃花枝上,莺啼言语,不肯放入归”啊! 西湖之美,当然有一半是大自然的给予。还有另一半,是西湖有很多民间故事。比如雷峰塔传说,因为我国人民对“白蛇传”的神话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所以我91年初去杭州,便对雷峰塔兴趣特别浓,问当地导游时他隔湖遥指“雷锋塔”,他们告诉我,杭州市政府早就想重修“雷锋塔”,但至今遥遥无期。那时除了遗址之外,塔早就没有了,以前“雷锋夕照”的“雷锋塔”是有名无实的。重建“雷锋塔”,是2002年10月的事儿。所以“雷锋塔”的遗址,我在99年离开杭州时,一直都未去过。 新的西湖十景,有一个叫“龙井问茶”,真正的西湖龙井茶,只有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个村子。龙井茶的名气那么大,依我看来,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西湖名闻天下,龙井就在西湖之内,得天独厚。当然,龙井茶好在制法讲究,茶叶造型美观,你看那茶叶,片片都是扁扁平平的尤如“雀舌”,如果用开水泡开,个个茶芽鲜嫩,杭州人称其为“旗枪”。从茶形来说,这是任何茶叶都不具备的。龙井茶有“明前”和“雨前”之分,即“清明”前和“谷雨”前采摘的,“明前”茶和“雨前”茶的价格是天地之别的。92年我去杭州时,一斤顶级的“明前”茶,价格不过二百块左右,如今的“明前”茶,已身价百倍,据说一斤顶级真正西湖龙井明前茶,价格要三万元。这还不算,往往是要买到一斤真正的西湖明前茶,价格贵且不说,是很难的。我在杭州期间和一位九溪茶农交上朋友,他每年都把他家所产的“明前”茶,全部留给我,都不足一斤。至于别人的,他说他根本不敢说是这茶真是西湖之龙井。他告诉我一个秘密:所谓西湖龙井的“明前”茶,数量极少,大部分都是浙江其它地方所产的茶叶,龙井的茶农们收购他们刚采下的鲜茶叶,在西湖龙井”加工炒制,浙江“龙井”巧妙的变成西湖“龙井”了。这种茶叶,莫说门外汉不知道,就算是龙井的茶师傅,也难辨真伪。不过浙江其它地方所产的龙井,品质和味道都不错,反正管它是西湖“龙井”还是“浙江龙井”都是“龙井”,至于是否真正的西湖龙井,只有天知地知了。 西湖的举世闻名,和历史上李泌、白居易、苏轼等著名诗人的历史作用分不开的。西湖具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和文化胜地,保存着石窟、寺庙、宝塔、碑志、古树、甘泉等,更给美丽的湖光山色增添不少的情趣。历代诗人词人文人写了多少咏叹赞美西湖诗词文章,这里就不说了。因为写西湖的诗词、文章太多了,我只作为在杭州住了八年他乡游子,正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中说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是的,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杭州! 二、破烂的杭州 “破烂的杭州”出自美国总统尼克松之口,我是92年去杭州时听杭州人说的。 据说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也是美国总统首次访华。当年周恩来总理陪同他到杭州参观这名闻天下的城市。游览完毕后周总理问他对杭州和西湖的印象,尼克松说:“美丽的西湖,破烂的杭州”。这话,虽然并无文字上的报道和记载,但据杭州人说,当年正是“文革”期间,咱们国家不会报道这负面的新闻的。但是,杭州人说,这是实话,当年的杭州,也确实破烂,和西子湖的美丽十分不协调,好比把鲜花插在牛粪上。假如尼氏这话确实,那他这话对西湖和杭州的评价是入木五分,不止三分了。 我去杭州旅游是91年,办厂是92年。那时杭州也还很破烂,文革结束了十几年,改革开放在华东一带刚刚开始,那时节,连上海吃夜宵都少有地方。杭州出租车倒是有了,但还不打表计价。当年,除了西湖边上和武林门较象样以外,其它地方的街上都很破旧。92年以后,精明的浙江人,无论经商论道、文化底蕴都很深厚,很快就从经济中起飞。短短的20年,如今的杭州经济文化,排在中国的前列,再也不是“破烂的杭州”,而是“繁华的杭州,美丽的西湖”了。
三、西湖的三怪 戏曲《白蛇传》的白素珍白娘子有段唱词:“西湖有三怪,断桥桥不断,孤山山不孤,长桥桥不长。” 一怪“断桥桥不断”,一座很普通的水泥桥,连上下坎都没有,桥栏干也没有,在未去杭州之前,断桥被书上写的,照片上拍的,渲染得令人神往。实际看了之后很是失望。断桥,在白堤北边,是进入西湖的第一座桥。它是杭州最有名的桥,也是名闻天下之桥。其实,这座小拱桥一点也没有特色,建筑上没有一点特别之处。 断桥为何命名为断桥,据史料记载,断桥始建于唐朝初年。其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张祜诗:“断桥荒藓湿,空院落花深”。宋朝改称断桥为“宝祜桥”。宋末元初,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又称为 “段家桥,传说是因为湖畔断桥边居住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是否“段”与“断”偕音而得名?从此杭州人把此桥称为“断桥”了。 有关断桥的传说很多,最负盛名的恐怕是传说断桥乃是白娘子白素珍在此桥上向许仙“借伞定情”,以后他们坠入爱河结为夫妻。后来爱管闲事的和尚法海挑拨离间,将许仙骗到镇江金山寺做和尚,白娘子为搭救丈夫,玩起“水漫金山”法术,白娘子和小青失败后退回杭州和逃回杭州的许仙在断桥相遇。几经坎坷,夫妻重逢,百感交集。断桥最大的特点是它地理位置处在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界,后面背景为山,视野开阔,是冬天观雪景最佳地点。余在杭州居住时,曾两次专门来这里观赏雪景,观那“残雪”,这里观雪景确实不错。不过那“残雪”,我仅是在旧照片、旧图片中看过,遗憾之至! 二怪“孤山山不孤”从断桥往南再右拐,便是孤山了,按文字上解读,孤山应该是“孤”立的山。但不然,孤山并不孤,孤山有名,是宋朝林逋(公元967—1028年)隐居于此而闻名。他长期隐居孤山,一生没做官,没进过城市,未娶妻,在孤山种梅花,养白鹤,人称他为“梅妻鹤子”,但名气很大,宋真宗赵恒命官员定期慰问。当时杭州知州薛映、李及等也有时会去探望。死后,宋仁宗赵祯赐他为“和靖先生”称号。孤山因林和靖在此隐居而得名,但孤山并不孤。 三怪“长桥桥不长”西湖的南边玉皇山下的南山路上,有一条大约五米的石桥,名曰长桥。这桥几步脚就跨过去了,为什么叫长桥?又是传说。这传说是我们国人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说他们在这桥上“十八相送”。说那天梁山伯去探望祝英台,“楼台会”后,这个“呆头鹅”发现这“贤弟”原来是个“贤妹”,依依不舍。祝英台也早就爱上这“呆呆”的梁兄,当然更加如胶似膝。送他回家,在这桥上往往返返送了十八遍,这样,一个几步脚的短桥便变为“长”桥了。一个传说的民间故事,成就了一个名胜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