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解松口先

[复制链接] 0
收藏
19
回复
46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9-3 15:4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p>松口是中国广东省梅县下辖的一个镇,松口镇地处梅县东北部,在梅江下游,是个依山傍水的小盆地。自松口、松东、松南三镇合并后,成为梅县第一大镇。全镇共有41个村委会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6.9万多人,面积328.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梅坎铁路、省道S223线、S332线及梅县白渡至大埔三河坝国防公路贯穿该镇,是周边乡镇商贸的重要集散地。松口镇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经千年孕育,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br /><img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t="" src="http://bbs.mzsky.cc/data/attachment/forum/old/201109031315035386687.jpg" border=0 /></p></div>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42:19 | 只看该作者
广东梅县松口镇,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山歌之乡。远在西汉时期,松口主户为畲族人,无独立名称,称为“东畲寨”;至东汉、三国、两晋时,改称“义安围”;至公元945年始称“梅口镇”,初址在界溪口,后移今址,才改称“松口”,迄今已逾千年。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经千百年孕育,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昔日粤东商贸重镇有着“自古松口不认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境内保存着许多客家古民居建筑,其中不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活教材,其客家山歌更驰名中外,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
<br />
<br />  松口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闽粤要冲,北通上杭、武平,东邻永定,西连蕉岭,南接大埔,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她既属依山傍水的小盆地,又处梅江下游,因而两岸土地肥沃,利于农耕,又水陆交通方便,利于商贸。基于水陆要塞和千百年的文化发展历史等诸因,松口形成了一个英才辈出且蕴含客家特色的人文秀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43:55 | 只看该作者
松口地处梅县东北部,在梅江的下游,是个依山傍水的小盆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据《松口镇志》记载:西汉赵佗称南越王时,曾统一岭南,当时梅县属南海郡龙川县,并无独立县名,那时在松口居住的是畲族人,所以又称“东畲寨”。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松口改称义安围。在公元945年的时候,松口镇始称梅口镇,后叫松口,迄今有一千多年。
<br />    查阅松口各姓族谱,早在唐代就有部分汉人陆续迁入松口,到了宋末元初,来自福建汀洲府各县的汉人大量迁入松口,这些汉人来自宁化石壁的居多。因此,松口可说是客家人由福建迁入广东的始居地之一和中转站。
<br />   松口地处闽粤要冲,北通福建的上杭、武平,东邻福建的永定,西毗蕉岭,南接大埔。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梅江流经松口,水陆交通便利,以前松口这里商业繁荣,商客云集。正是由于这里是商业重镇以及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等原因,形成了松口“百姓杂居”的现象,据调查,这里有120个姓氏之多。千百年来的孕育,松口有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称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44:16 | 只看该作者
自古松口不认州
<br />   松口有句震慑人的话:“自古松口不认(嘉应)州”。弹丸小镇,真那么厉害?而沿路看看,松口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你相信,这绝不是大话。
<br />   松口之所以不认州,更重要是松口人对海外通邮、通航、通商均不用经过嘉应州城,海外信件的信封上只要写明“中国汕头松口转某村某人”,便经汕头港直转松口,可见当时的松口人多“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44:39 | 只看该作者
古火船码头历百年沧桑
<br />   穿过明清时期的世德新街,来到松口古火船码头,这里依然是百年前的旧貌。江西、福建及蕉岭、平远一带人出南洋均从松口火船码头搭乘电轮,由汕头港转乘大轮。这里成了历史上华侨飘洋过海生离死别的第一站。  
<br />   青山叠叠、江水悠悠,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松口作为粤东北重要的水陆码头,商贾众多,于是在镇上至今保存了各个时期的街道建筑。沿江一带的大街,店铺多为二三层的沙灰木楼,现在,街道仍然保持着民国初年扩宽时的样子,是改良式的明清建筑。而在大街北侧,则依然保留着小街小巷、石板地,如世德新街,基本上是原来的明清街道。上个世纪30年代,一批华侨投资家乡建设,于是也留下了一批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式”店铺,非常的有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6#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45:14 | 只看该作者
松口各地保存着很多古民居建筑。“古秀阶”、“承德楼”、“百寿楼”等已成为客家建筑文化的活教材。最老的围龙屋“围里”建于宋末元初,现仅存门楼和部分遗址。
<br />   最大的围龙屋“世德堂”,建于明末,半圆形独特结构加上保存完好,为国内罕见。这里至今尚居住着十几户人家,近百号人,均为世德堂修建者李氏的后裔。
<br />   清末,孙中山曾以松口为基地,在粤东开展武装,如今,孙中山1918年来松口时居住过的“爱春楼”已驰名中外。1918年5月底,孙中山来到松口视察,就住在华侨巨商谢逸桥、谢良牧兄弟的家中。谢逸桥、谢良牧兄弟当年曾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并以松口为基地,在粤东发展组织,开展武装起义。为了感谢他们兄弟两人,孙中山给他们兄弟题写了两幅对联:一幅是“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另一幅是“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
<br />    松口人为了纪念孙中山的这次视察松口,早在1933年的时候,在镇上修建了中山公园,园中建有孙中山的石雕像。而今,公园成了镇上人休息聊天的好去处,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那里唱山歌、下棋,悠然自得,消遥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45:40 | 只看该作者
华侨之乡中的华侨之乡
<br />   客籍学者黄火兴:“梅州”是到北宋初期才出现的,但远在这之前便有松口了。由于过去的交通主要是水运,松口水陆交通特别发达,东北连接闽西,东南直通潮汕,松口十分繁荣,在清末民初就有电船了。
<br />   由于受南洋文化的影响,现在松口的街道大多是中西结合,清末明初就有洋楼。对研究清末民初的客家民俗风情很有价值。    [: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46:11 | 只看该作者
松口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br />   松口镇是一个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地方,仅明清时就有四人被点翰林,出了进士9人,举人27人,金星村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奇迹,嘉庆年间经史学家吴兰修便是松口人。其中,明朝末年在皇宫担任侍读学士的李二何,他的故事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据说,当年明朝灭亡后,他把明朝皇太子带回了松口,并让他的侄子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围龙屋,当作皇太子的行宫。如今,世德堂的大门依然贴着李二何撰写的对联:“保世滋太,明德惟馨”意为“保明”之意。几百年来,李氏族人一直生活在这里。
<br />   客家“刘三姐”歌声飘海外
<br />   祖籍松口的童爱娜是目前演唱梅州客家山歌中出光碟最多的一位歌手,她出版的个人专辑的客家山歌音像制品有50多张,发行到世界各地,由她主唱主演的影碟还作为第十二届世界恳亲大会礼品送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侨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5:46:28 | 只看该作者
另注:松口有狮(山)象(口)把水之口之赞,风景优美,旧有松口八景之说。 元魁塔(建于明朝末年,塔有九层高41米,是我国最高古塔之一)、绿窟潭、龙牙岩、甘露亭、鸡卵滩水电站、梅东桥、金山顶、下店竹林、龙虎相峙、云桥夜月等风景区内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迹和风趣的传说。还有松东米筛潭瀑布、丹霞地貌赤面石、仙溪桥等新发现的风景区。有古寺庙15个,各地现存很多古民居。在“客家热”的推动下,被称为客家文化“活化石”的围龙屋,早已引起中外客家学专家、建筑专家的关注。他们纷纷慕名前来参观考察。有很多旅游者参观了福建永定的土楼之后顺便前来浏览松口的围龙屋。“世德堂”围龙屋建于明朝末年,“古秀阶”围龙屋建于民国年间,一老一新各具特色。如孙中山视察松口时住宿过的“爱春楼”、中山公园内的“密庵亭”及名人故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发表于 2011-9-3 16:52:58 | 只看该作者
  开学了,来学习,我只知有人说过旧时松口圩样(热闹程度)过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