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省五县“老虎圩” 寻找昔日“九圩婆”

查看数: 8060 | 评论数: 15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6-14 18:33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6-14 18:36 编辑   两省五县“老虎圩” 寻找昔日“九圩婆” 农历五月十七是蕉岭县广福镇的圩日,圩场一条街货源充足   “赶圩出人,一日三到。煎堆扎粽,样样都好。”这是一首 ...

回复

落后的人
发表于 2017-6-15 15:59:36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6-14 18:37
  在客家地区,一般把乡镇称为圩,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办事,就叫赶圩 ...

你好,请问你有梅州各县区圩日的时间表吗?有空想到各乡镇去赴圩。谢谢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6-14 18:52:22
  离城较远的居民,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他们不会或极少到城里去买卖货物。再则城中之市,管理太严,有市卒守门,定时启闭,并要征收商税,因此一般老百姓要交换产品,则在城外自发地进行交易。当然,他们会选择人口相对稠密或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因为那里成交的可能性大些。   

  随着交易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再约定交易的时间或三日一次,或五日一次或十日一次,这样,草市便逐渐形成了。   

  草市这种习俗沿袭至今,在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广西方言叫“赶摆”,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贵州等地叫“赶场”,中原地区称作“赶集”,云南等地还叫“赶街子”,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叫“赶好”或作“赶墟”,也叫“上好”或“上墟”。   

  在乡村集市,人们除了一些必要的商品买卖外,还要借此机会办其他事并了解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有的还要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进茶馆、饭店、看电影、看录像、打牌等。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草市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功不可没,它与城市双峰并峙,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6-14 18:50:52
  ■链接   

  圩市的起源   

  原始市集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两条线,一是城市,一是草市,二者往往互为补充。根据沈祖村《草市概说》中的观点,草市是指相对于城市的城中之市而言的乡村集市,它是原始市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   

  关于市的起源,有各种传说,《吕氏春秋·勿躬》:“祝融作市”。《易·系辞下》:“旧中为市、致天下之民,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淮南子·齐俗训》:“故尧之治天下也……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   

  虽然这些记载是后人对远古时代贸易活动的追记。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劳动产品有了剩余,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外,还可用来交换自己所需的其他产品。但这种市是野市,无固定的地点,在野外便可进行。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6-14 18:49:51
   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也使得广福圩日的供求关系网几乎兼容了两省交会地带所有产品和人群,圩日买卖囊括这个交汇处的各类产品,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来这里做买卖的“赶圩人”,虽然来自不同的行政辖区,但语言相通,笑脸相迎,诚信交易。拉着特色产品前来的人,想趁着圩日卖个好价钱;提着货篮前来淘好货的人,想趁着圩日赚个物美价廉。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6-14 18:48:42
   近年来,广福镇党委政府提出了“边贸强镇”的口号,积极完善圩场基础设施。据谢院新介绍,广福圩现有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从原有的几百平方米扩建至今,其中包括一条街道、一个集贸市场、一座桥、一个公园、一个广场、一个垃圾场等,圩场的交通、环境卫生大为改善。   

  目前,为落实“六个一”建设项目,广福镇正加快编织规划,对于圩镇新街、老街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也进一步促进了边贸经济的发展。   

  活跃的边贸促进了当地政府和群众与周边地区的交往。该镇民间与周边地区通婚的极多,圩镇附近,姓氏繁杂,许多都是从外地特别是福建嫁到该镇的“外来媳妇”。   

  近年来,广福镇充分利用当地边贸和与周边地区交往活跃的优势,一方面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丰富农贸市场产品;另一方面努力打造“亲商、安商、留商”的良好环境,积极招商,发展经济。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6-14 18:47:23
  朱小良是福建岩前人,来往广福赶圩做买卖已经好几年了。在他的摊位上,摆着有他批发的香菇、木耳、灵芝,自制的咸鱼,以及从家乡收购的一些农特产品。每做一桩买卖,他都会认真地拿着笔在一个小本本上记清楚卖出的商品和价钱。   

  以往,从岩前镇到广福镇的国道不好走,朱小良每逢圩日,凌晨四五点就要从家里出发,一路颠簸。他坦言,之前的生意不好做,不仅周围乡镇的圩日都要赶,不是圩日的节假日也要早出晚归。   

  而今,国道G205已重新铺建,平坦、宽广的马路让来往广福镇的车辆便捷了不少。“我从家里出发,来到广福圩镇不到15分钟,不仅如此,来赶圩的人也随之增多了。”朱小良对于交通便捷带来的生意欣喜不已。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6-14 18:46:03
  政府重搭台 发展边贸经济   

  汽车驶出高速路口不过几分钟,记者便在马路上看到广福镇的圩场。在圩场街道的两边,各挂着“广”和“福”两个红字。农历五月十七刚好是广福镇的圩日,圩场一条街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广福镇宣传委员谢院新告诉记者,这条街道的左边方向是广东省,右边方向便是福建省。蕉岭广福镇,顾名思义,就是广东和福建交界处。东北两面分别毗邻福建武平的岩前镇和中赤乡,西接平远县泗水镇,南接该县的文福镇。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广福圩市有别于周边镇、乡的圩市衰落状况,不仅没有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城镇的发展而变得寡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圩市的热闹程度有增无减。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6-14 18:45:21
  因而,圩场不仅仅是以往村民商品交易的场所。人们在小饭馆里高谈阔论、在文艺台前欣赏演出,赚得几日的生活费,交上几个外地的朋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相互碰撞、彼此交融。   

  随时代变迁,即使摆卖的内容在改变,不少乡镇的圩潮在衰退,但目前仍有不少客家人坚持在圩日到圩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客家乡镇的圩日文化还在不断地传承。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6-14 18:44:21
  记者发现,无论是之前建的新圩,还是扩大后的圩场,都是朝着桥梁的方向更加热闹。“上世纪70年代只有一座桥,改革开放先后有了另外两座新桥,但如今只有到节假日,桥上才会出现一如往日的堵塞情况。”王映元说。   

  有趣的是,在松源镇开年走亲戚之时,圩镇上的摆摊位置还会发生变动。据松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年时,哪一个村落过“月半”,往那个村落方向的街道就会摆满摊位。   

  由于赶圩的人很多,圩场附近饭馆也陆陆续续增加了不少。“人们通常会在圩镇上吃完午饭再回去,所以仅松源镇周围就开了近百家饭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圩日“相亲”也是客家人的一个风俗习惯。以往,不少客家男女婚嫁由父母做主。在媒人的牵引下,双方父母带上各自的儿女在圩镇上的小饭馆会面,“相对眼”后便商定婚嫁日期。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