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高思:联楼出才人 古酒觅仙踪

查看数: 9414 | 评论数: 14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5-17 20:55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17 20:59 编辑   南方网>梅州新闻   蕉岭高思:联楼出才人 古酒觅仙踪 “南国白珍珠”的储酒库。何森垚 摄    “高思一锅汤,黄李盘中装,管缓 ...

回复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5-17 21:16:21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17 21:20 编辑

  ■链接     

  高思水口塔:宋湘手书“天光云影”     

  高思水口塔是蕉岭仅存的四大名塔之一,位于南山下水口文奎阁岌上,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该塔平面八角形,为五层楼阁式砖宝塔,高30米,外观古朴庄重,墙内各层保存有“文焕天人”、宋湘手书“天光云影”等古名人墨宝。     

  塔名“文奎阁”,

  门联:“文韵高思崇国士;奎星宝塔继春秋”,为汤维英手书。

  塔内二楼匾额:“天光云影”为“岭南第一才子”、书法家宋湘所书。

  堂联:“一塔凌空归水口;四时纳豫数高思”,

  三楼堂联:“塔箿南山崇俊彦;溪回水口仰文奎”。     

  建此塔有一段美好的传说,相传古时高思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不知何时,在村上“万石斋”飞来一匹“仙马”,由于不思修道,专门云来雾去偷吃村民和邻村嵩山的农民五谷,农民深受其害,为了镇住“马精”,村民设法请来一位法师和建筑设计师,齐心合力,在高思南山水口建一座五层宝塔。一天晚上,“马精”又腾空飞出来偷吃谷子,由南山岌嵩山村一带,吃得饱饱,凌晨得意而归,行至南山岌上空,突然见下面一座金光耀眼的宝塔,“马精”一惊,一头撞倒悬崖,便从高空坠下,跌死在石罗岌的山坡上,至今仍有“马蹄迹”石景,坠马处为“跌马排”。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5-17 21:13:23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17 21:15 编辑

  ■延伸     

  明月古道:古时闽粤赣交通命脉     

  “粤省腹地,山脉绵亘,道路崎岖,鸟道盘纤,羊肠迫隘”,这是当地一个山村族谱里对客家迁徙古道“明月古道”的形象描述。蕉岭(古称镇平)是客家古道上的重镇,作为客祖南迁和“粤盐赣米闽茶”流通的中转站,“明月古道”一度是闽粤赣交通命脉之一,维系着一方的生计。     

  “明月古道”的源头位于高思南山岌顶的古道獈口,那有一座碑刻,上面刻写的古代古道整修捐资人的芳名已模糊难辨。古道由石块铺成,宽约1米,还保留着原始的模样,两旁是四季常青的马尾松林,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古道随着山势,呈“之”字形向上攀升,坡度超过45度。   

  根据专家考证,这条古道始于西晋末年,是中原人向南迁移到达蕉岭、潮汕等地的必经之路,距今1600多年。到了明宗祯年间,明月古道成为“粤盐赣米闽茶”的重要栈道,食盐、粮食和茶叶等商品在这里中转,因路途迢迢,商人们往往趁月赶路,故而得名。

  汤国云介绍,这条古道,上通福建武平、上杭,横接江西寻乌、赣州等地,下至潮州、汕头,高思村是明月古道的入口处,可谓“一线牵三省”,“因为地处交通要塞,可以想象当年古道上的繁忙景象。高思古街也是当年繁华留下的痕迹,当时有很多的客栈供路人停下歇脚。”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5-17 21:11:20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5-17 21:12 编辑

  在“南国白珍珠”的储酒库里,一个个巨大的酒缸摆满了整个酒库,每个酒缸的外面都有一层黑色的霉菌,据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霉菌,酒才会更加香醇。“我们的酒要在缸里放5年,然后抽出来装瓶再放2年,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该酒业的销售负责人汤聪说。

  据村中的老人汤国云回忆,以前村里每逢九月九日重阳节,高思村都会举办“美酒节”,各家各户把自己酿的最好酒拿出来互相品尝并让客人品尝,看谁家的酒最好,享受幸福生活以庆丰收。     

  如今,高思米酒、娘酒已远销省内外;高思酒厂用糯米酿制的“南国白珍珠”和高泉“酒缸潭”酒,已通过国家级认证。此外,还有10多户已注册的酒厂和近100多个小作坊。高思米酒畅销梅州、粤东一带。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5-17 21:10:16
   走进“南国白珍珠”的酒厂,门口的对联映入眼帘:南国飘香,酒似珍珠清似露;高思流韵,水如明月白如霜。这副对联出自广东省人大原副主任汤维英之手,他也是高思人。

  南国白珍珠”采用高思当地的优质糯米和山泉水及特制的上等酒曲为原料,经现代科学技术精酿而成,入口香、甜、醇、甘、绵,既有“南酒”的醇和,又有“北酒”绵香。这款酒获得国家各部门的肯定: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级重点新产品;1994年广东省乡镇企业科技术进步奖。1994年广东省食品行业新产品“粤星杯”金杯奖。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5-17 21:07:55
  铁拐李仙师,拄着拐杖,挽着酒葫芦,驾云向南而去,来到了蕉岭县高思村内,突然他的酒葫芦溢出阵阵酒香,甚觉稀奇,拨开云层俯视一眼,高思村四面环山,就像一口朝天的大铁锅,煞是好看。他连声赞叹:“是一方聚宝盆,此福地也。”忽然身边传来嘈杂的声音,仙师不由按住祥云,定睛察看。只见高思村周围人们在忙于挑水、酿酒,仙师暗想:这里群山环绕,清泉透澈,但水源太小,此地将来必出名酒,吾何不助一臂之力,随即取下宝葫芦,口中念念有词,将壶中酒洒向高思大地。顷刻间,天降甘霖,山谷中忽见小溪清水连接高思河,长流不息。仙师倾壶之处,变成一个酒缸形的水潭,乡人为纪念铁拐李先师便把这个水潭,取名为“酒缸潭”。     

  “这个传说解释了高思的酒为什么这么好喝,其实就是高思的水源特别的好,纯净无污染,在这里,有大大小小的酿酒作坊上百家,最出名的还数‘南国白珍珠’和高泉‘酒缸潭’酒。”蓝坊镇文化站站长张健锋说。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5-17 21:06:49
  酒缸潭里家家酒坊产琼浆     

  在高思村走家串户,总能闻到若有似无的酒香。在这里,家家户户都会酿酒,而且酿出的酒都特别醇厚芳香,这是该村的一大特色。提起高思,人们不仅会想到进士第的联楼,还会想到高思米酒。     

  高思的酒,还有一段神话故事。在这个村里,有个酒缸形的水潭,据说跟八仙中的铁拐李仙师有关。八仙在“会仙台”聚会后,给八仙坳造了“八仙桥”,便各自驾起祥云回府。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5-17 21:06:03
  如今,高思河依然蜿蜒迂曲,河水潺潺流向高思圩泉水桥下奔流不息,西面白水磜树木葱郁,进士第虽经百年沧桑,依然完整地保留下来。铭心楼和联新居门前的桅杆石柱依然见证着进士举人的风采,连片的古建筑群虽然清幽,但每座屋内都还有老人在居住,袅袅的炊烟腾空而起,别有一番情趣。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5-17 21:05:24
  不仅是笃敬楼,高思村几乎每座大屋都走出了许多的人才。在镇平建县初期,明崇祯十五年(1642)汤应龙中壬午科举人,虞南司理,他与太史李士淳门人孝廉、邱慎泰等讲学唱酬,一时文人荟萃。《镇平县志》上记载,清顺治八年,汤应龙与镇平县令薛世望过从甚密,重其德才,在万石山房读诗论道,有诗词唱和,薛世望曾作五言赠贺,称汤“披荆访国老,惟公邦之基”。     

  清咸丰六年丙辰科与钟孟鸿同科进士汤用巨,丙申科武举汤佰献,清雍正举人汤胜,台湾中营守卫、汤昭璘,清嘉庆五年庚申科举人汤在田,清光绪年间举人等中式举人15人。还有秀才汤卓云、汤效烈、汤仁芙、汤日垣、汤道岩等30多人。而近现代在政坛、教育界、文艺界、商场上的佼佼者中更不乏高思人。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7-5-17 21:04:42
  迪光楼为三堂二横围龙屋,因家族中众多后裔侨居海外,也被称为“华侨之家”。走进迪光楼大门,一扇金粉雕花屏风格外引人注目,因年代久远,屏风已褪去了昔日的色泽,但上面图案依然清晰可见,龙凤呈祥、梅花、玉如意等雕花栩栩如生。     

  在进士第“十四楼”中,笃敬楼的建筑规模最大,气势宏伟。这座楼始建于1840年,一共有109120间屋。据住在里面的老人汤仕昌讲述,近几十年来,从这里走出了53位大学生,因而被誉为“大学生之家”,“父辈都要求我们要勤奋读书,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祖训,所以才能培育出这么多的人才。”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