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火车站,当时24岁的卢加佐·阿布巴卡尔·卢加佐面对人群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也不会说中文。
火车上坐在他旁边的一位乘客自愿乘地铁送他去大学。
卢加佐说:“他不会说英语,所以我们只能用翻译软件交流”。
卢加佐刚从坦桑尼亚来到中国,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他回忆说,这个热心人是他遇到的第一个“雷锋”。
这个名字指的是一位已故的士兵和中国的榜样,他因无私地帮助他人而被人们铭记。
这段经历启发了卢加佐。几个月后,他加入了该大学的国际学生志愿者团队,并获得了一件印有已故士兵肖像的红色夹克。
第二年,他武汉火车站做志愿者。卢加佐说:“当时我不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我的搭档教了我三句话:‘你好!你需要帮助吗?我可以帮你搬行李吗?”。“有一次,我帮助了一位老奶奶,她5岁左右的孙子走过来对我说‘谢谢你,雷锋!’这真的很感动,”他说,并补充说,这位老奶奶送给他一个钥匙扣作为礼物。
卢加佐在申请教育学院硕士学位之前学习了一年中文,并于2021年继续攻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
坦桑尼亚人最喜欢的另一个记忆是2021年在湖北宜昌的一个偏远地区教孩子们英语。
他们的许多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所以孩子们和祖父母住在一起。
“他们很害羞,几乎没有表达自己,”他说。
卢加佐记得一个10岁的男孩,他总是一个人呆在一个角落里。“他爷爷把他带到我身边,我带他去了教师宿舍。我们玩游戏,成了朋友。”
起初,这个男孩在课堂上几乎不参加游戏,但一周后,他和其他人一样参加了游戏。这一变化使卢加佐感到高兴。
在中国,雷锋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他的精神代代相传,跨越了文化差异的边界。
如今,任何人只要表现出乐于助人的精神,都可以被称为“雷锋”。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2年,共有来自50个国家的115名学生。他们经常在校内外做志愿者。
他们每个月都会去一次地铁站,为乘客指路,帮助老年人买票和捡垃圾。他们每周免费教授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阿拉伯语三次。
他们还在公园里捡垃圾,种树,看望孤独的老人和患有白血病的儿童,还曾在武汉马拉松、武汉公开赛和第七届CISM世界军人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担任志愿者。
为了表彰他的辛勤工作,卢加佐于2019年被任命为团队负责人。现在,他能流利地说中文,他和其他志愿者都致力于他们的工作,尽管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他们的帮助。
“很多人都很害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打扰他们,”他说,并补充说,团队会选择那些似乎最需要帮助的人。
27岁的约旦参与者Fatima Alsughair说,志愿者们为那些似乎迷路的人提供有关地铁线路的信息和其他帮助。
Alsughair正在学习教中文,并将于明年毕业。在看到其他队员的照片后,她提交了志愿者申请。
她说:“我父亲总是告诉我,如果你能帮助别人,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当你帮助别人时,永远不要考虑你会得到什么回报”。
3月5日,全国“学雷锋日”,团队在一所小学分享了他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Alsughair在加入该组织之前并不知道这名士兵的情况,她说,雷的故事最让她感动的是,雷从未吹嘘过自己的所作所为,这“非常罕见”。
卢加佐记得这位士兵的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位坦桑尼亚人说,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帮助一个原本“内向和紧张的人”变得勇敢。
该团队获得了市、省和国家级的多项荣誉称号,并激励其他外国学生加入。该大学表示,他们表现出了奉献、爱、互助和进步,他们的努力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