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塑造客家乡愁 激活乡村遗产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97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6-12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6-12 13:04 编辑

  南方网>梅州新闻   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塑造客家乡愁 激活乡村遗产  

  日前,为期两天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题研讨班圆满落幕。梅州乡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为梅州市各级领导干部作《乡村实践:从乡村遗产到美丽乡村》专题辅导报告。会后,罗德胤接受了本报专访,谈梅州传统村落现状、优势及如何“弯道超车”建成美丽乡村。

  重塑客家文化意象

  目前,我市有46个传统村落,约占全省总量的1/3。虽然一定数量的传统村落得以纳入保护体系,但尚未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综合开发水平较低。

  罗德胤指出,梅州传统村落与河南新县的相比,质量均是“好坏参半”,但梅州传统村落的数量更多。新县通过集中投放资源到少数村落、进行整体实践、地方政府与规划团队密切合作等方式,实现“突围”,取得了综合效益的丰收,成为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示范。

  “他们虽然领先一两年,但梅州有很强的赶超优势,客家文化品牌有利于打造传统村落的价值。”罗德胤指出,目前外界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尚停留在“地区偏远、文化边缘”的印象,注入客家文化新意象、重塑客家新印象就尤为重要。罗德胤认为,塑造“客家乡愁”比凭空制造新的文化品牌要容易许多。可通过搭建平台、举办论坛等,邀请国内外专家一同探讨,再借助后期宣传,明确、强化新客家印象,达到“提到梅州脑海里就浮现出客家场景”的效果。

  “嫁接”传统与现代

  对现代人而言,乡村遗产承载了很大一部分乡愁。罗德胤表示,放眼全球,客家民居独特且多样性显著。但是,梅州部分传统建筑缺乏尊严感、影响人们生活品质、跟现代人个性追求不吻合,这是客家民居保护开发面临的难题,“比如围龙屋,公共区域过大,房间大多阴暗狭窄”。

  在罗德胤看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在于保留尽量多的文化遗产,并产生涵盖社会、经济、文化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但遗产能保留多少取决于遗产的普及程度。相比一味强调遗产保护重要性,让乡村遗产与生活产生关联,更有利于促使全社会主动投入到保护遗产的工作中来,实现维护成本均摊。因此,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显得尤为必要。他说,创意设计是连通两者的重要桥梁。传统村落保护涉及生活宜居、农事生产、民俗文化延续等。梅州围屋数量多、民俗资源丰富,但要走进文化创意领域才能产生价值,需要通过创意设计、民宿、农业、手工业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嫁接”。

  罗德胤表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需要巨大资金投入,梅州要找出目前最成熟、最适合打造的村落进行包装。“除注入鲜明的客家文化新意象、加强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要树立点位思维,以小型项目建设为点,吸引高端设计、建筑、推广、运营人才参与,以点位激活提高项目成功率,短期内形成‘现象’,引发公众关注,带动旅游发展,实现以点带面。”

  罗德胤还建言,应尝试策划将梅州众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与旅游有效结合,营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