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忧伤,注定是对清明节最好的诠释。然,感伤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美食亦不能被辜负。在我们客家地区,清明节前后有哪些美食不容错过呢?下面,且听我道来。 艾 粄 制作艾粄应该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客家清明节风俗了。每到清明节前,人们就会到田间陌野寻找和采摘清脆欲滴、天然无污染的鲜嫩艾叶,然后泡上一小缸糯米磨成粉,再把艾叶剁碎与之混合,加入适量白糖蒸制成青色的米粄,原本清苦的艾叶顿时就变得甘甜起来。 艾粄 据说,这种习俗源于客家人清明时节上山祭祖,发现路边有很多鲜嫩的艾叶、苎叶、白头翁等,便顺手采摘回来作为米粄的辅料。由此,清明节吃艾粄的风俗便在客家地区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而事实上,艾叶具有祛燥除湿、清肝明目的功效,因而在客家地区还有“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说法。 当然,在生活日渐富足的今天,艾粄更多是作为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标志食品。如今清明节也已成为除春节之外第二个合家团聚的重要节日,这一天,大家回乡齐聚一起祭祀祖先,走的时候,再带上一点艾粄,也带上对家人的思念,还有那淡淡的乡愁。 炒 面 清明节聚会,大家庭作战,餐桌上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炒面。客家人炒面的方式五花八门,但都十分好吃,而在清明节,则有一种炒面非吃不可,那就是黄鳝韭菜炒面。刚刚从冬天苏醒过来的黄鳝虽然不是最肥美的,但却是一年当中最鲜嫩最干净的,而春天又是韭菜最当季的时候。黄鳝具有益气补血、强筋壮骨、袪风除湿的功效,韭菜则有“洗肠草”之称,它所含的粗纤维可增进胃肠蠕动,有效预防习惯性便秘和肠癌。两者结合,能加速体内油脂与毒素的排出,促进新陈代谢,非常适合多雨潮湿的春季食用。 炒面 炒田螺 在客家地区还有“清明螺,肥似鹅”的说法,这个“螺”说的就是田螺。田螺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有“盘中明珠”的美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保健食品。清明时节回家祭祖,不妨卷起裤腿下河去摸盆田螺,一来可以重温孩时的乐趣,二来可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养净的田螺辅之金不换、蒜头、蚝油和少许辣椒爆炒,那淋漓尽致的鲜香就连神仙也会艳羡几分! 炒田螺 河蚌汤 清明时节,还有一样美食不可辜负,那就是河蚌汤。和田螺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尤为肥美,蚌肉具有滋阴补气、平肝明目的功效,因而民间素有“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的说法。取三两只大河蚌,养净去壳,取肉切块,高火爆炒几下,加入开水,放几块豆腐,待汤熬煮至乳白色,再加入芹菜(或香菜,或金不换)和胡椒粉,河蚌汤便大功告成! 新鲜河蚌 吃完黄鳝韭菜炒面,嘬罢炒田螺,再来一碗河蚌汤,鲜鲜美美的,那一刻,什么忧伤都会抛之脑后! (来源:梅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