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梅州国家级“非遗”

[复制链接] 0
收藏
8
回复
104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6-12 16:29: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遗产日:盘点梅州国家级“非遗”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

  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从今年起,省财政对每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补助从原来的1万元增加到2万元;国家级传承人在享受国家补助2万元的基础上,省里再支持补助1万元。  

  目前,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6:31:27 | 只看该作者
1、梅州客家山歌

  梅州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它流传于梅州市境内(611区)近500万人口的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并传播到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梅州客家山歌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歌词诗味很浓,类似竹枝词,有“国风"和“吴歌”的余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6:3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6-12 16:33 编辑

2、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
  
  五华提线木偶戏源远流长,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流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五华提线木偶造型精细,形体高大(高度约为90厘米),操纵木偶的线1420条。演唱以汉调为主,间唱客家山歌、民歌、采茶小调,对白用客家话或普通话。表演艺术独特,达到“拟形入神”的效果。演出剧目106个,内容非常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6:3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6-12 16:40 编辑

3、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 是广东省三大剧种之一。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音韵、普通话。1933年改称汉剧,因其艺术风格有别于湖北汉剧,新中国成立后,称为广东汉剧。流行于广东客语、潮语地区和闽西、赣南等地,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客籍华侨聚居地也有它的足迹。曾被周恩来总理誉称为“南国牡丹”。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6:3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6-12 16:40 编辑

4、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查是古代汉民由中原南迁时带入的,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广东汉乐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520日,广东汉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6:3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6-12 16:41 编辑

5 狮舞(席狮舞)
  
  《席狮舞》是梅江区辖内客家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梅州城区民众在进行传统人生礼仪“香花佛事”时、僧(尼)穿插于佛场间的一种游艺活动。席狮舞的原生形态是梅州“香花”佛教僧(尼)创造,在民间也由“香花”佛教僧(尼)表演传播,表演者以一张草席为“狮”作为表演的主体,模仿狮的行走跳跃形态,与“南狮”相似的表演程式来表演。虽然席狮舞的道具和伴奏都很简朴,但显现出一种客家人特有的质朴、亲和,颇有“鼓盆而歌、长歌当哭”的意境,并有祝愿和保佑在世之人安康祥和之意,因而深受民众喜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6:3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6-12 16:41 编辑

6、龙舞(埔寨火龙)
  
  早在乾隆六年(1741),丰顺县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逢元宵节,埔寨镇村民便会出钱、出力,制作火龙,并于元宵之夜在埔寨的龙身(地名)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埔寨火龙”表演形式一般有燃放“禹门”、“烟架”、“火龙”三个部分。 “龙身”用竹蔑结扎,全长可达35米,内装各式各样的烟花、火箭,用纸裱面,绘上色彩,栩栩如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发表于 2016-6-12 19:22:15 | 只看该作者
  “非遗”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梅州只有六项,看来挖屈得还不是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发表于 2016-6-12 19:22:36 | 只看该作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