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人,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称谓,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行渐远。“时代不同了”,这是不少老行当传承者们的感慨。印象中老市区中山路和打铜街的许多传统工艺店,现在逐渐被一些服装店替代。
在老行当这个宝库中,不仅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更有着许多童年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
小时候,每当村里“唱大戏”的时候,就会有几个吹糖艺人到村里,给小孩吹个孙悟空,或者吹个蝴蝶样的麦芽糖。吹糖艺人还会不时吆喝着:“麦芽糖咧~好吃的麦芽糖咧~”
——当那一声吆喝响起,唤起的是熟悉的味道。 1、钉秤
做秤是个精细活儿。在这“斤斤计较”之间,做秤人付出了他的青春与汗水: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了手艺人的那份承诺。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那份公道,在秤杆子上,也在人心上。
历史不是镜子,而照片却是影子。滕州全媒体,精选照片里的故事。请在今日头条订阅:滕州全媒体。[pagebreak][pagebreak] 2、捏面人
粉,刮子,竹篓,梳子,剪刀是捏面人的基本行当,灵巧的手捏出了一辆五彩疯癫的世界,一直很喜欢看捏孙悟空,这个神奇的记忆着我们带回了美好的童年。 3、吹糖、画糖
融化成100°C高温的麦芽糖,经吹糖艺人收口并用,五颜六色的糖料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或者通过一把勺子挥舞,便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糖画。这是一个神奇的艺术,是一个古老的艺术,也是一个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为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应该留住她,保护她。 4、铜匠
走街窜巷的铜匠担,修铜锁,配铜把手,制铜酒壶等;这些业务始终不变,而改变的只是不断精湛的技艺。锤敲、炉熔、锉平、雕刻、下钻,人们见到了铜香炉和铜酒壶上的龙、凤、寿星和神仙就这样来到你的眼前。现在就连在打铜街,难觅其踪影。 5、挽面
旧时无论城镇、乡村,妇女很少到理发店理发,当时主要靠一些从事绞脸手艺的妇女为她们绞脸。一根细线、一双巧手,靠手、口配合,为妇女绞去脸部的汗毛、汙物等,使其脸部整洁、容光焕发! 6、磨剪刀、锉刀
在老街深巷,“嚓、嚓、嚓……”一路“惊街”,一声吆喝--“磨剪刀,菜刀。”可忙坏了家庭主妇们,纷纷找出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 7、修钢笔
曾经何时,拥有一支钢笔是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知识的代表,使用和修理往往相伴而生,在商品尚不能达到如今的丰富之时,修钢笔者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装备保障”。其价值就体现在:简单的配件,只有他才能把“整”好钢笔能像原先一般地流流下水。 8、剃头匠
借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简单工具,老师傅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运动,左右配合,工具轮番上阵,上下兼顾,协作,半个小时后,由长变短,面目一新。特别是其刮脸、掏耳的技术,更是让你浑身清爽,耳鼻舒畅,更重要的是,只需2-5块钱。 9、精修钟表
精修钟表的人心细如发,心静如水。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他们让凝固的时间行走,而他们却仿佛停留在时光之外,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
18、刻章
将章胚打平,写上字,固定在小小的夹床上,用刀刻。至于阴字阳字、隶书行书,全都按照客户的要求,尖口刀和平口刀如何交替使用,全在于师傅指力的控制。在电脑刻字机已经面世多年,手工刻章就像日益稀少的珍稀动物一样。键盘已使笔纸不再辉煌,即时有人会刻上几刀,但有多少人能写出各种字体,让人信服的反字。
历史不是镜子,而照片却是影子。滕州全媒体,精选照片里的故事。请在今日头条订阅:滕州全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