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首语:关于清·外交家何如璋    何维柱

  [复制链接] 0
收藏
15
回复
34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4-16 16:5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人境庐人 于 2012-4-24 12:12 编辑

开首语:关于清·外交家何如璋


                                                     何维柱
  自注册本网站起,于论坛试放二十多篇与何如璋相关的资料,观读者点击与评论的反应,知今人对于近代史的关注、对近代史于现代社会作用的认知,比之前人似乎相去甚远。
  扫描百度,尚未发现岭南地区从事研究何如璋的专家学者,就甭说梅州地区了。就我所接触的好些梅州客家人中,询及是否知道黄遵宪名的,答者十之五六说听过。问及是否知道何如璋其人,则未见一人点头称是。曾经在日本声名显赫的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今天在中国以至在他自己的家乡却是默默无闻,为何呢?探讨原因大概有三:一者,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部门宣传何如璋的工作可说十分“落后”。比之梅州市宣传黄遵宪,相差十万八千里;二者,自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爆发百年来,因战败而被慈禧作替罪羊的主战人物、船政大臣何如璋,一直以来被某些史学家和历史教科书定为“卖国者”。百数十年,以讹传讹,使一些人望而却步,不愿也没有勇气去研究何如璋,抑或宣扬他;三者,何如璋与黄遵宪驻日四年余,许多重要事件与其两人密不可分。一些早已传播世界四方的研究黄遵宪论著,论述黄遵宪在日期间与何如璋密切相关的事件时,也见有意无意间或将何如璋名轻描淡写,或将何如璋名干脆抹去。因此,即使是广为人知的研究黄遵宪在日期间的许多论著,也几乎见不到何如璋其名。如此,更朝换代百余年直至今日,何如璋声名仍然深埋地下而无声无息。
  数年前,研究晚清史的知名历史学家孔祥吉先生,将某个日本人的书信强加给何如璋,在报上宣称,当年何如璋向日本人送情报,以此标榜他的“惊人的新史料发现”,一时震动清史界。更有甚者,北京某大学历史系教师张伟先生,将孔的“惊人的新史料发现”又在报上加以发挥,称清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竟是日本间谍”,多个网站多种报刊将此“重大发现”传遍四方,引来国内众多历史学家和学者的关注和批评。
  此等事于何如璋,真可谓百年沉冤未平,“百年新冤”又起。何如璋衰矣!冤矣!
  近三十年,研究黄遵宪的专家学者有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按理,研究何如璋的学者也应该有出现,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仅有的“大埔县何如璋研究会”,也因为无兵无卒早已成为空壳之物而飘然消失。
  诚然,观今日何如璋故居之现状,可知今日何如璋声名之所在;观今日研究何如璋学者之多寡,可知今日何如璋研究局面之何在。
  令人欣喜的是,一九九一年八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俞政所著《何如璋传》一书出版,是为百年来何如璋研究领域黑夜中出现的第一缕亮光。二〇一〇年三月,经少数历史学家和学者苦心搜寻的、由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籍与文化研究所吴振清、吴裕贤两教授主编的《何如璋集》出版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经十年修撰的《清史》今年也快要面世了,其中就有对何如璋的权威性新评价。
  日本国,今天的中国最需要懂的国家。今年九月,正值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也正是中日两国正式邦交一百三十五周年。进一步重视和研究近代中日关系,显然是摆在当今史学界和我们面前的大题。
  晚清首任驻日公使、船政大臣何如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缺了他,中国近代史是不完全的。没有何如璋的研究,中日关系研究和中法海战研究无从谈起。
  欲知今日中国国情,必当追溯清代历史,并为它提供详细、可信、公允的清代历史资料,实属切要之举。提供原始史料,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犹如水之于鱼。有它,方能养育,生长,游弋,飞跃,直至进入历史科学的殿堂,造福子孙后代。
  据此,我作为何如璋资料的收集者和研究者,作为《何如璋集》部分资料的选送者和校正者,决意将何如璋的原始史料再一次公开于网上。冀后来之人,重视中日关系,并将中日关系史料不断研究,精心保护,得以流传永远,沾溉后人,是我所愿。
  的确,接下来公开的十大部分资料,其中一部分取自家族史,一部分取自于《何如璋集》,合计超过十万字。除第一和最后部分系近现代人物评论之外,其余几乎全为原始史料。
  愿与网上网下读者、学者一道,共同学习,共同研究。
  让我们手携手,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地迈开大步前行。相信,何如璋研究论坛百花盛开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写于广州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五日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2-4-16 18:03:04 | 只看该作者
估计现在很多人对他印象很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2-4-16 23:0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歌 于 2012-4-16 23:04 编辑
人境庐人 发表于 2012-4-16 16:51
开首语:关于清·外交家何如璋
                                                        何维柱    自注 ...

的确如你所讲,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梅州客籍外交家何如璋的名字.期待你的精彩介绍.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0:13:41 | 只看该作者
让有心人一起来学习吧!
连你这样的人物也是第一次听到何如璋的名字,可想而知……真可谓何如璋的名声不知在梅州的哪个地方藏着。叫人吃惊呀!慨叹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20:37:38 | 只看该作者
未见多少人理睬,无语。只有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4:21:49 | 只看该作者
水幽紫径 发表于 2012-4-16 18:03
估计现在很多人对他印象很深了

说明你的印象深一点了?看来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7#
发表于 2012-4-21 15:07:43 | 只看该作者
秋歌 发表于 2012-4-16 23:01
的确如你所讲,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梅州客籍外交家何如璋的名字.期待你的精彩介绍.谢谢! ...

我们也期待秋歌的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发表于 2012-4-21 15:08:12 | 只看该作者
人境庐人 发表于 2012-4-17 00:13
让有心人一起来学习吧!
连你这样的人物也是第一次听到何如璋的名字,可想而知……真可谓何如璋的名声不知 ...

你没去引用他的话,他未必看到你给他的回复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发表于 2012-4-21 15:08:59 | 只看该作者
人境庐人 发表于 2012-4-21 14:21
说明你的印象深一点了?看来是了。

是啊,当你天天看到一个人的名字,就算里面的内容不看,你也会对这个人印象深刻的,何况还是有人去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1:2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人境庐人 于 2012-4-29 17:34 编辑
水幽紫径 发表于 2012-4-21 15:08
是啊,当你天天看到一个人的名字,就算里面的内容不看,你也会对这个人印象深刻的,何况还是有人去看的 ...


        一种人是知道他的名字,一种人是对他有点了解,另一种人是对他大概了解,再一种人是对他比较了解,还有一种人是对他非常了解,又还有一种人是对他有透彻的了解。
        评论勤快的大姐,精神可嘉。你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