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沦为妓女的营销哲学(组图)

[复制链接] 0
收藏
3
回复
262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8-4-2 11:2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若在公共场合出于礼貌对某位女士以“小姐”称呼可要当心了,弄不好,人家非扇你一耳光不可。这也确有其事,诸位仁兄应该听说过,这厮就不例举咱们男人的“伤心事”了。

    “小姐”为什么会沦为妓女,扼杀“小姐”的“罪魁祸首”是谁?


 

 


    一、与时俱进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的文化素质也会提高。你想呀,现在都文明社会了,你直呼妓女多不雅。况且人家是服务方,你是被服务方,那么称呼不也显得自己与她“同类”吗?于是他称呼妓女就文明多了,叫声“小姐”使自己一下成了“先生”,从嫖客群中脱颖而出,是文明的“先生”。

    我说这是“与时俱进”,估计仁兄要笑,没事瞎幽默。当然,得谈营销了。曾经创造了中国感光材料诸多第一的汕头公元有限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它的黑白相纸、人相胶片、胶卷、X光胶片和印刷制版胶片等五大类42个品牌,出口亚非拉、欧等27个国家和地区,相纸产量全国第一,成为国家感光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而到90年代,企业负债48亿多元人民币,2005年8月1日被迫停产。此外还有“凤凰”自行车、“鹰金钱”罐头、“张小泉”剪刀、“大前门”香烟等“老字号”都出现了问题,原因何在?从营销角度看,环境在变,消费者需求在变,“老字号”唯一不变的就是“倚老卖老”:“公元”坚持黑白胶卷不变,“张小泉”还是生产老式剪刀,“凤凰”骑上自行车不下来……而企业困境未能使它们觉察到新技术、新产品的替代威胁。这就是没与时俱进,连“嫖客”都胜它们一筹.

 


    二、流行

    我老纳闷,为什么偏偏是“小姐”替代了妓女?这要从“小姐”一词在当时社会的使用频率、好恶程度说起。那时,人们对女青年尊称小姐,人人如此,以至于嫖客也脱口而出。妓女也觉得“小姐”好听,一下就等同知识女性,没了歧视,找回了“自信”。这么一来“小姐”在这一行广泛流传,成了时髦,要是哪位嫖客还直呼妓女,大家就鄙视他——没素质、没文化、土老冒。

    这就是流行的危害,正是那时“小姐”一词太流行,太尊贵,才害了它。这种流行在营销界好比“红海”:企业生产的产品没了差异,都同质化了。

    去年,女大学生晏琳将家乡的土特产“掉渣饼”推向市场。当时,市场很火爆,许多顾客排长队卖饼。这刺激了晏琳的雄心,于是发展连锁,只要商家给钱就能加盟,没有较多的规范。接着“掉渣饼”在全国各地刮起了旋风,到处都有,有的是晏琳的加盟商,有的则是跟风模仿者。整个市场很混乱,口味不一,价钱各异,使得还没成熟的“掉渣饼”市场过早夭折。这个流行害了一个商品,也害得晏琳吃了官司。当然她的“掉渣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无高效的营销和规范的管理,总之没有任何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才使得“掉渣饼”的准入门槛很低,别人很容易跟进,无法保持“蓝海”优势,使之迅速变成了“红海”。这才是导致“掉渣饼”夭折的真正原因。

 

    三、传播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整个社会的正经女青年集体默认“小姐”就是妓女的代名词?他们怎么知道的?这就是传播的“功劳”。

    警察一扫黄,抓了不少嫖客,让交待问题,也是小姐长小姐短的。媒体跟着一搅合,报道本次“扫黄风暴”抓了多少“小姐”。青年女性一看,咋都是“小姐”做妓女,一下就对这个词畏而远之。慢慢的,时间一长,她们都潜意识地认为“小姐”就是妓女,讨厌别人尤其是男士那样称呼她。而其他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不敢对女青年随便直呼“小姐”。于是整个社会都这样给“小姐”判了刑,打入冷宫。

    这中间,传播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扼杀“小姐”,它占了一份。而传播在营销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个极端的说法:当今时代,不做传播,钻石也卖不出去;传播做得好,用报纸包一块砖头也能卖个好价钱。

    这话有几分道理,在产品同质化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企业理念已经过时,优良的质量并不能保证产品的畅销。只有通过传播建立的品牌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持久恒效。

    传播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关于传播的魅力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1996年,克林顿谋求连任美国总统,但困扰他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桃色新闻。他的顾问班子请了一家顾问公司来做策划,于是有了非常生动的一幕: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正在现场转播克林顿的竞选演说,旁边是他的夫人希拉里,突然,天花板上的吊灯掉下来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人的本能反应,应是散开躲避,但人们看到的却是克林顿用手非常自然地把他的太太——希拉里揽在了怀里。灯掉下来砸碎了,两人毫发无损,电视画面中断了几秒钟后,继续转播。

    这个生动的细节感动了很多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女选民,她们纷纷去投克林顿的票。

    舆论认为,竞选传播是克林顿获胜的法宝。难怪有人形容美国是一个经过很好传播策划的企业品牌,传播的影响无所不在。 

    我认为是“与时俱进”、“流行”、“传播”扼杀了“小姐”。而三大“杀手”在营销中有利有弊,不知仁兄怎么看呢?仁兄若有高见,请不吝赐教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8-4-2 12:38:28 | 只看该作者
[:1-5:]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08-4-2 14:08:15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好像有个人

很喜欢在这里说小姐的事情的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09:29:2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讲的是“营销” [:1-7:]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