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造型酷似“外星人”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945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5-24 19:24: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0 21:48 编辑

科研人员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造型酷似“外星人”

   中新网昆明3月1日电 (亚吉东 张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1日通报称,该资源库科研人员在对云南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水玉杯属植物一新种,命名为麻栗坡水玉杯。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期刊Willdenowia。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图为麻栗坡水玉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供图

  水玉杯属植物是一种完全真菌异养的小型草本,因奇特的外观、异常复杂和极度多样的花形态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已知全世界有105种以及一个变种。中国自2002年在台湾地区首次发现台湾水玉杯以来,新种和新记录种不断发现,目前已记录7种水玉杯属植物分布。

  2019年,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科研人员在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时,发现一造型酷似科幻电影里“外星人”的独特植物。后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人员对该物种形态结构进行仔细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分子片段证据,确定为水玉杯属一种未被描述的新种,根据模式产地命名为麻栗坡水玉杯。

  研究人员还结合分子片段数据,构建了麻栗坡水玉杯与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确定了其系统位置,并通过生物地理学分析表明:中国西南部至印度-缅甸及巽他陆架地区是水玉杯属的祖先分布区,然后分别向东到达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向南到达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目前,科研人员仅在模式产地发现约10个麻栗坡水玉杯个体。由于水玉杯属植物的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高度依赖特定的共生真菌,科研人员建议通过保护原生境实现麻栗坡水玉杯的就地保护。(完)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9:2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4 19:34 编辑

温州一地又发现全球新物种!

   日前,泰顺县蜉蝣目一新种正式发表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ZOOTAXA》上。该新种采集自泰顺县大溪源省级湿地公园内,基于形态和分子特征,最终确定为昆虫纲蜉蝣目等蜉科等蜉属新种,并以其采集地县名命名为泰顺等蜉(Isonychia taishunensis)。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新物种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宏毅老师介绍,2022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采集团队在大溪源采集水生昆虫时,采集到一只等蜉幼体。最初,团队以为该幼体与之前采集到的江西等蜉为同一物种,但通过DNA条形码鉴定后,发现该幼体与江西等蜉的遗传差异高达10%,表明这个物种应该是一个新的物种。但苦于采集团队一直没有找到新的标本,这一新物种始终无法认定。

   直至2023年5月10日,团队在大溪源水域再次采集到8头老熟稚虫,新物种的认定才出现转机。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后,团队发现该物种与江西等蜉虽形态相似,但可通过鳃板颜色将两者区分开,泰顺等蜉具有两个深色或紫色的色斑,且背板浅色中线仅出现在第一到第四背板上,而江西等蜉所有背板都有浅色中线。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泰顺等蜉。浙江师范大学供图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泰顺等蜉新种稚虫结构。A–G 第一至第七对鳃;H. 雌性第九背板(腹面观)。浙江师范大学供图

   近年来,泰顺县全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先后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乌岩岭生物多样性综合科考、乌岩岭生态功能账户调查,发现泰顺带扁蜡蝉等11个新物种;依托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院士专家工作站,使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发展到500多只。围绕“旅游+研学+体验”主题,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大溪源蝴蝶谷创成全省第二批、全市首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全市首个野外博物馆落户乌岩岭。

   来源:温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2:4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5 12:49 编辑

“植物大熊猫”漾濞槭的新生——“极小种群物种”逆袭故事之一

   新华社昆明5月22日电(记者伍晓阳、严勇)科研人员常把像大熊猫一样珍稀的植物称作“植物大熊猫”,漾濞槭是其中之一。刚被发现时,它被认为全球仅存5株。经过10多年保护和繁育,如今这个数字扩大到了6万多株。从濒临灭绝到脱离险境,漾濞槭成为“极小种群物种”逆袭的典型。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内定植的漾濞槭结的果实。新华社发

  在自然界,有一些种群数量极少、随时面临灭绝风险的动植物,被称为“极小种群物种”。拯救它们,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在有“动植物王国”之誉的云南,科研人员率先开展了拯救“极小种群物种”的探索。

  漾濞槭因发现于云南漾濞县而得名。它的传奇故事,绕不开一个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昆明植物园主任孙卫邦。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孙卫邦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植物园的一个研究基地留影。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故事的开场颇像电影情节。2008年10月的一天,孙卫邦收到一个“来历不明”的包裹。他没有贸然打开纸箱,而是照着寄件人电话打过去,电话那头是漾濞县石钟村的村民张国树,他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陈又生所托,给孙卫邦寄了他采集的上千颗漾濞槭种子。

  2001年,陈又生在四川大学标本馆查看标本时,发现一份采自石钟村马鹿塘的贡山槭标本,特征与贡山槭有别。他推测这应是一个新种。

   次年4月,陈又生来到马鹿塘,几经周折,在村子附近找到了这种槭树。果然,这种槭树是漾濞特有的一个新种,2003年陈又生等人发表文章将其命名为漾濞槭。

  发现之初,人们仅找到5株漾濞槭。时任马鹿塘村民小组长的张国树,承担起漾濞槭的日常巡护工作。他经常去看那几棵树,防止被人砍伐和牲畜啃食。

  挽救濒危的漾濞槭,必须突破授粉、种子萌发两大关口。

  最初,科研人员尝试指导村民人工授粉,但没有奏效。张国树想出个土办法,到了漾濞槭花期,把一棵树上开花的枝条砍下,绑在另一棵树上,没想到竟然授粉成功了。秋天,他收获了一批漾濞槭种子。按照陈又生嘱咐,他给孙卫邦寄了一批。

  自然环境中,漾濞槭种子萌发率非常低。孙卫邦不敢怠慢,带领团队迅速研究,掌握了“唤醒”种子的关键技术,培育出1600余株漾濞槭幼苗。

  后续研究发现,这些植株授粉来源不止5个单株,这意味着野外还有未被发现的漾濞槭。2016年,在当地相关部门协助下,孙卫邦团队在漾濞县各乡镇扩大范围调查搜索,最终在12个地点找到577株新的漾濞槭。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野外生长的漾濞槭。新华社发

  孙卫邦介绍,新发现的漾濞槭多数不在保护区范围,面临严重的人为干扰,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这年秋天,他们团队采集新分布点的漾濞槭种子,培育出5万株幼苗,为漾濞槭的种群规模化恢复提供了保障。

  依托有关方面支持,他们团队在滇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园种植2200余株的漾濞槭近地保护种群,在漾濞槭原生境种植回归苗木2000余株,在丽江市鲁甸乡重建种群2000余株,在红河州蒙自芷村林场迁地实验示范种植4000株。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研究团队还在漾濞县以外的普洱市景东县、大理州云龙县、文山州等地发现了漾濞槭新的野外种群。

  从野外发现5株到人工繁育6万余株,如今漾濞槭已摆脱灭绝风险。从资源调查、科学研究、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到种质资源保存,漾濞槭的拯救保护实践为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提供了借鉴。

  孙卫邦说,漾濞槭的抢救性保护工作虽然告一段落,但如何利用好这个物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他们将充分发掘漾濞槭在生态、经济等方面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0:15:27 | 只看该作者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新物种龙州中华喀鳅

   新华社南宁5月30日电(记者林凡诗)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科研人员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一地下溶洞发现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以其发现地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发表。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图为龙州中华喀鳅。(受访对象供图)

  论文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葛家玥介绍,龙州中华喀鳅是一种栖息于洞穴地下河中的盲鱼,眼睛已彻底消失或仅残存一个细小的眼点,晶状体已缺失;体表色素消失,通体呈半透明,可以看到内脏团;体鳞退化,体表光滑;口须短,胸鳍较长,尾柄上、下均具有发达的尾鳍褶,通过以上特征和可数性状可以与同属其他鱼类相区分。

  据介绍,中华喀鳅属隶属于鲤形目、条鳅科,是一个2023年建立的新属,为中国特有属,已知分布在珠江流域的广西中西部和北部、贵州南部地区。本属鱼类均为典型洞穴鱼类,它们长期生活在洞穴水环境中,并具有易辨识的特殊适应性形态结构,如眼消失、身体透明等。

  目前监测表明,龙州中华喀鳅仅栖息于中越边境的左江流域溶洞地下河中,分布范围极其狭窄、种群数量稀少。保护这些珍贵而独特的洞穴鱼类物种,对于了解岩溶地貌区物种演化机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20:2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3 20:30 编辑

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现身云南凤庆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保护区内发现的水晶兰(5月24日摄)。新华网发(凤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日,云南省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巡护及调查监测中,再次发现近危级植物水晶兰。此次发现的水晶兰有上百株,成群落分布于自然保护区海拔2500米左右的密林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20:57:53 | 只看该作者
30余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花杓兰现身内蒙古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有摄影爱好者在保护区内采风时发现30余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花杓兰。
  大花杓兰因其形状酷似一个口小肚大的囊袋,又名“大口袋兰”。花体呈紫红色,花朵直径5厘米至6厘米,是中国野生兰花中观赏价值较高的一种。目前,北方自然分布的大花杓兰野生种群濒临灭绝,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图为在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大花杓兰。(包秀奇 摄)

  眼下,这些大花杓兰正处花期。它们一簇一簇紧紧依偎在一起,色彩艳丽,花开正盛。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图为在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大花杓兰。(包启明 摄)

  大花杓兰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只有满足充足的水分供应、排水良好的土壤、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且空气流通好等条件时,才能生长良好。野生大花杓兰的发现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双喜介绍,大青沟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沟深50米至100米,宽300米至400米,由北向南绵延20余公里,总面积逾8000公顷,主要以天然阔叶混交林和科尔沁沙地原生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保护区内植物超700种,被誉为“天然野生动植物基因库”。(记者连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08:0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7 08:50 编辑

广西发现一植物新物种——全州樱花

新华社南宁6月4日电(记者杨驰)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广西林科院科研团队在广西全州县发现一植物新物种——全州樱花,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图为全州樱花。(蒋日红 摄)

该樱花新物种被发现于广西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广西目前唯一的李属特有种。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图为全州樱花果实。(蒋日红 摄)

全州樱花隶属蔷薇科李属,其植株多为灌木状,少数呈小乔木。2023年科研团队在进行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时,首次发现该新物种。当时仅观察到约130株个体,经过一年多的跟踪和更广泛的调查发现,全州樱花零散分布于海拔1400米至1800米的灌丛或草坡中,数量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21:0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0 21:25 编辑

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真菌新种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这张未注明日期的照片显示了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发现的永平囊皮病。

   中国研究人员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发现了一种新的真菌,永平囊皮菌。(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新华社讲义)

   昆明,6月9日(新华社)-中国研究人员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发现了一种新的真菌,永平囊皮菌。

   发表在学术期刊《真菌科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物种的菌盖有褶皱,有一个持久的膜状和絮状鳞状环,其颜色从浅橙红色到橙红色不等。
   2022年8月,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查时收集到了这一新物种。

   研究小组表示,该物种属于囊皮属,目前已知有30多种。

   大多数囊皮病物种是腐生的,通常成群生活在针叶树下的苔藓或腐烂的木材等栖息地。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21:31:24 | 只看该作者
昆明植物所在西南喀斯特洞穴蝙蝠尸体上发现真菌新种

文章来源: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洞穴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场所,洞穴文明是我们人类文明的起点。长期适应溶洞独特的地下生态环境的蝙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非家养哺乳动物之一,是重要的传粉者与种子传播者,并以害虫为食,在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团队对云南石灰岩地下岩洞考察在蝙蝠尸体上发现了7种真菌,其中4种真菌为新种。在4种新种真菌中,有3种属于腐生真菌被孢霉属(Mortierella),这些真菌溶解尸体中有机物来获取营养。但第4个新种——新宇宙孢子虫(Neocosmospora pallidimors)对科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该属含有许多种能攻击哺乳动物的致命性病原体。

  有趣的是其它3种真菌中的有益真菌(Trichoderma harzanium)具有抑制真菌病原体的作用,有助于保护蝙蝠及其群落免受其他感染性真菌的侵害,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进一步研究这些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更有意义的结果,如有可能在杀菌剂市场上得到实际应用。因此研究石灰岩溶洞中的蝙蝠、微生物与与其它洞穴生物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意义。洞穴生物学与生态系统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与科学探索前沿。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团队与云南农业大学盛军团队2020年6月26日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期刊上联合发表“Discovery of novel fungal species and pathogens on bat carcasses in a cave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人类与野生动物相处提供了一条线索。

  研究作者希望洞穴新发现的4种真菌,包括病原菌Neocosmospora pallidimors,能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研究,从洞穴生物学与生态学了解人类、动物与微生物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找到抑制病原菌与开发有益菌的钥匙。该研究成果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云南农业大学合作科研项目“云南省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及驱动力研究”的一部分,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会项目(项目号:41761144055)资助。

     文章链接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喀斯特溶洞是蝙蝠的家,成千上万只蝙蝠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蝙蝠也经历生老病死,真菌在蝙蝠的死亡及其降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集到的受真菌感染蝙蝠尸体样本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项目考察组在云南富民考察溶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21:35:19 | 只看该作者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一种全球新物种——白盖鸡油菌

  白盖鸡油菌菌盖表面光滑

  边缘呈波浪状

  黄白色至浅奶油色

  菌肉坚实

  气味不明显

  据了解

  白盖鸡油菌

  由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

  于2017年和2020年

  先后在海南鹦哥岭、浙江天目山发现

  经基因测序后确定为新物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