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复制链接] 0
收藏
10
回复
2732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4-16 11:44: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8 16:19 编辑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最近网络上
被一种小学生圈流行的游戏
“拍烟牌”刷屏了


       最近,一些地方的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游戏,就是玩“烟卡”。“烟卡”游戏的流行及其背后的隐忧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小学生为什么喜欢玩“烟卡”?家长学校又该怎么应对?总台记者进行调查。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近段时间,每到放学时,总能看到小学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趴在地上玩“烟卡”,时不时发出阵阵欢呼。


   记者:这个东西好不好玩?


   小学生:好玩。


   记者:这个烟盒子你们是哪里来的?


   小学生:捡的。有些是假的,我买的。


   小学生们所玩的“烟卡”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把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放在地上,以空掌心击拍地面,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记者了解到,根据香烟价格和市场流通程度,“烟卡”被分为不同等级。


   学生:现在据我们所知,白色的“和天下”最好。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记者调查得知,“烟卡”来源途径多样,有的小学生会收集家里的烟盒,有的则是要求父母购买烟盒或者跑到垃圾桶里去翻找烟盒,甚至还有在学校周边店铺和网上购买。


   小学生:我楼下的卖烟老板跟我关系很好,抽完的烟的烟壳都给我。


   小学生:去马路上捡烟卡,捡烟壳子然后把烟壳撕下来。


   小学生:我爷爷一天抽两三包烟,叫他把烟壳子给我。


   学生家长:有的小孩子,他自己买烟抽,抽了烟来打烟卡,这个我发现好多。


   小学周边售卖“烟卡”


   电商平台难监管


   记者实地走访了一些小学周边的商店,发现很多商店在售卖“烟卡”,一般一元一包,一包含10张左右烟卡。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一些地方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江西上饶、新余、赣州等地,市场监督执法部门采取行动,清查了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小商店,集中查扣部分烟卡制品,并提示商铺经营户不得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以及烟草制品。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赣州市宁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 潘旺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的这种违法行为将予以严厉的打击,遏制此类违法行为的蔓延。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实体店好管,但线上网购平台却缺乏相关监管。记者在线上购物平台搜索发现,售卖“烟卡”的商铺不在少数,排名靠前的商家平均销量达10万张以上,且没有购买年龄限制。不少商家在批发销售烟卡时,会标注“稀有”“精品”“绝版”等字样,一个500张各类烟卡的套餐售价可高达数百元。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也有部分自媒体博主通过拍摄烟卡制作视频的方式为烟卡“带货”。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其实,一直以来,我国法律都明确表明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是违法行为。“烟卡”是从烟盒剪下来的,是香烟制品的一部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均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

   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相关规定,废旧烟盒剪下的烟盖,也就是孩子们所说的“烟卡”,商家是不得二次销售的;私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销售,则涉嫌侵犯注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5:0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8 16:15 编辑

          四名儿童闯入高速

   竟只为捡拾“烟卡”

   “烟卡”游戏的出现,也让不少小学生沉迷其中。近日,在江西于都发生了惊险一幕,4名儿童在高速玩耍,只为捡烟盒做烟卡。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疏堵结合

   引导学生健康游戏

   “烟卡”游戏为什么会在小学生中风靡?学校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专家分析,“烟卡”游戏之所以风靡,是因为其满足了小学生游戏、社交的心理诉求,跟集卡、玩卡游戏有相似之处,虽然不是香烟,但是属于烟草制品的衍生品,需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心理咨询师 蒋婷婷:孩子们好奇心重,喜欢模仿,烟盒上残留的味道其实不亚于二手烟,应用心理学上的“熟识效应” 会左右孩子的偏好, 可能染上烟瘾。其实游戏的本身没错,只是载体错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烟卡游戏容易让孩子们上瘾,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去收集烟卡。其次烟卡让孩子过早地了解香烟。了解香烟的品牌、价格、味道,同学之间相互炫耀,产生攀比心理。

  “烟卡”游戏的蔓延,也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忧。

  学生家长 李女士:有时候在地上捡,有时候在垃圾桶里找,有的时候玩起来比较痴迷一点,玩这些东西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

  学生家长 刘先生:他输完了怎么办,父母给的烟卡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会不会去买烟?然后他会不会去偷,会不会抽烟,我也担忧孩子们会因为玩烟卡而过早地接触烟而尝试着去抽烟。

  有观点认为,“堵”不如“疏”。一些学校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烟卡的潜在危害。还有不少学校设立了多种兴趣课程,并有意识地引领孩子走到户外,参与羽毛球、足球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8 16:04 编辑

治近视“神药”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一家专做视力提升生意的连锁机构对外声称,不吃药、不手术,仅仅使用他们研制的“神药”“神奇的仪器”,就能帮助孩子提升视力,号称已治愈三万多名近视患者。事实上,该连锁机构将美容仪充当医疗器械,其百年秘方保健膏竟是护肤品。专家表示,目前没有方法能有效逆转真性近视眼。陶小莫/图
体育中考成绩靠“神器”不如靠自己

   前不久,为应对体育中考,各种“体考神器”也随之粉墨登场,诸如:助力跑跳鞋、功能饮料、氮气增强剂等。

   但这些所谓的“体考神器”真的有用吗?以“助力跑跳鞋”为例。据商家称,穿上这款“助力跑跳鞋”,跳远成绩就能提高5至10厘米。而据一些使用过的学生说,这种跑跳鞋对于提高成绩的作用其实并不大,不能让考生超常发挥。同样,这款“功能饮料”也因含有咖啡因,不仅会导致失眠、食欲不振、抽筋等症状,而且无研究明确表明咖啡因存在提高身体机能效果。这说明,无论是“跑跳鞋”,还是“功能饮料”,都是一种忽悠术,其目的就是收割学生和家长的智商税。

   笔者以为,要戳穿“体考神器”的忽悠术,还需多方合力。首先,监管部门要严督查。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商家所宣传的“体考神器”要严监管、严督查,绝不让商家胡乱吹嘘,忽悠、欺骗消费者。

   其次,执法部门要严处罚。相关执法部门要对商家虚假宣传和忽悠欺骗学生和家长的不法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该约谈的要约谈,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取缔经营资格的要取缔经营资格,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无良商家利用“忽悠术”,坑骗家长、坑害学生。

   其三,权威部门要多科普。相关权威部门要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不靠谱的“体考神器”,既要严监管、严处罚,又要普及科学知识,让广大家长和学生知晓所谓的“体考神器”并不能有效提高体考成绩,相反,极有可能影响体考成绩。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孩子体考成绩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平时的体质锻炼,如果天真地依靠“体考神器”提高体考成绩,这显然是一种痴心妄想。

   体育中考成绩靠“神器”不如靠自己。相信,只要监管部门严督查,执法部门严处罚,权威部门多科普,再辅以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就一定能戳穿商家利用“体考神器”忽悠、欺骗家长和学生的伎俩,从而让学生既不被收割“智商税”,又不被影响体考成绩。

   (叶金福)来源: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2:3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7 17:51 编辑

专家提示科学饮奶可改善乳糖不耐受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温竞华)今年5月12日至18日是全民营养周,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奶及奶制品对健康有显著益处,但很多人因一喝奶就腹胀、腹痛、腹泻而对奶类望而却步。专家提示,科学饮奶可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保证身体获得充足营养。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人每日摄入300毫升及以上液态奶,而我国人均每日饮奶量不足30毫升,很多人从不喝奶,这一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及日韩等亚洲国家。一项对8个城市人群的抽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乳糖不耐受是我国居民乳制品摄入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喝奶就腹胀,不一定是乳糖不耐受。”韩军花说,对某些糖或添加剂过敏,胃肠道对凉的东西比较敏感或有疾病等,都可能引起腹胀腹泻。而乳糖吸收不良或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中缺乏乳糖酶,导致大量乳糖无法被消化吸收。

  事实上,乳糖对健康有许多积极作用,如促进钙、锌等营养素吸收,增加骨矿物质含量,增加有益菌丰度促进肠道健康等。12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营养科普大会发布了《乳糖不耐受与科学饮奶专家共识》,提示人们不应因乳糖不耐受而盲目回避乳制品,并提供了改善乳糖不耐受的具体措施。

  专家表示,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选择低乳糖、无乳糖的乳制品,如无乳糖奶和酸奶、奶酪等;可以将乳制品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如早餐先吃主食再喝奶,多次少量摄入,并适当将奶加热到40℃左右,不易引起胃肠不适;还可以从少量(如50毫升)开始,逐渐增加乳制品摄入量;适当补充乳糖酶、益生菌、益生元,也可缓解和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2:42:01 | 只看该作者
事发地无监控无证人

老人被女童撞致伤残,谁应担责?

   全媒体记者王艳 通讯员陈栩彤 陈萌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艳 通讯员陈栩彤 陈萌)在东莞某小区,一女童玩电动平衡车时,与60多岁的张阿姨(化名)发生碰撞,致老人十级伤残。老人将女童及其家长告至法院,并要求物业公司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然而,事发地没有视频监控,也没有目击证人,对于事发过程,双方各执一词。

  事发原因成最大争议焦点

  经承办法官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在晚上8点左右。据张阿姨描述,自己当时正在广场平台行走,突然被女童骑电动平衡车从后面撞倒。而女童则称自己骑电动平衡车从广场右斜坡来到广场平台,张阿姨从广场平台下面的楼梯跑上来,两人相撞在一起。

  事故发生后,小区物业安保人员赶到现场,发现女童独自在现场,没有监护人员陪同,于是协助联系双方当事人家属。事发当晚,在女童父亲及张阿姨家属的陪同下,张阿姨被送到医院住院治疗。尽管女童父母支付了张阿姨当次的医疗费用,但并不认为女儿负有责任。

  张阿姨丈夫则描述,当时他在广场平台台阶下面带孩子,听到张阿姨惊呼一声,随后说是有人在背后将其撞倒。

  物业公司方表示,安保人员去到现场时,只看到张阿姨已经坐在凳子上,小女孩在旁边,并没有亲眼看见事发过程。

  法院判孩子父母共同担责

  法院表示,本案的争议焦点有两个:原告事故发生的原因、各被告的责任问题。关于原告张阿姨事故发生的原因,法院经审理查明认为,原告提交的住院记录记载原告的伤情为双膝挫伤,符合原告所述其从身后被撞倒而双膝着地受伤的情形。医院病历载明原告受伤的经过为“家属代诉缘于入院前4小时被小孩从身后撞倒后摔倒在地”。医生填写病历时被告的家属也陪同原告在医院现场,被告没有提出异议,加强了病历的可采信性。

  张阿姨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女孩家长曾向其家属陈述,如张阿姨非因他人致伤可申请医保,可使女孩一家支出减少,故请求张阿姨家属修改医保申请有关陈述。由此可见,女孩一家在事发后是承认小女孩撞倒老人的。最后,经法院检验,现场勘验案发现场的空间位置、原告家属的陈述、物业公司安全员的陈述等情况均印证了原告的主张。

  法院表示,案发现场是否安装监控设备对于案涉事件的发生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发现场已进行人车分流,小区业主、住户均可以通行,物业公司无权限制包括本案原、被告在内的人员正常通行。小女孩驾驶的电动平衡车属于非机动车,物业公司也无权限制小女孩驾驶案涉平衡车到达事发现场。法院认为,物业公司已充分履行了相关物业管理服务义务。

  最终,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孩子父母未尽到监护责任,须共同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为12.8万元,物业公司不负责任。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来源:南方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1:43:18 | 只看该作者
肥胖率增长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有近五分之一的6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比例约为2:1……5月10日至11日,第十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科学大会在京举行。大会公布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各年龄组超重肥胖率均呈快速增长趋势。


新华社发 王鹏 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1:4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31 11:46 编辑

“600元防攀比鞋”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近日,有学生家长称,安徽淮北某小学给家长发调查问卷,征求家长对于“为防止攀比,学校拟统一为学生购买600元一双运动鞋”的意见。家长发的视频同步“晒出”了一份盖有公章的调查问卷表。问卷表上有两栏“家长意见”,分别为支持与不支持选项。同时,在不支持栏目后还附有多项不支持理由供家长选择或填写。事件一出迅速引发热议,很快便登上了热搜。林勉/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19:21:17 | 只看该作者
教室门口的横杆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实验中学,自从教室门口安装了横杆,越来越多的男生爱上了引体向上。该校体育老师郭利强说,萌生这一想法的初衷很简单,“就想让孩子们利用课间动起来”。横杆安装后,男生们普遍对引体向上感兴趣了,而且成绩都在稳步提升。 林勉/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18:2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2 18:49 编辑

毕业生应聘,这十大“坑”要避!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毕业生应聘,这十大“坑”要避!

  新华社记者姜琳

  又到一年毕业季。根据近年来不法分子常见的伎俩和套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5月27日发布消息,提示求职者严防十大骗局,保护自身安全。

  【陷阱1:境外高薪诱骗陷阱】

  很多骗子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境外高薪工作,引诱求职者上钩后,可能将其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对拒绝工作或“业绩”不达标者,甚至进行非法拘禁、虐待等。

  防范提示:看到这种境外高薪诱惑,一定要查一下经营公司是否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以及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如果高出很多,就要考虑是否有陷阱。

  【陷阱2:误入传销圈套】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以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资格,从而牟利的行为。传销一般以亲友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示: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如果不慎进入传销,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陷阱3:黑中介乱收费】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押金、岗位稳定金等各种费用。有些中介机构与不法用人单位合作,先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毕业生入职时,要么是与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岗位,要么由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其上岗或中途辞退。

  防范提示:要谨记应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应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于以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谨慎对待。

  【陷阱4:刷单返利类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抖音快手点赞员等幌子进行诈骗,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防范提示: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时要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陷阱5:付费内推、优先录用】

  个别中介机构或个人以“帮助”求职者通过所谓内部推荐进知名企业、国企央企或者优先录用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如求职者被录用,机构就归功于己;如求职者没被录用,就会以种种理由搪塞,拒绝退还相关费用。

  防范提示:收费内推、保录取等多属虚假宣传,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轻信骗子的话术。

  【陷阱6:培训就业变高额借贷】

  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或推荐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防范提示:要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

 【陷阱7:合同签订藏“猫腻”】

  有的单位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还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

  防范提示: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特别要高度警惕劳动合同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

 【陷阱8:假试用、真使用】

  有的单位超过法定时间上限约定试用期,或者重复约定试用期;有的以试用期为由,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不缴纳社保;还有的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试用期约定较低的工资,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解聘。

  防范提示: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约定无效。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内应正常缴纳社保,工资不低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陷阱9:扣个人证件原件】

  有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保管或办理社保、申办工资卡等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证件原件。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可能会盗用求职者信息从事开银行卡等不法行为。

  防范提示: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出示即可。需证件复印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陷阱10:玩文字游戏美化岗位】

  有的单位为增加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故意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和福利等;有的玩弄文字游戏,对招聘职位模糊化处理,将销售员、业务员等职位美化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

  防范提示:求职时要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详细询问岗位信息、工作内容,避免入职后与预期有出入。对长时间大量招聘的要提高警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09:1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7 09:17 编辑

诱导充值打赏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目前,充值打赏案件已成为北京互联网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占比最大的一类。一个8岁的小男孩观看手机游戏直播,主播说打赏火箭可以送跑车,小男孩一晚上打赏了17万元。小男孩称,他以为打赏的只是小星星等符号,不知道礼物就是钱。法官问小男孩家长,为什么不监督孩子玩手机?家长说,自己都控制不住玩手机,哪里还能监督孩子…… 王铎/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