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日前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厕所管理规范(试行)》,其中提到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厕所卫生保洁劳动,提升学生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道德品质。
理由很清楚,出发点不错。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规定有欠考虑。
首先,各学校难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清扫厕所卫生不同于打扫教室,研究表明,一克粪便里含有上千万个细菌病毒,还有寄生虫包囊和虫卵,年纪较小的学生判断力有限,很可能因为接触以及在清扫后没有做好自身清洁而生病。孩子在家学习如何清扫厕所可以由家长在旁指导、提供保护,学校里的教工却远少于学生的数量,无法及时照顾每位参与劳动的学生。前段时间黑龙江一初中学生因在室外扫雪劳动3小时,手被严重冻伤险些截肢,正是劳动安排不合理、孩子缺少预判、教师疏于管理、家长鞭长莫及等因素综合在一起,酿成的悲剧。
再者,清扫厕所很可能沦为形式。该文件对学校的厕所要如何派专人清理和检查卫生作出了严格规定,达到了每节课间都要做一次临时保洁、每周两次以上消毒除臭的程度。那么轮到学生打扫卫生时,如果没有脏和累留给学生,反而给学生留下清理公共厕所卫生很容易的错觉,是不是就与颁布文件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呢?
也许有人会反驳,很多家长不会舍得让孩子清理自家厕所。确实是这样。然而孩子离开家庭的庇护后,早晚得学会如何解决家务。学校想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还有很多条路值得尝试,让学生参与校园厕所清洁这一条,不要也罢。
【作者】 王梓佩
【来源】 叮咚快评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