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焱 一个班,十名学生,三名老师,享受这种“小班制”精品教学的是一个特殊的班级——班里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人数比例是1:1。这是梅州市自闭症互助协会开设的暑假“学前融合班”,通过让6岁至9岁的自闭症儿童和同龄普通儿童一起上课,营造普通学校的教学环境。同时,针对自闭症儿童设置课程,由专业老师进行训练,让他们逐步掌握普通学校的课堂“规则”,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 “当老狼说12点要去抓小羊的时候,小羊要跑开。”看似平常的活动课其实颇费力气,老师要不断重复游戏规则,还要引导“游离”的小羊参与到游戏中。课程负责人王继兰说,自闭症儿童接受到的语言是片段式的,且对于变化很难适应,所以他们建立规则的过程不像普通孩子那么快。“班上有个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可以自己看懂初中数学课本,但进入普通小学跟班就读却因为自控力差、不理解老师的指令而掉队。”她表示,一直将他们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不利于成长的,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辨别能力强的自闭症儿童,要引导他们融入正常教学环境。 据介绍,目前,在该协会“星儿家园”接受训练的自闭症儿童有20多个,但能上融合班的仅有3个。“首先孩子得掌握读写能力,还要经过参照能力测试等,符合标准才能参加。”王继兰说,设立融合班旨在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龄普通儿童的带动,不断肯定正确的课堂行为,循序渐进训练自闭症儿童,让他们掌握正确的社交方式。 佑佑在普通学校读一年级,但上课从来坐不住,跟班就读成了跟班“混读”。来到融合班后,王继兰通过奖励激励,先训练他坚持不离开座位1分钟,接着是1分30秒、2分钟……现在30分钟的课程,他已可以从头坐到尾。王继兰介绍:“我们就是要不断告诉他怎样做才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在他进步的时候给予鼓励。” 融合教育受益的不仅是自闭症儿童,对于普通儿童来说,他们不仅带动了自闭症儿童,自身也获得了成长。黄娜将5岁的儿子和即将读小学的女儿都送到了融合班。“一开始女儿会问我,为什么有些小朋友好像不一样,但现在她已经跟他们‘打成一片了’。别人抢了她的玩具,她也会‘忍痛割爱’了。”黄娜说,她也在此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来源:梅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