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建好的梅江桥是不通行车辆的

  [复制链接] 0
收藏
26
回复
100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8-8 12:2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2-8-8 12:32 编辑

  被梅城人民视为“母亲桥”的梅江桥,最初建好的时候是不通行车辆的,梅江桥原桥长278.5米,宽阔6.65米,分十三孔,为连拱弧形钢筋水泥大桥,当时的桥面,中间只铺木板,桥的两端,砌筑石阶梯行,行人拾级而上,车辆不能通行,1950年和1965年,梅县人民政府两次斥资改铺水泥桥面和扩建人行道,并加筑立体交叉引桥,使它能通行车辆,修葺一新的梅江桥全长300米,宽12米,更加显得巍峨壮观,现在人们看到的是2009年12月25年加固大修后的梅江桥。
  梅江桥建成以后,要嵌上“梅江桥”三个字和“桥联”,当时主持者曾公开征求书法家供献翰墨,还公开征求佳联,以彰盛事,一时,梅县的文人雅士纷纷挥笔,撰联应征,一时佳作尽献。结果,周辉甫、宋汪若、谢心源三位书法家写的分别用在桥拱中间两面和桥背中间。而当时入选拟取录的佳联则未印其上。现在把他们集录如下。
  入选第一名佳联的是:  
  梅属地灵,功成之用仙鞭石;  
  江横天堑,普渡何须鹊架桥。
 
  另一副入选而未取录的佳联是:  
  梅水架长虹,不用祖龙鞭石;   
  江山留胜迹,且看司马题桥。   
  这两副桥联,都是十一个字,“梅江桥”三个字都嵌入其中,前后紧凑,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写得有气势,对仗也工整,称得上是佳作。
  1965年,郭沫若先生来到梅州时,称赞梅州是“文物由来第一流”。

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2-8-8 12:4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往事随风 于 2012-8-8 12:43 编辑

最初没奥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发表于 2012-8-8 13:26:01 | 只看该作者
LZ想表达什么?介绍梅州桥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地板
发表于 2012-8-8 13:2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zpp 于 2012-8-8 13:34 编辑

小时候脑海里中江北是没有引桥的,是凌风路上去的。
“早早水豆腐,夜夜梅江桥”
这是当时一个单位(很有名望的学校)员工夜生活的写照,那时候我还是几岁的小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3:31:56 | 只看该作者
mzpp 发表于 2012-8-8 13:28
小时候脑海里中江北是没有引桥的,是凌风路上去的。
“早早水豆腐,夜夜梅江桥” ...

  有段时间可以通行汽车,但是是单向通行的,桥的偏北有座交通岗,由人工指挥汽车通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6#
发表于 2012-8-8 13:38:22 | 只看该作者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2-8-8 13:31
  有段时间可以通行汽车,但是是单向通行的,桥的偏北有座交通岗,由人工指挥汽车通行。 ...

那是后来的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3:42:24 | 只看该作者
mzpp 发表于 2012-8-8 13:38
那是后来的亊,

  有没有可能在城市的发展到一定情况下,梅江桥真的又不让通汽车,只供行人、变成真正的人行桥、景观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8#
发表于 2012-8-8 13:47:2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转载文章
梅江桥旧事
在梅江桥恢复通车的日子里,不禁让人浮现想联翩,当年建造梅区桥的那些耐人寻味一幕展现在眼前——
    1930年,在县长彭精一的支持下,邑绅饶芙裳、卢耕父等人发起建造梅江桥。广大侨胞和县内各大商行捐资,以边建边筹资的形式,前后共捐得113000余银洋,于1932年动工,1934年秋建成,期间几经周折,留下了一些令人难忘的故事。
    选址定位的争议。建桥之初,经多方选择,认为最理想之地是南岸的龙王庙与北面梅溪宫之间的梅江河面,邑绅杨问渠等人认为此处建桥水急沙多,且坏了梅城风水,不宜建桥。后来聘请法籍教士龚神父为工程师,刘仰曾、陈载睿为建筑技工设计督造。大桥采用沉箱至河底石,深至29尺,用钢筋混凝土封基,基础坚固。
    建桥资金不足差点半途而废。桥建至第二期,由于认捐不足,资金遇到困难。工程因之停止了一段时间,好在南口华侨潘植由东洋回梅认捐1.5万,并直接由香港购买所需的钢材水泥及其物资,运回梅县,此后又兼得海内外同胞输财先将两边行人桥面完工。
    中间桥面材料因漏算而无着落。由于中间桥面的材料因漏预算无着落,原设计桥面通行汽车,故董事会与梅畲、梅宫两公司协商,希望投资续建,但两公司资金均不雄厚,所以最后只能铺上木板作桥面暂用,直到解放后,才由梅县人民政府拨款,改为钢筋水泥。
    征求书写“梅江桥”桥名用新招。在桥建成后,董事会向全县人民发出征写桥名,通过广泛征求参选者,字大方丈,但不题名。最后评定为周辉甫、谢心源、宋汪若和陈××乡贤的书法字体,然后把“梅江桥”名用水泥铸模成近2米的大字,放在桥中的东西两面的拱桥间隔之间,1965年重修时被毁。
    桥建成后举行庆典征联和学者题词。为彰显盛事,公开征联达数万人参与。经评选名列第一佳联为“梅属地灵,功成不用仙人鞭;江横天堑,普渡何须鹊架桥”此联对仗工整,并巧妙地嵌入“梅江桥”三字,池莲居作《过梅江桥》七绝“何来巧匠夺天工,架得长桥宛似虹。此日江头休唤渡,梅州南北路全通”,为梅人传颂一时。
    用土办法验证桥梁的安全。在桥建好后出现种种不安全的传说,为此,桥董事会商定,由当时驻军全连人从两旁的桥面跑步通过,然后再剪彩庆典。(文/丘祥昌 图/曾宪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9#
发表于 2012-8-8 13:50:04 | 只看该作者
无星无杠 发表于 2012-8-8 13:42
  有没有可能在城市的发展到一定情况下,梅江桥真的又不让通汽车,只供行人、变成真正的人行桥、景观桥 ...

有可能,但要何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10#
发表于 2012-8-8 14:0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zpp 于 2012-8-8 14:05 编辑

梅江桥原桥长278.5米,宽阔6.65米,分十三孔,为连拱弧形钢筋水泥大桥。当时的桥面,中间只铺木板,桥的两端,砌筑石阶梯行,行人拾级而上,车辆不能通行。1950年和1965年,梅县人民政府两次斥资改铺水泥桥面和扩建人行道,并加筑立体交叉引

桥,使它能通行车辆。修葺一新的梅江桥全长289米,宽12米,更加显得巍峨壮观。现在人们看到的是1965年时扩建的。1965年,郭沫若先生来到梅州时,称赞梅州是“文物由来第一流”。
  梅江桥是梅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连接梅城南北的主要桥梁,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东山大桥建成以前,更是贯穿南北的大动脉。1986年,经有关方面鉴定,梅江桥使用年限已到,禁止通行机动车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