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7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28 11:33 编辑

38件!美国向中国返还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仪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将缴获的38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移交中国政府。

   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中新网

   编辑丨李絮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28 15:07 编辑

我国流落海外的十大国宝级文物

   中国珍贵文物因战争和掠夺流失海外,包括南宋曜变天目茶碗、唐朝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东晋女史箴图、商双羊尊等,这些文物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其中,《永乐大典》的流失尤其令人痛心,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财富,现今存世者极少。、

    我国历史悠久,不仅产生过先进文化,还流传下许多珍贵文物。然而,在近代,我国经历了激烈战争,致使众多文物遭到破坏,有的被他国掠夺,甚至还有盗墓贼为了钱财挖掘宝物。据统计,中国流落在外的文物多达 1700 万件,令人痛心。今天要讲的,就是几件流落国外的中国顶级文物。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曜变天目茶碗

   曜变天目茶碗是南宋时期的传世孤品,以其自然窑变产生的独特纹样而著称,这些纹样犹如深夜大海边的璀璨星空,充满了神秘和浩渺之感。曜变天目茶碗在黑暗之中能够闪出略显妖异的光芒,颜色变幻莫测,这种特性使其在宋代备受推崇,甚至被誉为国宝。


   曜变天目茶碗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更在于其烧制的艰难与稀有。曜变是建盏中至高无上的釉色,它的形成需要瓷釉和窑火在极致幻变的氛围下偶然生成,因此存世量极少。目前,全世界仅有三件半宋代曜变天目存世,其中两件在日本被奉为国宝。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唐朝时期的一种镶嵌质地乐器,是御物等级的文物,现藏于日本宫内厅正仓院北院。它与其他琵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的五弦设计,以及直项的特点,即琴轸、相和琴面都在同一平面上。这把琵琶不仅是传世唯一的一把五弦琵琶,更是一件展现了唐代螺钿镶嵌技巧极致的艺术品,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

   这把琵琶的音箱呈梨形,背板及琴轸、琴头为紫檀木,面板为桐木。琴身上装饰着精美的螺钿、玳瑁和琥珀,这些材料被精心镶嵌成各种花纹图案,如点状的团花纹、三角菱形等几何纹样,以及面状的宝相花等,使得琵琶的外观富丽堂皇、精美华丽。此外,琵琶的正面还描绘了一幅胡人骑骆驼奏乐的画面,充满了西域风采。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珍贵性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历史价值。这把琵琶曾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品,圣武天皇死后,将其生前用过的宝物进献给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作为正仓院的镇馆之宝,它在近二十年来只展出过两次,十分难得。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中国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创作的一幅绢本绘画作品。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一位绘画理论家。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


   然而,这幅珍贵的画作在1900年的庚子之役中,被英军掠夺并流失海外,现存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这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尽管如此,它依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和研究者。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商双羊尊

   商双羊尊是商代晚期的容酒器,通高45厘米,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它原属圆明园收藏,但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商双羊尊的设计独特且工艺精湛,展现了当时青铜铸造的高超水平。它的筒形口,腹为双羊前躯相背状,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羊颌下及腹下饰扉棱,象征须和腹部垂毛,通体饰鳞纹。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商双羊尊作为青铜器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畜牧业和游牧文化。两只羊的造型表明了当时人们对羊的重视和依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它也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商双羊尊是一件具有极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物,它的流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巨大损失。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是唐朝阎立本作品,目前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历代帝王图是我国肖像画的见经典之作。也是代表初唐时期的人物画像的最高水平。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中有这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历代帝王图在清朝时期收藏于皇宫,后被溥仪带出后变卖。后来被汉奸梁鸿志所得,后被梁鸿志卖给美国人邓曼,邓曼捐赠给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28 15:14 编辑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金刚经扉页版画

   金刚经扉页版画,中国唐代木刻佛经版画,创作于唐代,并在1900年于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被发现。它是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版画,雕印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此版画的原作是由七张纸拼接而成,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刊记。


   金刚经扉页版画的内容描绘的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长老须菩提说法的场面。画面正中为释迦牟尼趺坐于莲台上,两旁排列着菩萨、弟子及金刚部众,二狮子分卧佛座两侧。座前有须菩提合掌顶礼,状极虔诚,空中飞天盘旋,整体气氛隆重。这幅画的布局饱满严谨,线纹细密流畅,墨色均匀,刀法熟练,能够准确地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情态以及缛丽的幡帐、花砖等细节,显示出雕版印刷的技法在当时已相当成熟。


   然而,这幅珍贵的版画作品已被英国人斯坦因掠往国外,现藏于伦敦不列颠博物馆。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古代印刷品流传下来的实物十分稀少,这幅经卷在宗教史及佛教美术史上都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虎食人卣

   虎食人卣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酒器,属中国青铜器代表作。此器形制独特,由虎头与人头组成,虎头大张其口,人头面露惊恐之色,仿若被虎咬住。其造型惊险,工艺超凡,铭文清晰,纹饰精美,艺术与历史价值颇高。它被赞为“青铜器之奇珍”,对后世青铜器影响深远。


   虎食人卣原为中国皇室所藏,后流落民间。1900 年,八国联军入京,将其从故宫掠走,现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中国政府与民间多次索还,皆遭拒。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丧乱帖

   丧乱帖流落海外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大约在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前后,日本遣唐使得到了王羲之《丧乱帖》的摹本。这份摹本虽然可能并非出自名家之手,但对于日本来说却是极为珍贵的瑰宝,因此被日本天皇所收藏。后来,由于战乱和其他原因,王羲之《丧乱帖》的真迹失传了,而日本保存的这份摹本便成为了孤本,极为珍贵。


   此后,《丧乱帖》一直在日本皇室中被珍藏,直到1892年,清政府驻日钦使随员、著名书法家杨守敬在日本搜访古籍图书时发现了这份摹本,并将其消息带回国内。但遗憾的是,杨守敬带回的只是《丧乱帖》的印刷品,摹本真迹仍然留在日本。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乾隆大玉山

   乾隆大玉山是清朝乾隆时期的玉器,原属圆明园珍品。它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新疆和田玉石,重达640磅,具有清冷的灰绿色光泽,被工匠巧妙地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在玉山的山岩下,露出精致的亭台和住宅,小路和山脊上还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整体景象栩栩如生。


   更为珍贵的是,在玉山上一座峭壁的宽阔平滑处,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涂以红色,展现了皇家气派与文人雅致的完美结合。这座玉雕艺术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规模宏大,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玉雕艺术品之一,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极高。


   然而,不幸的是,在1860年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中,乾隆大玉山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今收藏于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这座玉山不仅代表了清代玉雕工艺的高峰,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屈辱与沧桑。



中乌联合考古揭开古丝绸之路千年遗存神秘面纱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永乐大典的编纂可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时代,其编纂方式是在朱元璋命令编纂官方史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朱棣登基后,决定编一部巨著,先让谢晋主持编纂,但朱棣对谢晋的成果并不满意,于是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终于永乐五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


   然而在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这部珍贵的百科全书经历了多次劫难。特别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翰林院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许多《永乐大典》的册卷被劫掠或损毁。


   在八国联军入侵时,一部分《永乐大典》被外国军队盗走,并计划运回他们的国家。然而,在运输途中,由于各种原因,这部珍贵的文献被遗失,导致部分《永乐大典》流落到了海外。


   此外,还有一些《永乐大典》的册卷在历史的变迁中通过各种途径流失到国外,可能被私人收藏家购买,或被外国图书馆和博物馆收藏。因此,如今《永乐大典》的存世者仅有810卷,其中有大半尚在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书柜或库房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