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滑嫩的客家扣肉
在众多的客家美食中,如果要说哪一种最具有喜庆味,在我看来非梅菜扣肉莫属,因为它代表团圆、红火、喜庆、美好。
梅菜扣肉是一道客家人独具特色的传统名菜,更是城市农村里举办婚姻、满月、寿诞、乔迁等宴席最后出场的“压轴菜”。它与盐焗鸡、酿豆腐被誉为客家三件宝。客家人有时为图方便,简称其扣肉。上了梅菜扣肉,意味着酒席的菜都上齐了,主人便会宣布开席,客人便开始享用桌上的美味佳肴了。
梅菜扣肉肉质肥而不腻,咸中带甜,受到大众欢迎,属于客家人过年过节必做菜肴之一。关于梅菜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古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一位姓梅的仙姑下凡,赠与妇人一包菜种,这个菜种种下数天后即可食用,妇人为了感谢这位仙姑,便将这个菜取名为“梅菜”。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天山洪暴发把桥给冲断了,阿牛打柴回来,此时有个姑娘过不了河,于是就牵来水牛送她过河。后来两人相爱了,但姑娘作为天上仙女总是要被召回的,临走送阿牛一包菜籽并授之做梅干菜方法,姑娘名叫阿梅,菜干就叫“梅菜”。
制作梅菜扣肉的材料主要是五花肉和梅菜干。五花肉红白相间、肥瘦两宜,外观漂亮;梅菜又名富贵菜,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可清热解暑、增强消化、降脂降压。
制作方法通常是将五花肉放入锅中,煮至筷子能够轻松插穿的八分熟,然后用老抽上色,低油温炸至颜色暗红,再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厚片,倒入之前用八角、香叶、桂皮、生姜等炒好的酱汁,翻拌均匀后盛入碗中,五花肉皮朝下排放整齐,上铺梅菜干,放在蒸锅蒸透。装盘时,把肉反扣在盘中。
成菜后的梅菜扣肉摆出圆滚滚的造型,红白相间的五花肉让人见了心生爱意。此时,梅菜干吸收了肉的油脂,吃起来肉香滑嫩,咸中略甜,甜中带酸,肥而不腻,夹一块放进嘴里,唇齿留香、满嘴流油,下酒又下饭。梅菜吸饱了肉的汤汁,变得不酸了,多了一种植物之外的甘甜。梅菜扣肉酸酸甜甜的口感,让人根本就停不下筷子。
过去,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一向勤劳节俭的客家人即使是对梅菜扣肉情有独钟,平时也是很少做的,只有逢上大年大节,才备上一盘梅菜扣肉。似乎有了这道“当家菜”,年节才过得隆重、踏实、有味。年后待客时,端出一盘梅菜扣肉,才显得郑重其事有诚意。客人也会因为受到最高礼仪接待,而对主人心怀感激。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客家人吃梅菜扣肉已是家常便饭。
逢年过节,主妇把在锅中早早蒸好的梅菜扣肉,摆在桌子中间最显眼的位置。梅菜扣肉外形圆满,正好契合着全家人过年团团圆圆的美好心愿。因其红亮的色泽,象征生活红红火火。家里的长辈带头举筷,招呼大家:“大家吃块蒸出来的梅菜扣肉哈,事业、生活都要蒸蒸日上。”此刻,长辈眼里都是慈爱,给每位亲人碗里夹上一块扣肉,还要顺带说上几句诸如工作顺利、学业有成的话语。亲密无间的举动,真心实意的祝福,令每个家人心头流淌着一股暖流。这种节日的仪式感,至今一直在客家人中流传。是啊,梅菜扣肉在客家人心里,不仅代表年节的圆满、吉祥,还饱含着可贵的亲情。(赖加福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