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民居承载家族的过往荣耀,也折射文化的独特光芒。赣州老城区有一座历经200多年风雨、横跨三条街巷的“豪门大宅”,是赣州城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城市家族民居建筑,也是赣南客家颇具代表性的“九井十八厅”式建筑。这座充满传奇色彩、见证过赣州城市历史变迁的老宅,就是久负盛名的魏家大院。
魏家大院总占地1.8万多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豪门大宅”。
魏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经过百余年的持续修(扩)建,直到清末,最终形成了横跨罗家巷、慈姑岭、荷包塘三条街巷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大院共有住宅5栋、祠堂1座、谷仓2座、旧式蒙馆2座、新式学校1座。主体建筑占地3000余平方米,加上祠堂、学堂等附属建筑,总占地1.8万多平方米。大院建筑采用水磨青砖的封火山墙,房梁用材考究,建筑精打细磨,处处可见精致的屋檐雕饰、精美的木构窗花,可谓雕梁画栋、气势非凡。
魏家大院雕墙峻宇,显赫奢华。 魏家大院内房间多、过道多,并且每栋建筑物均用瓦廊相连接。
族谱记载,清乾隆后期,闽西连城客家人魏宗长回迁赣州,经营天成钱庄。魏宗长去世后,侄子魏天机继承家业,重振钱庄生意,拉开建造魏家大院的序幕。此后,生意如日中天的魏家,成为赣州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魏家大院的规模也逐渐连片扩大,造就了这片客家建筑群融合多个年代建筑风格的美学特征,最终形成了四水归堂的天井式民居建筑群。
霞光映照下,魏家大院愈显古朴厚重。
魏家大院融合了多个年代的建筑风格和美学特征,最终形成了四水归堂的“九井十八厅”式民居建筑群。
清末,魏氏后人魏会英在广州碰巧救下了正被朝廷通缉的孙中山先生。后来,魏会英跟随孙中山,投入到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民主革命中,魏家大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秘密据点,孙中山曾两次到访。魏家大院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廊道曲折,疏密相间,宛如一座大型迷宫。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孙中山、魏会英等人安然无恙地摆脱清兵追捕,顺利离开赣州。
如今的魏家大院,已成为赣州老城区热门的文旅打卡地。
受魏会英的影响,他的堂侄魏晋也走上了爱国救民的道路。魏晋曾担任《新赣南日报》主笔、赣县参议员等,也是赣县防护团(救火会)的实际负责人。1949年8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先锋营抵达赣州东门城下,魏晋等人闻讯立即派人与部队联络,并下令打开城门迎接解放军入城。时至今日,古城深巷内,一些老赣州人对魏晋等从魏家大院走出来的爱国青年、仁人志士当年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积极奔走的故事仍津津乐道。
魏家大院被打造成为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是四海游客了解赣南客家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
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洗礼,魏家大院风采依旧。它不仅反映了赣州城清代民居的建筑风貌,同时见证了赣州近代的历史风云。2019年,魏家大院被认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被修缮改造成为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赣南客家人深明大义、爱国爱乡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历史。如今的魏家大院,已成为赣州老城区重要的文旅景点,是四海游客了解客家摇篮历史文化、感受赣南客家建筑魅力的热门“打卡地”。(张嗣介 记者欧艳芬 见习记者伍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