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客家人物)

[复制链接] 0
收藏
8
回复
27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2-25 17:0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事焚香对古书。周末闭门闲读同邑先贤、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蛟湖诗钞》。    山人落拓,不事生产。所得资,辄游平山堂(江苏江都县境内名胜,欧阳修所建)及金陵秦淮湖,随手散尽。倦而归。今且老矣。延与相见,年高而耳聋。与之言,不尽解,惟善笑而已。目力不少衰,能作小楷字。画甚捷,数幅濡笔立就。性耿介,然绝不作名家态。画时,观者围之数重,持尺纸更迭索画,山人漫应之,不以为倦。虽不经意数笔,终无俗韵。画已,辄睡。颇嗜果饵。睡久不起,撼醒之,贻以时果,则跃起弄笔,神益壮旺。每题画毕,必凭几掉头,往复吟哦,不能自己。(摘自乾隆二十四至三十年宁化知县陈鼎《黄山人〈蛟湖集〉叙》)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7:01:59 | 只看该作者
       山人心地清,天性笃。一切利禄计较,问之茫然。不重惜其画,而常自矜其字与诗。章草怀素,张之壁间,如龙蛇飞动。长篇短什每乐以示人,仓遽忙迫,牵人手,口喃喃,诵不休。或遗忘,则回首顾其徒曰,云何,云何?其磊落自喜如此。(摘自乾隆八、九年宁化知县许齐卓《瘿瓢山人小传》)  我曾见过一幅黄慎自画像。衣衫褊跹,微驼,架一老式眼镜,前额及顶秃秃,胡须拉杂不修边幅,一手背后,一手持笔,痴张着嘴,神色专注作画态——多可爱的一糟老头形象。

  “仿佛云庵罗处士,碧眸双炯倍精神”——上官周《会瘿瓢山人于绵溪》。

  要了解黄慎,我以为有陈、许二知县的生动文字,结合他的这幅自画像,远比去吟哦钻研他的三百多首传世诗歌更具趣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7:02:16 | 只看该作者
     《蛟湖诗钞》能够流传后世,应该感谢与黄慎同时代的地方父母官、有心人——陈鼎知县(字组云,浙江海宁人,著有《镜心集》)。当年日理万机的陈知县尚有闲逸功夫,亲自删选,并捐俸刻印这本诗集,时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黄慎77岁)。古代的地方长官,大都是经过科考选拔的读书人,难怪陈知县对山人有惺惺相惜之情。而空虚无聊的现代人呢,他们成天都忙碌些啥?  黄慎。原名盛,字公懋、躬懋、菊庄,曾用艺名江夏盛。康煕六十年,得知南海居然有位同姓同名画家,遂更名黄慎。雍正四年,改字恭寿,取别号瘿瓢山人。并用木瘿刳制一瘿瓢,腹沿刻草书“雍正四年黄慎制”七字,口外沿尖端镌小八分书“瘿瓢”二字。你见过松树上的木瘤吗,奇特而无用之废物——是不是隐寓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此瓢仍藏扬州商宝松家(高9cm、口径横14cm、纵11.5 cm)。也用过东海布衣、苍玉洞人、糊涂居士、放亭等别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7:02:32 | 只看该作者
      十七、十八世纪二百年间,可谓宁化人文史上灿烂时代。人才辈出。被誉为“天下名志”之一《宁化县志》的编纂者李世熊(1602—1686)逝世后次年端阳(康熙二十六年、1687),黄慎诞生;书法家伊秉绶(1754—1815)比瘿瓢晚生68岁;深得朱珪、纪晓岚赏识的短命才子张腾蛟(1759-1795)在这期间出世;还有我的十八世祖、清乾隆进士甯远珊(1765-1835、宋玉公)也算那时代的一个小小风流人物……黄慎。前清画坛“扬州八怪”之一。我们来联想一下金庸小说里,诸如“桃谷六仙”、“江南七怪”等等,这些有趣的虚拟的武林人物。  我们也来看看,他们一伙八个的年龄差异。如果以黄慎出生的康熙二十六年为基准,是年,金农(冬心)与黄慎同庚1岁、汪士慎(巢林)2岁、李鱓((复堂)2岁,高翔(西堂)-3岁、郑燮(板桥)-7岁、李方膺(晴江)-9岁、罗聘(两峰、金农之门徒学生)-47岁。与黄慎同时代的名人还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1701-1754)、伟大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63) 。哦。要是能穿越蠕虫洞(时光隧道),努力回奔290年,再与黄慎他们作朋友,该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并提壶老酒,与他老人家对酌几盅……

  “扬州八怪”之所以被称“怪”,除指他们的艺术特点外,也包含他们思想行径的与众不同。金农“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板桥“不矜小节,洒洒然狂达自放”、“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无所忌讳,坐是得狂名”;李方膺为人“傲岸不羁”,三次罢官(知县);汪士慎 嗜茶成癖;罗聘能白昼见鬼等等。这都是他们压抑在心中的“倔强不驯之气”、“平生高岸之气”,在举止言谈上,表现出来的种种怪异的生活习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7:02:51 | 只看该作者
瘿瓢山人。少孤。父客死于湖南商途时,慎年甫十四,弟达三岁。家徒四壁。母独力撑柱,夜勤女红(纺织),无膏火,拾松枝燃照,或走附月光,严冬风霜,犹著苎布裙,手指皲裂无完肤,旦以所成命子操入市易米,进二老。而糠粃作羹,偕子女共食。时在康熙三十九年间(见马荣祖《黄节母纪略》、王步青《书黄母节孝略》)。我们由此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温饱大问题——寒凉至此,何言盛世?  “慎之寄于画,非慎志也, 为谋吾母之甘旨(美食)”,  “慎非画,无以养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频年饥谨,无从得食,慎大痛,再拜别母,从师学画,年余,已能传师笔法,闯荡乡间街巷、鬻画供母。开始也只是一名合乎流俗,替老百姓写真画像的画匠而已。山人性绝慧,后旁及诸家,并游历建宁、汀州、江西宁都、瑞金、南丰、赣州、豫章(南昌)、广东曲江、南海、苏杭、南京等,以艺会友、寻幽览胜。雍正三年(1724年、38岁)正式定居扬州。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郑板桥《扬州》

  扬州自古以其“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号天下繁侈”而闻名。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局相对稳定,扬州商业经济在盐业发展的带动下,更加繁荣娼盛,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歌舞升平,富贾们附庸风雅,吸引了众多文人画士云集于此。热衷于倡导的有当时被尊为一代文坛领袖的王士祯(字贻上,官扬州司理时,“昼了公事,夜接词人”,“与诸士游宴无虚日”),卢见曾(字抱孙,官两淮都转盐运使时,“日与诗人相酬咏,一时文宴胜江南”),盐商安岐(字仪周,家资巨万,著名字画收藏家),富豪马曰琯(字秋玉)、马曰璐(字佩兮)兄弟等等。繁荣的扬州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营养基。没有丰余的闲资、没有热情的土壤和子宫,艺术这个婴儿,也只能痛苦扭曲地生长,开不出好花,结不了硕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6#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7:03:07 | 只看该作者
不过统治阶级一贯需要的是粉饰太平的东西,他们对稍微的风吹草动也表现出心虚、战战兢兢甚至过敏发作。且看康熙五十年皖桐城戴名世《南山集》之狱(戴著《南山集》用南明永历年号,坐大逆,于康熙五十二年处斩);雍正三年汪景褀文字狱(浙江钱塘人,年羹尧幕宾,作《西征随笔》、《功臣不可为论》为年之受诛鸣不平、坐大逆不道斩首,妻子发黑龙江为奴,兄弟叔侄发宁古塔为奴);雍正四年九月查嗣庭出“维民所止”试题之狱(因查是浙江海宁人,同年十一月,雍正帝诏停浙江乡试、会试);雍正七年五月曾静、吕留良文字狱兴,诛杀数十人;七月工部主事陆生楠作“通鉴论”十七篇坐悖逆处斩;乾隆十八年刘震宇文字狱(刘系江西生员,年七十,著《治平新策》中有“更易衣服制度”等主张,坐大逆处斩);乾隆二十年胡之藻之狱(胡江西新建人,督湘学政,所著《坚磨生诗钞》被乾隆认为有意谋反,又指责诗句“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胡所出经义试题有《乾三爻不象龙说》被认为谐音诋毁乾隆爷,处斩)……  对于文化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紧张、阴森恐怖、神经兮兮、荒唐糟糕的时代。难怪瘿瓢有“感时共筑埋文冢”,“谲语类忠言,是非辩谗谄。空中悬一剑,涂蜜令人餂”——揭露文字狱大兴、构陷、告讦成风黑暗现实的诗句。盖感清廷文字狱之凶凶迭涌也。也难怪左迁来闽的宁化知县陈鼎,于乾隆二十八年为山人刻印《蛟湖诗钞》时,把原先六百多首删选仅剩339首了。避文网之顾忌,而割舍了其中愤慨激昂的篇章。

  画家黄慎一生善写人物。多取材于神仙传说、佛像和士大夫生活,也画樵子、渔翁、纤夫、贫僧、田父、漂母、绩妇、算命盲叟,甚至画过《群乞图》。关于《群乞图》的民间传说是这样:雍正帝要御封一名宫廷画师,老乡雷鋐(字贯一,号翠庭,雍正十一年进士。理学家。官至浙江学政、左副都御史,钦封太子太傅等)有意举荐,山人进京应试。其他人都呈上歌功颂德之作,惟独黄慎画了幅《群乞图》,“道旁饿鬼嗤嗟来,摇尾乞怜殊碌碌”,描绘的是灾荒年月,家乡寿宁桥头饥民饿殍惨象。皇帝龙颜大怒,摔画于地。举世沉酣者,独醒有几人?高高在上的君王人主,哪个不爱阿谀奉承的马屁精!其实《群乞图》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或许这幅作品早就不在人世?黄慎一生有没有涉足京都也是一个谜。在宁化还有许多瘿瓢神画之传奇。《水鸭图》(是不是芦鸭图轴)?《梅花图》、《神鸭》、《神炭》等等,都是画中物可以还原复活,类似传说中的神笔马良。

  作为画家的黄慎,对后世的影响——清代的闵贞、近代上海的王震、广东的苏六朋和福建的李霞、李耕,都曾师法黄慎。齐白石也非常倾心黄慎——“余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然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前朝之画家,不下数百人之多,瘿瓢、青藤、大涤子外,皆形似也。惜余天资不若三公,不能师之”。

  山人曾二次寓居扬州。雍正二年至十三年,先后居平山麓下李氏三山草庐、杨倬云刻竹草堂、双松堂、美成草堂。乾隆十六年至二十二年,再度旅寓扬州,住杨玉波的刻竹斋和杨开鼎的双松堂。在扬州生活的日子,累计二十来年。有资料可查的与郑板桥、李复堂等友善,常在一起饮酒集会、舞文弄墨。至于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有没有“八怪”的称呼,待考。但我相信他们八个画家之间,肯定有着不俗的交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7:03:27 | 只看该作者
墓碑上我发现画家一生娶过三个女人。山人约26岁成婚。元配张氏,继妣连氏,侧室吴氏。二子茂瑛、茂瑸,女儿黄娴。孙四贤棨、贤材、贤梁、贤栞。“闽中妙手黄公懋,大妇温柔小妇贤。妆阁晓开梳洗罢,看郎调粉画神仙”。这是郑板桥诗写山人在扬州的生活画面。至于宁化也流传,山人娶了他家对门豆腐店老板那楚楚动人的独生女,和剃头店“凌波室”三皮师傅闺女二凌的佳话。  站在黄慎墓地往外望,好象也做成了传统风水的文案笔架样子,只是觉得右胁白虎逼仄,远山模糊,前景晦暗。我也想学诗人萧春雷,采几支山人墓上的茅草,回家煮汤服下,说不定睡一觉醒来,自己也突然来了挥笔如有神的功夫。

  1987年,黄慎诞生三百年之际。宁化县政府在南大街老车站对面,划地建了一块瘿瓢园,还立了一座十米多高的黄慎塑像。它就象一座宁化的城标,吸引着每一个初来我县的外乡人。晃眼10多年又过去,黄慎像后那株香樟,已经长得亭亭如盖,这个人世间又发生了多麽巨大的翻新和变革。

  行为艺术火红的那些年,我的血气方刚的同邑画家朋友——孔德林跟我说,他想在除夕夜,用一块大红布罩住高大的黄慎像,年初一清晨揭下——完成一次行为艺术——这终归是一个艺术赤子并没有付诸于行动的一回心血来潮。前两年他去厦门,卖画发迹,已在海沧购房定居了。

  现在我每天匆匆忙忙的骑车上下班,都要途经黄慎像前。不任天晴落雨,总有一两个无人看管的男女癫子,若无其事的,或倚或卧在瘿瓢园廊阶上——一道自在的风景。
  最后我想从《蛟湖诗钞》里录下几句瘿瓢山人的诗。也是说明这个老头为何这么可敬可爱的原因。

  “醉来无善状,冲口便高歌”
  “何日能归去,结茅衣薜萝”
  “入市防疏放,居山无是非”
  “醉卧一庭月,柴门夜不关”
  “一春忙过无诗草,负却墙东一树梅”
  “昨夜亭前风雨过,晓持竹帚扫桐花”
  “客来一勺寒江水,相对无言但煮茶”
  “今日归来深竹坞,春灯补读未完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发表于 2013-2-26 08:44:18 | 只看该作者
好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9#
发表于 2013-2-27 16:56:2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