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1线专访)笔耕不辍,宝刀未老著春秋
——访原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客家文化学者、老作家胡希张
文:千里邮缘、夜色光明 摄影:缘系广云、
初秋的一天下午,我们拜访了久负盛名的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老作家胡希张。胡部长自岗位退休以后,一直坚持客家文学创作最前沿阵地,出了15部著作;虽然他不是客家人,但深深地爱上客家,他执着耕耘、勤奋多产的治学态度和奋斗精神,令人景仰。
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时间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胡部长家里,一阵寒暄以后,话入正题。问他平时有什么活动?胡部长笑了笑,说退休后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时间。他坦言爱好丰富,生活方式多样,并有人劝他上网,可以获得很多乐趣,但他坚持不依靠这种方式过生活,他解释网上有很多内容,但人的精力有限。说起年轻时他只进过一次党校,读了一年理论班,高中混了半学期,参加工作后,全凭一股牛脾气或者叫湖南人的“辣子性格”,翻遍书籍和资料、翻烂了字典和《辞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节假日地写呀写的,才由艰难入门写到得心应手,写出了成绩。
从宣传部岗位退下来以后,旁人很不理解他为何还那么痴迷研究,认为退休的生活就应该是去“料”。所谓有失就有得,做研究有乐趣,有成就感,很充实,所以,已经八十出头的胡部长仍然精神健旺、说话利索,每天还能坚持买菜做饭,这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胡部长提到自己是一个“业务型性格”,做任何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可见他忙的程度和专注。
客家文化欲罢而不能
谈到对客家文化研究的起因,胡部长说研究是一种乐趣,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他到梅州工作以后,先从戏剧入手,从而到客家山歌,客家舞台剧,一层层分析解刨客家文化的精髓所在。以至其他爱好都让位于客家研究,他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他也提到客家研究的一个方法,就是从问题出发,实事求是,求根思源。举个例子,一次他去江西出差,谈到一个关于客家发源的问题,他顾不上艰辛疲劳,在江西到处奔走,终于找到几本有价值的书籍,里面关于客家发源的答案,他非常开心,说“求知”就是一个做学问探源的问题。
胡部长说:“我又在客家地区生活了几十年,也算个老客家。在职期间,我天天与客家文化打交道,深感客家文化底蕴的深厚,渐渐生出一种弘扬它的责任感。退下来后便立即将宿愿付诸实践,而愈写客家愈觉得客家有太多值得去写。”部长比喻客家自己就像一个掘矿者,几锄头下去,掘到一个富矿,便使劲地挖起来,越使劲挖越发现矿藏量之多,于是更加使劲地挖,以致欲罢而不能。
一切都是值得的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中的瑰宝,梅州是“世界客都”,也是“客家山歌之都”。四年前,广东高教厅和星海音乐学院把梅州客家山歌作为科研项目,邀请胡部长为四位山歌大师周天和、余耀南、陈贤英、汤明哲写传。从创作到出书历时3年,胡部长分别给每位山歌大师写了一本传记。读者可以从四本传记中看到梅州客家山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看到许多翔实的、难得的史料。所以,回忆当年的情景,胡老说:“我把大师个人的历史当做梅州客家山歌史的载体和缩影,写书虽然是自讨苦吃,何况是给山歌大师并同时为四个人写传。除四处收集材料、分析消化资料、冥思苦想构思到最后出书,连两次赴美探亲都没一刻停留,但为了尽快付印,为梅州国际山歌节献上一份礼物,他不仅当“托钵僧”,还自费为人写传为人出传,后来又有了《天籁》的创作,为90山歌节特别是梅州涌现了一批中青年山歌手和几个新山歌大师。胡部长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到现在为止,胡部长出了15部著作,其中《客家风华》一书,可谓是客家的百科全书,是当今唯一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客家的书,影响力大,由十几人合写,共50万字,其中胡部长提供了30万字的文稿。“世界客都”的称呼即来源于此,当这部作品的横空出世时,胡部长感到很欣慰。客家研究会会长严竣曾经大大夸赞了该书的意义,认为胡部长作为非客家籍人,能客观真实的评价客家文化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大胆地说在岭南文库这个人才济济地方,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有这个影响力和号召力。目前胡部长有好几部作品准备出版:《客家山歌研究史》由岭南文库出版的,要求规格很高;《山歌盛会》由市“非遗”保护中心出版,校对当中;文艺作品集《“爬格子”拾零》和学术论文集《漫说客家》有待定稿出版;目前手头写着《斗歌密笈》……
2004年8月,由岭南文库编委会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的《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正式启动。2007年11月,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胡希张撰写的《历史文化名城梅州》,这是该书系宣传推介梅州的首发稿。该年底,执行主编岑桑一行亲临梅州组稿。为把各个选题落实到位,老部长胡希张受市委主管部门委托,担负起组织、联络、协调和指导各路作者的繁重任务。他为聚合各方力量,进一步宣传和推介梅州殚精竭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