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国图珍藏《广东海防图》亮相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78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5-22 18:06: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4 10:57 编辑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国图珍藏《广东海防图》亮相

  新快报讯 4月30日,“长洲要塞史迹展”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

  展览集中展出珍贵照片108张,文物32件(套)。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广东海防图》系首次在展览中亮相,此海防图绘制和记载了广州省城、长洲和虎门三处炮台及水雷阵等相关防务设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通过军事专家提供的各种火炮模型和绘制于清朝末期的克虏伯和阿姆斯特朗炮图,使人们如同窥见十九世纪末长洲要塞火炮的全貌。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中山舰模型。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广船模型。

  展览时间为4月30日至9月1日。记者了解到,主办方还将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6月上中旬前后,分别在黄埔区长洲岛和番禺区沙路炮台举办图片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中新网广州4月30日电 (程景伟 陈悦辉)长洲要塞史迹展30日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集中展出珍贵照片108张,文物32件(套)。

  长洲要塞是广东省海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百余年沧桑,经过血与火的洗礼,长洲要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艰辛历程。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现场展出的铸铁实心弹等文物。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此次展览分为“江上洲地、黄埔居落”“近代巨变、维新图强”“第二门户、长洲要塞”“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等四个部分,以长洲要塞为切入口,展示其历史沿革、军事设施、武器装备和人物事迹等历史细节,在深挖史迹点背后故事的同时,折射出整体的历史背景和宏观叙事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策展人介绍展品。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其中,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广东海防图》(高清版)系首次在展览中亮相。此海防图包括了《广州省城海防图》《虎门海防图》《长洲海防图》等多张海防图,绘制和记载了相关的炮台及水雷阵等相关防务设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广州省城海防图》。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同时,该展览通过展出军事专家提供的各种火炮模型,以及绘制于清朝末期的克虏伯大炮图纸和阿姆斯特朗炮图纸,让观众得以管窥十九世纪末长洲要塞各种火炮的面貌。(完)




草间弥生抽象作品《无限》在港拍卖 预计4000万港元成交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5月21日,香港邦瀚斯在“现当代艺术拍卖”呈献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抽象作品《无限》。同一画作融合草间弥生两大标志创作符号“波点”与“无限的网”,预计成交价为4000万港元。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8:2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2 18:30 编辑

广东省非遗馆这些名家力作,在殷殷讲述中外文化交流佳话


   近日,在法国巴黎荣军院会展中心盛大开幕的“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上,王芝文、方志伟、辜柳希、康惠芳等来自广东的非遗大师的精品佳作纷纷亮相。


  一雕一琢、一针一线均彰显出时代风采,搭建起求同存异、交流互鉴的沟通共享之桥,也为中法文化交流写下一段新的佳话。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被誉为“中华战舞”的潮汕英歌再度舞出国门。


  来自普宁的富美青年英歌队,在泰国首都曼谷、叻丕府、春武里府旧罔县三地掀起英歌热潮,其间还与泰国英歌队实现中泰英歌首次“合体”演出。返程途中,英歌队还在万米高空的航班上开展英歌讲解演示活动,与上百位乘客共赴非遗沉浸式体验之旅。


  如今,岭南非遗越来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爆发点。想要一睹这些“使者”们的风采?在不久前正式对外开放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广东省非遗馆”)里,你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欣赏这些名家力作,聆听中外文明交流佳话。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广东省非遗馆“臻品厅”

  走过约60个国家传播岭南工美


  “每次携带作品走出国门,我都对我们中国文化充满自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芝文是此次“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的艺术指导之一,他带着作品天球瓶山水微书《七言律诗》和汉光瓷山水微书《道德经》赴巴黎参展。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天球瓶山水微书《七言律诗》亮相巴黎


  谈及自己出访约60个国家传播岭南工艺美术的经历,王芝文感慨万分:“我渴望向世界各国朋友展示我们源远流长的古国文明,展示我们日新月异的文化发展。通过陶瓷微书技艺,把中华文化带到国外,让世界各国了解到我们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美美与共,文明互鉴。”


  在广东省非遗馆三楼的“臻品厅”里,观众亦能欣赏到王芝文的作品——酸枝圆座屏山水微书《唐诗》。在作品中,远处逶迤的山峦均由微书构成,诗书画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王芝文介绍:“作品中间远山部分是用305首唐诗微书文字组合而成的,创作过程中没有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直接裸眼完成,每一平方厘米可以书写50个字”。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酸枝圆座屏山水微书《唐诗》陈列于广东省非遗馆“臻品厅”内


  微书体小量大,其字形结构、线条粗细、用笔变化却十分考究。远观成画,近看是字,随着空间距离的变化,字与画两种不同的形式可自由转换。展览现场,观者需要借助放大设备才能品读,这过人的视力和精湛的绝技无不令人叹服。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酸枝圆座屏山水微书《唐诗》(局部)

  展出松园宾馆同款潮绣屏风


  同样在“臻品厅”,一副长约5.2米,高约2.7米的潮绣屏风《岁朝清供》尤为瞩目。整幅作品富丽堂皇,气质高雅,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将潮绣的立体生动展现得淋漓尽致。2023年4月,该作品曾在广州松园宾馆展示。


  这幅潮绣屏风《岁朝清供》由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领衔创作,是潮绣传统技艺的集大成者,题材取自中国传统文人酷爱的吉祥画材,主幅蟠龙环瓶绕,花魁满堂香;侧幅博古彩瓶,花木争妍。整体构图饱满,色彩绚丽,技法精湛,极具创意。该作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也荣获2012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8:5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2 18:55 编辑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潮绣屏风《岁朝清供》


  谈起《岁朝清供》的创作,康惠芳仍然记忆犹新。“在岁末年初,古代文人常取一些时令佳果、金石器玩等吉祥物件,参差错落地摆在案头,成为屋中一景,这被称为‘岁朝清供’,这件屏风便是以此为题材来创作,富有吉祥的寓意。”

  她向记者介绍,该作品创作过程曲折不易,从构思到完工,其间曾多次拆线重绣,不断修改完善,共花了三年时间才绣制完成。她大胆将金线和绒线结合,综合应用绣、垫、贴、拼、缀等多种潮绣针法,来表现龙身缠绕的博古花瓶、色彩各异的花卉、象征吉祥的柑橘及玉白菜,使作品在细腻中闪耀光芒,体现潮绣工艺的浮雕艺术效果。

  近日,康惠芳的作品——立体双面绣的经典之作《金龙鱼》也在“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大展中亮相,对此她表示:“我们要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创新,努力把家乡的工艺美术输送到更高的平台,与国外互相交流、学习。这是咱们潮州人的光荣,也能使潮州的非遗进一步发扬光大。”

  “国礼”设计者的匠心神工

  岭南工艺美术精品凝结着创作者的匠心、神工和巧思,更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特殊载体,多次作为“国礼”走到国外,成为中外友谊的见证。

  “臻品厅”内,一件1.2米高的通花瓷雕花篮《丹凤朝阳》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该件作品便出自“国礼”设计者、潮州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叶竹青之手。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通花瓷雕花篮《丹凤朝阳》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通花瓷雕花篮《丹凤朝阳》(局部)

  只见通体镂空的花篮主体上,盛满了几百朵千姿百态的瓷花,有梅花、菊花、绣球、玫瑰等40多个品种,花瓣薄如纸,花芯细如丝,惟妙惟肖,给人以春色满园的艺术感受。

  在技法上,潮州枫溪彩瓷以镂雕、捏塑最为著名,极具观赏价值。其中,通花瓷是潮州枫溪瓷的代表性产品,其制作方式是在瓷器表面进行通体镂雕,形成类似潮州抽纱的通花图案,再往瓷器表面贴上生动逼真、纯手工捏制的瓷花卉,最后烧制而成。

  展厅里的这件《丹凤朝阳》通花瓷雕花篮由叶竹青于1978年创作,曾被送往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展览,因技艺精湛而引起轰动,享有“上界天工无此巧”之誉。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通花瓷雕花篮《丹凤朝阳》陈列于广东省非遗馆“臻品厅”


  同年,时任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设计室主任的叶竹青还设计了一件高1.3米、名为《友谊》的通花瓶。邓小平同志访问朝鲜时,将此件通花瓶作为国礼赠予金日成,朝鲜为此特意发行了邮票。潮州枫溪彩瓷一时名声大噪。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9:10:35 | 只看该作者
“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展

   5月17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

  2023年,广州考古人与尘土为友,与废墟为伴,哪里有土地收储、哪里有工程建设,哪里就有考古人。他们奔走于云山珠水间,全年完成446宗考古项目,15626万平方米调查,236万平方米勘探,17879平方米发掘,发现古墓葬532座,出土各类文物2894件(套)……这些数字背后的新发现、新研究、新故事,一点点充实、校正着我们已知的广州,同时也为城市建设排除后顾之忧,为城市形象持续注入历史文化底蕴。

  展览以2023年广州20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为核心内容,精选191件/套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玻璃、水晶以及动植物遗存进行集中展示。展览通过“两个流域的聚落”与“两个世界的徘徊”两部分,呈现追溯广州历史脉络的两个视角,一是沿着增江、流溪河两条河流追寻先秦时期南越先民的足迹,揭示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与周边的人们交流;二是透过墓葬,观察历史时期广州先民的活动空间、族属身份、世俗生活与观念信仰。

  “两个流域的聚落”依托从化狮象遗址、增城老虎岭遗址和黄埔竹园岭遗址的收获,从食谱广化、石器加工与文化互动三个方面,局部重构了岭南北部山区和三角洲平原之间小流域聚落的历史图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时期生活在增江、流溪河流域的先民们可能吃些什么、以什么为生计、怎样参与区域内的互动与交流。

  “两个世界的徘徊”则聚焦2023年广州墓葬考古成果,讲述墓葬作为生与死的有机结合体,如何串联尘世与彼岸两个世界,不同时期集体对待死亡的态度。这一板块分“墓葬与居址”“族群与身份”“物质风尚”“升仙还是成佛”四个单元,首先以越秀区机山巷、天河区广州市一一三中学(五山校区)、海珠区石溪水厂、白云区谢家村的汉墓为出发点,梳理广州先秦-两汉时期墓葬的分布,把墓群放在当时的大空间里来看,关注墓葬与居址的密切关系和动态发展;其次以“透墓见人”为重点,分析丧葬空间、礼仪与观念,挖掘墓葬“记录”的个体与族群,如越人贵族、工匠、将士、女性等,呈现经由历史碎片拼凑出来的鲜活人物与多元融合的大时代;再者,以随葬品的时代风格与流行程度,反映所属时代的物质风尚;最后,在浓缩日常生活与社会意识的丧葬表达上,探究不同时期交织在墓葬之中的生死观念与宗教信仰。

  据了解,“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加强考古出土文物展示利用的重要举措,本展览是该系列展之四,旨在及时分享广州考古新发现,将考古成果转化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公众服务产品,让其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公众。

  本展览展期自2024年5月17日至10月20日。

  来源:南方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1:1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4 09:13 编辑

去年广州新发现古墓葬532座

   中新网广州5月17日电 (记者 程景伟)“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17日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据悉,2023年广州完成446宗考古项目,新发现古墓葬532座,出土各类文物2894件(套)。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展览现场展出的文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本次展览以2023年广州20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为核心内容,精选191件(套)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玻璃、水晶以及动植物遗存进行集中展示。

  展览分为“两个流域的聚落”与“两个世界的徘徊”两部分,其中“两个流域的聚落”部分依托从化狮象遗址、增城老虎岭遗址和黄埔竹园岭遗址的收获,从食谱广化、石器加工与文化互动三个方面,局部重构了岭南北部山区和三角洲平原之间小流域聚落的历史图景,展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时期生活在增江、流溪河流域的先民们可能吃些什么、以什么为生计、怎样参与区域内的互动与交流。

  “两个世界的徘徊”部分则聚焦2023年广州墓葬考古成果,讲述墓葬作为生与死的有机结合体,如何串联尘世与彼岸两个世界,展现不同时期先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该部分着眼于越秀区机山巷、广州市一一三中学(天河区五山校区)、海珠区石溪水厂、白云区谢家村的汉墓,进一步梳理广州先秦至两汉时期墓葬的分布,把墓群放在当时的大空间里来看,展示了墓葬与居址的密切关系和动态发展。

  “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让广州的历史轴线极大延伸、广州的历史信度显著增强、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有关负责人称。(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09:0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4 09:12 编辑

清乾隆松石绿锦地浮雕金彩百寿琮式瓶等珍藏亮相香港邦瀚斯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图为清乾隆松石绿锦地浮雕金彩百寿琮式瓶(左)、清乾隆淡绿彩浮雕矾红金彩万寿八方瓶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图为清乾隆淡绿彩浮雕矾红金彩万寿八方瓶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图为清乾隆淡绿彩浮雕矾红金彩万寿八方瓶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图为清乾隆淡绿彩浮雕矾红金彩万寿八方瓶的局部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图为清乾隆松石绿锦地浮雕金彩百寿琮式瓶的局部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图为清乾隆松石绿锦地浮雕金彩百寿琮式瓶的局部,瓶身上有不同形态的“寿”字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图为清乾隆松石绿锦地浮雕金彩百寿琮式瓶的局部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图为清乾隆松石绿锦地浮雕金彩百寿琮式瓶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图为清雍正炉钧釉仿古尊。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5月23日,香港邦瀚斯举办传媒预览,介绍将于29日举行的“古韵涵芳——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国艺术珍品”专场拍卖。展示的珍藏首度亮相拍卖会,包括估价达1080万港元的清乾隆松石绿锦地浮雕金彩百寿琮式瓶、估价达550万港元的清乾隆淡绿彩浮雕矾红金彩万寿八方瓶、估价达320万港元的清雍正炉钧釉仿古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1:00:34 | 只看该作者
国际博物馆日:市民游客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回味华夏文明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市民游客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内参观正在展出的“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回味悠久的华夏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0:2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6 10:24 编辑

合浦精品文物齐聚羊城,“岭海同风——广州合浦历史文化联展”开展

   近日,由广州博物馆策划,携手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原创展览“岭海同风——广州合浦历史文化联展”在广州博物馆专题展厅拉开序幕。本次展览通过120多件(套)两地精品文物,展现两地区域文化的共融共生和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互鉴,展览持续至8月4日。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同捞同煲”, 广州合浦的两地情缘


  合浦,位于广西唯一的海岸线北部湾沿岸,隶属北海市管辖,地处江海相连之地,因此得名“合浦”。从地理上说,广州与合浦两地同居五岭以南,南海以北,共处岭海之间,自古以来同为百越之地,山水相连,风俗相近,语言相同。从沿革上说,自秦汉时期开郡建城以来,广州与合浦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同处同一行政建制之中,人缘相亲,同气连枝,情同手足。从文化上来说,唐宋以来,广州与合浦深受来自中原的贬官游宦文化的影响,众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文人,如苏轼、汤显祖、黄庭坚、秦观、韩愈等曾宦游岭南,留下了众多诗句名篇和政声佳绩,促进了本地文教事业的开化和发展。发展至明清时期,书院文化在两广地区蓬勃发展,岭南学术大昌,尤其是明代陈献章的“白沙学派”启当时岭南儒学之风,其弟子湛若水亦在广州增城创办莲花书院。清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也面向两广招生,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培育了新式人才。近代以来,两广地区处于抵御外敌入侵的最前线,涌现大批爱国将领和仁人志士,在中法战争、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广州与合浦所处的岭南地区,虽然是相对独立的区域单元,但与区域外的交流互通络绎不绝。跨过五岭,顺江上溯,可与楚地、闽地、蜀地、秦地等牵手触碰。扬帆出海,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地区都是“朋友圈”的范围。包容开放,向海而生,广州与合浦承载着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最早的“天涯海角”,构筑汉代海丝之路


  据本地史志记载,合浦南面大海,又处海岸线转折处,所以又有“海角”之名,而合浦北面的钦州有“天涯”之名,这是“天涯海角”最早的来源。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汉武帝统一南越国以后,正式开通了一条从合浦、徐闻出发的官方远洋航线,经马来半岛,抵达印度和斯里兰卡乃至更远的区域,这也得到了大量考古实物的印证。历年来,合浦汉墓出土了引人瞩目的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丰富文物遗存,以各类精美的珠饰、玻璃器、波斯陶等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外域特色。广州同样是汉代早期参与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史记》记载,广州为当时的“亦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是众多海外奇珍异宝的集散之地。合浦与广州,乃至中国东南沿海的众多港市一起,共同塑造了南中国的商业贸易和海上交通格局,与海外众多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合浦与广州由海而兴,向海而生,承载着中国与海外经济文化交往的灿烂历史。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两地联合办展正当其时,共同彰显中国的向海之力,在今天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汇聚羊城,合浦青铜器首次最大规模外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0:2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6 10:27 编辑

   汇聚羊城,合浦青铜器首次最大规模外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州合浦出土了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为研究岭南乃至中国提供重要的区域性资料,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珍贵见证。为充分展现岭南文化的外向性、多元性和创新性,本次展览精选两广特色文化和反映区域间文化互通的文物,印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来自合浦的精品文物齐聚羊城,尤其以青铜器为最佳,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青铜器类首次大规模外展。汉代是岭南青铜器的流行阶段,这一时期两广地区的青铜器吸收了楚、滇、秦等地的文化因素,形成了越式青铜文化,尤其擅长錾刻工艺,即在薄胎青铜器外壁上用坚硬而精细的金属工具,錾凿和镂刻出繁缛精致的花纹,分别为抽象性的几何图案和写实性的动植物图案。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除此以外,两地的海丝精品文物及展品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采,包括温雅莹润、号称“南珠”的合浦珍珠,金光灿灿的金饰品,琳琅满目的珠饰,蓝影翩翩的玻璃器,反映海外香料传入的熏炉,印证与域外发生人员交流的陶俑等,这些都是汉代乃至此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广州合浦对外发生贸易、交换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展览也生动描画了汉代两广生活的图景,尤其展现了秦平岭南、南越国建立和汉平南越国时期,岭南越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在农耕生活上,汉代岭南吸收中原农耕技艺,走向精耕细作,铁犁牛耕之路,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呈现六畜兴旺的趋势。在建筑上,充分展示了汉代岭南常见的各种功能的居室,涵盖了住所、磨坊、粮仓、厕所等,既展现了适应本地气候的特色设计,也吸收了中原的建筑形制和装饰风格,是汉代岭南建筑珍贵的实物研究资料。在生活器皿上,大批量陈设了食器、饮器、炊具、酒具、灶具、梳妆用品、灯具及其他日用品,汉代两广的衣食住行仿佛跃然于眼前。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解锁新章、互动空间、教育册、社教活动陆续有来


  为配合主题,本次展览的内部空间统一采取富有历史感的红黑色调,模拟汉代居室内部的氛围,分别在展厅内部和通道,利用陶屋、陶灶、灯具、日用器皿等元素,构建了汉代炊煮、汉代居室等数个模拟场景,力图给观众以身临历史现场之感。展览末段配套设计了“汉代饮食体验馆”互动空间,根据历史资料复原了汉代饮宴的场景,观众可身穿汉服前往打卡留念,并基于山东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进行了复刻,同时设置了“汉代饮食器皿对对碰”互动装置,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领略汉代两广饮食乃至生活的风采。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本次展览展厅中的隐藏“彩蛋”,莫过于与印章相结合的教育册。届时观众可在展厅现场领取特别配套的《同捞同煲 两广食用指南》手册,前往展厅寻宝觅踪,完成教育册上的通关任务,解锁新章。一册在手,既可以助你读懂展览,标记知识点,也能收获展览配套新章,数量有限,请马上奔赴广州博物馆领取你心爱的盖章小本本吧!


  配合展览,广州博物馆将在5月中旬至8月配合传统节庆和暑假,推出系列讲座、直播导赏、专题研学活动和系列教育活动“组合拳”,讲座包括合浦的廉政文化、广州汉代考古、广东广西粤语方言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包括陶屋创作、熏香体验、珠饰制作和汉服设计等主题,具体的活动时间和报名规则,请密切关注广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后续推送。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7日—8月4日


  展览地点: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


  来源:南方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0:3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6 10:33 编辑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国图珍藏《广东海防图》高清图首次亮相

   4月30日,“长洲要塞史迹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时间为总序,以长洲要塞为切入口,展示其历史沿革、军事设施、武器装备和人物事迹等历史细节,在深挖史迹点背后故事的同时,折射出整体的历史背景和宏观叙事。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本次展览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江上洲地、黄埔居落”,长洲岛历史悠久,自宋朝起,便有居民于此繁衍生息。清朝中后期,长洲岛商贸活动日益兴盛,成为市舶通商之埠。第二部分“近代巨变、维新图强”,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纷至沓来,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长洲成为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基地。第三部分“第二门户 、长洲要塞”,为抵御法军入侵广州,清廷在虎门口以及珠江两岸布防炮台,震慑敌人。光绪十年(1884)后建成的长洲、鱼珠、牛山、沙路等西式炮台群组成第二重门户,成为拱卫广州的江防重点军事设施。第四部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广州文物部门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面提升现存炮台史迹保护传承和利用水平。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展览集中展出珍贵照片108张,文物32件(套)。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广东海防图》(高清版)系首次在展览中亮相,此海防图绘制和记载了广州省城、长洲和虎门三处炮台及水雷阵等相关防务设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通过军事专家提供的各种火炮模型和绘制于清朝末期的克虏伯和阿姆斯特朗炮图,让人们管窥十九世纪末长洲要塞火炮的面貌。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长洲要塞是我省丰富的海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十四五”规划中有建设广东省粤港澳海防遗址公园的规划构想,这个展览主要是对于广州黄埔区、番禺区域内海防遗产整理研究的初步成果,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积极响应。广州市也在规划建设海防遗址公园,今年恰逢黄埔军校建立100周年,这个展览的主题选定和档期安排也是为了配合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而确定。


  历经百余年沧桑,经过血与火的洗礼,长洲要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艰辛历程。“历史可以过去,但记忆必须永存。”作为广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洲要塞史迹承载广州城市历史记忆,更是国家与民族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埔区文物局)、番禺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同时,主办方还计划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即6月上中旬,分别在番禺区沙路炮台和黄埔区长洲岛举办相应图片展。敬请期待!

“长洲要塞史迹展”开幕


  展览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汉二陵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4年4月30日至9月1日

  来源:南方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