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复制链接] 0
收藏
13
回复
1226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22:06:52 | 只看该作者
   二、传世的国宝,坚定的守护

   博物馆二楼的文物修复区对外属于禁区,这里涉及大量专业工作,信息严格保密。但博物馆工作人员不把我们当外人,热烈地把我们迎接进去,还亲切地与我们话家常。这里有一些阿富汗南部寺院遗址新出土的文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一张婆罗谜文佛经,这有待将来翻译出版。

   接着,我们把一二层的主展区逛了一遍。这里分成几个展厅,其中一层主要展陈大型石刻,二层西北区是古代钱币展、西南区是“大夏文明展”、东区是伊斯兰时期文物展。下面我来介绍一些很抓我眼球的文物:

   一是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国王石刻雕像。迦腻色迦是贵霜王朝鼎盛期的皇帝,统治期为公元127-150年。他在位期间大力推动佛教艺术发展。这尊雕像出土于阿富汗北部Surkh Kotal遗址,下半身保存完整,清晰地体现了贵霜服饰的特点。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Surkh Kotal遗址的迦腻色迦国王像

   二是大名鼎鼎的Surkh Kotal铭文碑刻。铭文共25行,对破译大夏语、梳理贵霜王朝历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谓是贵霜研究中的“罗塞塔石碑”。从此碑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夏语使用希腊字母;但这个语言本身其实是东伊朗语,和粟特语更为接近。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三是另外一方非常重要的大夏语石碑,出土于Rabatak。这块碑刻介绍了迦腻色迦的家世,帮助史学家确定了贵霜王朝的帝王谱系以及宗教信仰等信息。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Rabatak石碑

   四是一块希腊化石柱头。出土于阿富汗北部的希腊化遗址Ai khanoum,为爱奥尼亚-科林斯混合风格,建于公元前2世纪。此文物2019年在清华艺博展览过,看到它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博物馆二楼的“大夏时期”展厅里还有一些石刻小柱头,也是出土于Surkh Kotal遗址。这些柱头上大量的植物纹样体现出科林斯风格的影响,但中间坐着的小人很奇特,我怀疑这有可能是最早的佛像。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来中国展览过的希腊化柱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0:5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3-28 11:02 编辑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五是出自阿富汗北部Dilberjin Tepe遗址的壁画。此壁画由苏联考古队发掘,创作年代约在公元前后,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嚈哒人的艺术作品。壁画中人物的大眼睛与和田米兰壁画有点相似,但发型、首饰又是中亚游牧风格;大量的联珠纹体现出波斯艺术的影响;右下角两个人物中间的白板,有可能是一则已无法识别的题记。总体来说,壁画的题材是世俗内容而非宗教内容,表明这一建筑遗址更像是宫殿而非佛寺。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Dilberjin Tepe的壁画人物(上下)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六是出土于北部昆都士省附近的一块佛教浮雕板。浮雕板下半部分很显然是佛说法图,两侧有小人膜拜;上半部分应该是连续的佛传故事,但我识别不出来。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七是一个伊斯兰时期的大钵。此钵制作于16世纪的坎大哈,上面用阿拉伯语刻满宗教清规。有人认为,这原本是一块巨大的佛钵,后来被穆斯林改成了伊斯兰艺术。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毫无依据,并不可信。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在国家博物馆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我用近乎朝圣的眼神触摸着每一件文物,思考文物背后的历史叙事,探寻蕴含其中的文化印迹。看到博物馆在混乱的局势、艰苦的条件中安然无恙,文物保护情况总体良好,我们都为馆长和工作人员长年的坚守而感动。我们订了工作餐,午饭后还要商谈细化工作内容,办理田野遗址考察等相关手续。

   在国家博物馆停留的短短几小时,激起了我无限思绪,从学术到文化、从历史到未来。这简陋的二层小楼是我的梦想启航之地,梦想如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读书共和国”,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注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1:09:24 | 只看该作者
馆长和士兵带我们深入考古遗址|我在战地做志愿者(3)

   【导语】2022年12月底,阿富汗大雪封山,政变后危机四伏,百废待兴。联合国对于战乱后文化遗产详情一无所知,手足无措。一支中国志愿者团队逆行进入阿富汗,连续调查五个核心文物省份,奔赴考古库房和修复现场,与塔利班临时政府探讨巴米扬文物保护发展,和阿文博同行展开遗产教育活动,一起迎接新年,同时将第一手信息资料传给了国际学界。1年后,尘埃落定,这支志愿者团队的的个人考察日记首次披露。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中午,我们在阿富汗国博拉西米馆长陪同下,快速办理考察手续。因为其他省市的考察手续需要跨省沟通,步骤繁琐,所以我们今天只在喀布尔省考察几个遗址。   

   我们和阿富汗历史古迹保护局Nasimee局长一起吃了顿工作餐。Nasimee刚上任不久,也想了解国际学界如何看待阿富汗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是兴冲冲地和我们一起去考察遗址。

   馆长亲自开路,开启地毯式踏查

   Tepe Maranjan是一处大型佛寺遗址,位于喀布尔市郊。遗址离村庄直线距离50米,只用铁丝网做简单分隔。这处遗址于1933年被法国阿富汗考古队(简称DAFA)发掘,领队是Jean Karl。1976年,法国学者Fussman和阿富汗考古局Tarzi等人又依次调查过此地,清理发掘了周围的小供养塔。

   上述考察所获主要文物都藏于阿富汗国博,其中有一些佛像、菩萨像,还有寄多罗一世钱币(铭文是βαγο Κιδαρο οοζορκο κοþανοþαο,意为“寄多罗,伟大的贵霜王”)。就在去年,阿富汗国家历史古迹局对主佛塔塔基进行修复,使得我们能清晰看到佛塔的“凸”字形平面结构。

   这一次馆长和局长亲自带路,使我们成为了第一批进入Tepe Maranjan遗址区的中国人。同行的一位志愿者感叹,上次他们来是2018年,因为治安环境恶化,他们仅仅在高处观望了几眼,就被随行安保强行拉走了。这次终于可以大饱眼福了。

   我们发现Tepe Maranjan如今所剩遗存绝不仅是一个塔基,在四周还有很多土遗址,是法国人发掘后留在那里的。不得不说,DAFA虽然是开创者、领军者,代表阿富汗考古的最高学术水准,但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仍有欠缺,很多遗址发掘完没做回填工作,也没制定保护计划,任由其荒废了。

   我们在土遗址边上看到一个“垃圾堆”,惊讶地发现里面全是老陶片。有些陶片装饰有莲花纹和卷草纹,明显是7世纪之前的佛教遗物;还有一些上了绿色釉,带有黑色花纹,明显是早期伊斯兰遗物。这其中不乏一些相对完整的器物和陶质头像,都是展览级的水平。上百片千年文物,像废弃物一样在此堆放几十年竟未被人拿走,真令人哭笑不得。我们告诉拉西米馆长,提醒他把这些陶片收集起来,好好保存。他也是第一次注意到这些陶片,惊讶不已。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群山环抱中的主佛塔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地面上的文物残片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我和国家历史古迹保护局长Nasim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1:13:53 | 只看该作者
   士兵持枪护卫进遗址

   从市区离开后,我们未做停留,继续赶往城市的另一端,考察另外一处遗址Tepe Narenj。  

   Tepe Narenj 和 Tepe Maranjan不仅名字很像,性质也很像,都是古代佛寺遗址。Narenj佛寺位于喀布尔南部的Zamburak山上,扼守着进出喀布尔的大路,站在寺院中可以俯瞰整个喀布尔城和对面山上的巴拉黑萨城堡(Bala Hissar)。这里安保也比较严格,有军人驻扎在明岗暗哨中,局长出示证件和解释说明后,我们才得以放行。拉西米馆长说这里在政权交接后,还没有外国人来考察过,因此办理手续需要两位局长亲自出面。

   这处遗址包括一个大佛塔、五个小佛塔、一些供个人禅修的房间,以及五个装饰着小佛塔、小佛像、菩萨像的礼拜堂。Narenj 和 Maranjan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点:它们都依山而建,而且都有一个“凸”字形大佛塔。Narenj的佛塔保存更完整,有两层,位于山腰上。佛塔下面是一个破败的礼拜堂,上面是一个小房间,里面竟然有保存较为完整的立佛下半身(位于中间)和坐佛残部(靠在墙边)。佛堂再往上,有一列小圆柱,过去可能都是小佛塔。在寺院的最顶部,是一个圆形双层空间,正中间遗留了一个圆形凹槽,馆长说这里原来有可能承放火盆,用于拜火教祭祀。我感觉这一说法证据不足。

   寺院中的一列小圆柱到底是什么建筑呢?这一困惑在我们来到山下的铁皮房子时得到了解决。房间里左侧又是一列小圆柱,在此处看的更加清楚——它们就是佛塔无疑。房间右侧靠墙披着塑料布。我们把塑料布揭开,惊讶地发现里面站着一排佛像。它们有些下半身保存完整,有些只剩双脚。天已经黑了,我看得不仔细,不过隐约感觉,每一组立像都和一座佛塔对应上了。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了建筑的设计逻辑,但我们仍然很难通过它来还原佛寺曾经的具体功能。不过结合房间大小,我们可以判断,这些房间有可能是供个人禅修的。铁皮房子周围肯定还有遗址,但由于这些地方已经被伊斯兰时期的墓葬占满了,考古工作无法进行,毕竟刨坟会引起民愤。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Tepe Narenj的大佛塔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Tepe Narenj顶部的圆形基座,用途不明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附近新保护修复的佛像

   由于该处遗址位于喀布尔市郊的古代道路旁,所以玄奘当年或许也来过此地。馆长笑着说,你们也许算得上是玄奘之后第一批考察Tepe Narenj的中国人。关于Narenj,研究最丰富的人是Zafar Paiman,他在2004年到2012年之间对此进行了充分发掘,并出版了考古报告:Tepe Narenj à Caboul, ou l'Art Bouddhique à Caboul au Temps des Incursions Musulmanes。Paiman和Fussman认为,Tepe Narenj最早的部分可以断代到2-3世纪;Paiman又根据钱币学和层位学证据,推测这里现存的佛像都是870年之后修建的,体现了早期密宗仪轨,有些建筑甚至是10-11世纪修建的。然而这种推论不够严谨,缺乏说服力,Jessie Pons在2014年曾发表过一篇书评,对此提出了质疑。

   夜色将至,天气转寒。陪同我们的士兵和文保员们都穿着单衣,一动不动地站在冷风里。我们给当地士兵和文保人员留下了提前备好的米面、点心等慰问品,希望下次再来看望他们。

探访“人类摇篮”遗址:追寻人类进化历程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读书共和国”,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注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