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国引力”不减 粤港澳大湾区成全球生产要素聚集地

[复制链接] 0
收藏
13
回复
552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12:39:48 | 只看该作者
香港至内地高铁1月3日起试运行 复运3日前售票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报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此前宣布,争取在明年1月15日前落实与内地通关方案。港铁过境铁路总管张志强今日(30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正准备恢复前往内地路线站点,包括东铁线往罗湖及落马洲;高铁列车则自1月3日起试运行。

“中国引力”不减
资料图:高铁西九龙站。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张志强说,疫情前本地早上繁忙时间人流与过境乘客不重叠,相信不会影响上班市民,港铁会视乎客流在非繁忙时间加密班次,或在繁忙时间加开特别车疏导客流。东铁线使用9卡车和新时间表后,客运量并没有减少,相信在通关后可以应对需求。

“中国引力”不减
图为职员进入高铁西九龙站。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高铁方面,张志强指,已和内地协议,列车由下周二起(2023年1月3日)将按时间表到内地,让系统和车长在正式通关前熟悉运作。会视乎通关日期,在复运前3日售卖高铁车票,数量要视乎实际过关人数限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13:1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2-31 13:42 编辑

传统与个人才能

   自两年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艺术科技运动启动以来,艺术家们正通过先锋科技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形式和文化观念。Chitralekha Basu报道。
“中国引力”不减
  Ellen Pau的视听雕塑F10ra 0结合了紫荆的基因组研究和中国占卜文本易经的指导,并用紫荆的DNA制作音乐。这件作品在香港设计学院展出。(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中国的长城开始像火车一样移动。这座公元前七世纪的建筑奇迹横跨约21000公里,旨在作为抵御北方入侵的缓冲区,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在其动画头像中看到。丘陵和山谷也在运动,尽管速度较慢。这就像看着一幅永不停息的卷轴画展开。

   Xaviour Leung和Leo Yau根据李兆丰的水墨作品《长城》(The Great Wall)设计了这一AR体验,该作品获得了2022年UOB水墨艺术奖。多媒体制作公司Number2的联合创始人表示,这一想法是为了让艺术家的视觉在数字世界中得到延长,让观众“一种新的艺术欣赏方式,就像他们在不同的媒体上旅行一样”。画中的墙壁和自然景观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动画化,以突出两个不同实体之间的动态。
“中国引力”不减
   罗伟林(Law Wai lam)在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School of Creative Media)的年度展览中,运用长时间曝光、热成像和3D深度感测技术,捕捉Syndeseis中人眼无法捕捉到的图像。(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中国引力”不减
   罗伟林(Law Wai lam)在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School of Creative Media)的年度展览中,运用长时间曝光、热成像和3D深度感测技术,捕捉Syndeseis中人眼无法捕捉到的图像。(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回到未来

   将古老的遗产与新技术相结合似乎开始成为一种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从日益成熟的应用科学中挑选他们的工具,或者寻找最了解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的合作者,许多人开始转向古代历史和遗产以寻求灵感。香港故宫博物院(Hong Kong Palace Museum)将李彦宏的作品作为水墨艺术节的一部分展出,并将第七画廊(Gallery 7)献给了新媒体艺术家,让他们通过先锋技术的视角重温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例如,克里斯·张(Chris Cheung)用机器学习在他的《挥毫》(Waving Script)中纪念了“正在消失的中国书法美学”。其中,一个机器人手臂在一个基于元代学者邓文元(1258-1359)的文本集《纪久章》的数据集上进行教学,使用一条红丝带在空中追踪人物。就在不远的地方,洪强的《通过千种事物来想象宇宙》(Visualizing the Universe Through a Thousand Things)为借鉴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思想赋予了形状和形式,包括“以大观小”(yi da guan xiao,以小见大)。
“中国引力”不减
   罗伟林(Law Wai lam)在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School of Creative Media)的年度展览中,运用长时间曝光、热成像和3D深度感测技术,捕捉Syndeseis中人眼无法捕捉到的图像。(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中国引力”不减
   罗伟林(Law Wai lam)在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School of Creative Media)的年度展览中,运用长时间曝光、热成像和3D深度感测技术,捕捉Syndeseis中人眼无法捕捉到的图像。(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该装置结合了物理对象和实时视频流,看起来就像一个宇宙。几幅以这位艺术家为原型的微型3D打印人物似乎正在穿越一个宇宙空间,在这个宇宙空间中,岩石飞舞,船只倾覆,车辆相撞。这些雕塑被放置在三个不同高度的旋转圆盘上,周围聚集的观众被摄像机连续拍摄,虽然速度不同,但也在旋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13:40:18 | 只看该作者
这首曲子发挥了观众的期待感。

   “这些对象和观众可以在屏幕上以一万多种不同的组合出现,”洪说。“无法预测这三张光盘何时都会恢复相同的配置。”
“中国引力”不减
   洪强在香港故宫博物院的装置作品集物理雕塑、岩石和实时视频流媒体于一体。这首曲子发挥了观众的期待感。(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中国引力”不减
   洪强在香港故宫博物院的装置作品集物理雕塑、岩石和实时视频流媒体于一体。这首曲子发挥了观众的期待感。(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与外表相反,想象宇宙并非基于概率原理。这位艺术家解释道:“虽然这种体验可能对每个观众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它是一个最终会重复的节目的一部分。从上到近,事情可能会变得更加不确定和武断。后退有助于看到更大的画面。”。

   中国古代哲学在爱伦·鲍的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她为香港设计学院的Hylozoism展览,结合了2021对该市象征性花卉紫荆(Bauhinia blakeana)基因组研究的数据和F10ra 0《易经》(IChing)的想法。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771年)的中国古代占卜文本用二进制来解释自然的原型。根据易经模型和翻译成音频的DNA文件,花的蛋白质序列的遗传密码以二进制数和矩阵表示的二进组的形式排列。
“中国引力”不减
   一个机器人手臂在邓文远的文字《积久章》之后,用一条红色丝带画出汉字。(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结果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视听雕塑,由数字屏幕组成,像十字架一样排列在一个黑暗、空旷的房间里,发出的声音在超自然惊悚片中不会格格不入。

   Pau说,她在尝试了一些其他乐器后,选择了一架大钢琴进行播放。她说:“我希望这首歌是基于一组数据,不受任何干预,也不受任何人的审美趣味或娱乐的影响。”。“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奇怪,但我没想到会有旋律或节奏的配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13:4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2-31 13:57 编辑

“中国引力”不减
   一个3D打印的柱子上放着腐烂水果的古董瓷器-细节来自萨姆森·杨的《空气柱》,它让人们注意到环境噪音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历史记录保持者

   在过去,使用最新技术的艺术家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灵感,甚至他们的主题,这可能是有原因的吗?

   彼得·纳尔逊(Peter Nelson)是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Academy of Visual Arts)的一名教师,他将自己的道教风格的树木水墨画与机器学习生成的同样的图纸拼接在一起,创作了一系列名为treeGAN的图像,目前在奥萨奇画廊展出。他提醒我们,艺术家成为“过去某一特定方法的专家”并不新鲜。

   纳尔逊继续说道:“我喜欢的是艺术家成为意想不到的历史题材的专家。”。“他们成为这些历史的守护者,用它们来帮助我们其他人解读当下。”

“中国引力”不减
   Samson Young音乐的视频图像,用于选择性听力,或在Kiang Malingue的辅助现场表演。小提琴家威廉·朗在杨的前臂上“演奏”杨的作品。(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萨姆森·杨(Samson Young)最近在Kiang Malingue结束的展览“选择性听力音乐”(即辅助生活音乐)也有类似的目的。该剧影射了对精神疾病和同性恋的偏见,尽管它引发了外界噪音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的质疑。Young为中提琴、(合成)玻璃口琴和三角乐器创作了一首令人难忘的哀歌,这些乐器在18世纪的欧洲被认为对听者的精神状态有害。节目的亮点是一个视频投影,在视频投影中,杨的合作者、中提琴手威廉·莱恩(William Lane)被看到在作曲家的前臂上“演奏”这首曲子。

   自从香港前首席执行官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宣布慷慨拨款1亿港元(1280万美元)支持艺术技术(技术支持的艺术项目),作为她2020年政策演讲的一部分,以及香港赛马会(Hong Kong Jockey Club)等捐助方向政府投出大笔资金赞助此类项目以来,人们就急于加入这一行列。
“中国引力”不减
   彼得·纳尔逊(Peter Nelson)基于机器学习的3D打印雕塑在Osage画廊生成了树木图像。(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杨代表香港参加了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他似乎正在走另一条路。这位艺术家表示:“与我的一些其他作品相比,这次展览更具个人特色,或许也更‘实体’。尤其是我在2018年至2020年间创作的数字和动画作品。”。

   相反,重点放在数字化前,有时是初级技术上。杨的空气柱(Young's Columns of air)——三个3D打印的柱子,内部风扇以不同的速度旋转——是对詹姆斯·K·巴克沃尔特(James K.Buckwalter)1961年声音调节机原型的回归,这是最初的白噪音制造机。
“中国引力”不减
   林叶在大观上演的《我像河一样说话》中,主要基于水在金属上的声音创造了一种声音体验。(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当技术不是数字化的时候

   过去两年来,大型赞助活动和艺术科技项目的宣传所产生的噪音——别忘了现任香港行政长官John Lee接过林书豪的接力棒,承诺将东九龙文化中心发展成为“艺术+科技”中心,他在2022年10月首次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指出,科技不必是数字化的。一年前,香港城市大学主办的“艺术机器的过去/现在”展览以历史为例说明了技术在艺术中的应用实际上与艺术本身一样古老。

   该校创意媒体学院的毕业生罗伟林(Law Wai lam)在去年10月举行的该校年度展示会上,向Syndéseis的模拟摄影艺术致敬。利用长时间曝光来捕捉人眼可以记录到的图像之间发生的运动,Law希望让人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身体接触的重要性。他说:“人类天生就是社会性的,他们需要社会互动来保持身心健康。”。“如果他们能够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经常看不见的一面,那么他们也可以被鼓励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互动。”
“中国引力”不减
观众可以在下午的水墨艺术节上享受增强现实体验。(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为此,Law使用红外热成像和3D深度感测相机拍摄了相同的场景,并将主题的三种变化都放在了相册中,邀请观众享受“与艺术品的亲密体验”。虽然热成像提供了人与人之间温暖或缺乏温暖的视觉表现,但3D传感器生成的数据云的视觉输出使人体看起来像是水泥浇筑的浮雕。正是后者的模糊性和模糊性让Law觉得特别“有吸引力和意义”。

   去年11月,林叶和罗玉梅创作的基于声音的表演作品《我像河一样说话》(I Talk Like a River)在大观上演,老工具和技术也被人们记住。这件作品试图重建艺术家们在各自社区的河流体验——沙田的城门河和日本千叶的大堀河。声音编排主要是通过医疗滴水袋中的水倾泻到放置在大型铝盆底部的黄铜板上的声音产生的。滴水的频率不时被调整,创造出一个管弦乐的声景。这首“音乐”被录制在一台复古的便携式鞋盒录音机上,并播放给观众,唤起了我们在科技驱动下存在之前的记忆。
“中国引力”不减
李兆丰在同一活动中的水墨作品《长城》也有AR体验。(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如果你去

   水墨艺术节

   日期:至12月30日

   地点:西九龙文化区香港故宫博物院

   hkpm.org.hk/en/event/art-in-ink节

   Hylozo学说

   日期:至4月2日

   地点:将军澳景岭道3号香港设计院香港设计院美术馆

   hkdi.edu.hk/hkdi画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