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坐标|“农耕”屈家岭:探寻先民食谱的“荤素搭配”
位于湖北的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这里草木繁盛,田垄纵横,是长江中游农耕文明乃至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人们在这里生活、劳作、繁衍、创造。考古发掘发现屈家岭先民食谱里除了稻米、粟,还有莲藕、鸡、鸭、鱼、麋鹿等,饮食上已经有了“荤素搭配”的健康理念。让我们走进屈家岭,通过对先民饮食的解读与发现,探寻文明根脉。 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岭村和京山市雁门口镇高墩村,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资料图为屈家岭遗址。(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发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2015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遗址管理处成立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开展相关考古工作。图为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全国首批国家大遗址保护区之一的屈家岭遗址保护区发掘现场。中新社记者 梁刚 摄 2015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遗址管理处成立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开展相关考古工作。图为出土的文物。中新社记者 梁刚 摄 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为全国原始文化中所仅有,罕见于其他原始文化。图为屈家岭遗址出土蛋壳黑彩陶片。(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图为屈家岭遗址出土的彩陶罐。(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圈足器发达,凹底器较多,这是同时期的其他地方没有的。图为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屈家岭文物坛陶罐。图片来源:ICphoto 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流域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期的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生物,并把它们驯化成家畜和农作物,这便产生了农耕文明。屈家岭文化中的陶鸡、陶羊、陶兽等红陶小动物等陶塑造型工艺品,是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丰富多彩的彩绘艺术和陶塑工艺,反映了屈家岭先民们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图片来源:ICphoto 湖北省博物馆“屈家岭”展厅展出的屈家岭人类远古生活场景复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0年12月6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正式披露,历时5年的植物考古有了新发现:该遗址出土距今约5600年至5300年的33粒炭化粟粒。经测定,植物考古工作者证明这是长江中游最早的粟遗存,是北方旱作农业传入这里的最早证据。图为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展出的屈家岭先民制陶生活场景雕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