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守好“米袋子”,三产融合助...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2516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7-7 13:59: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9 07:53 编辑

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守好“米袋子”,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南方农村报

   “守好“米袋子”是梅州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土地流转、政府托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确保完成275万亩播种面积,总产量超113万吨以上,保障粮食生产只增不减,把耕地发挥出最大效益。”近日,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就粮食生产和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来到平远县调研并接受广东广播电视台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记者的专访。



  王晖首先来到长田镇的官仁村,了解这里粮食生产情况,村里大片的玉米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据了解,不到一年的时间,原本的撂荒地已经完成复耕复种。今年梅州市成立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多项保障,多措并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均已出台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方案等文件,统筹涉农资金或县级自有财政资金,对复耕复种水稻每造每亩奖补100-120元不等,旱粮作物每造每亩奖补80元。


  近年来,梅州市坚持“产出思维”,突出产业振兴这一关键,依托全市22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善“跨县集群、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曼陀山庄的黄益斌就打造了万亩油茶基地,主营油茶种植及系列产品深加工生产销售,联农带农,解决当地群众就业近300人。


  在政策指引下,企业三产融合发展,有效实现了油茶种植、精深加工、农业休闲旅游三大产业的联动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规划科学、产品结构完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


  王晖表示,近年来,梅州市各地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火热的实践中,做出了一批新亮点、创造了一批新经验。一是创新了思路。市委提出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围绕“五个振兴”,不断丰富实践内涵。二是创新了载体。举办农民丰收节、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柚果产业发展院士问策会,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创新了考核。把乡村振兴的内容,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卫生城市、开展“两美”行动结合起来,常态考核具体项目的落实情况,形成乡村振兴的大气势、大氛围。


  【来源】广东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19:2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7 19:34 编辑

链接阅读:
连点成带 绘出振兴新图景



经过多年建设,平远县“红色记忆”风貌提升示范带成为全省典范。袁志鹏摄



梅江区西阳镇太平村的蔬菜大棚内,工作人员在查看苦瓜长势。梁时禹摄


兴宁省级肉鸽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陈泽铭摄


   一望无际的田野内,金黄的禾苗垂下了头,传递出丰收的喜悦;田野旁,平坦整洁的柏油路向村内延伸,不时有村民走过;步入村庄,栩栩如生的壁画,充满生机的菜园子,丰富的农耕景观,一栋栋典雅又不失特色的客家民居接二连三地映入眼帘……

   盛夏,在梅州的乡村内走一走,看到的是客韵乡村的美景,感受到的是客韵乡村的惬意。

   这,得益于梅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建好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日前,梅州市正式印发《梅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全力打造乡村全域振兴高地。

   ●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通讯员杨莉琴

   基础扎实

   83个镇村获评省级专业镇村

   在梅江区,西阳镇太平村的强惠现代农业科技园内,丰收的喜悦藏在忙碌中。碧绿的藤蔓爬满竹竿,大小不一、青翠欲滴的苦瓜垂挂枝头。基地外,工人将一筐又一筐的苦瓜搬上货车,等待发往市场。

   在平远县河头镇向阳村,河道如玉带蜿蜒穿村而过,连接起向阳村与黄田村。以河为线,河岸两边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

   在蕉岭县新铺镇黄坑村黄坑茶种植基地,村民一边采茶,一边放声歌唱:百花开放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手提篮儿将茶采,片片茶叶片片香。歌声飘向远处的美丽村庄。

   俯瞰梅州,一个个美丽又不失特色的村庄,描绘出属于梅州的田园诗意,映衬出梅州的乡村之兴。

   近年来,梅州聚焦“五个振兴”,以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建设美丽新农村、培养职业农民为主攻方向,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工作初步实现了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

   站在新的坐标点上,梅州为自己立下了新的奋斗目标,印发《方案》,吹响全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号角。

   何为乡村振兴示范带?

   “乡村振兴示范带将以改善环境为基础、以提升风貌为标志、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特色文化为内涵、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将在优势资源整合、集聚效应发挥、县镇经济推动和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梅州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曾志军介绍。

   梅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有何优势?

   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特色文化,近年来,梅州按照差异化、品牌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以“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建设。同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和“十佳文明镇,百佳文明村”“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兴了产业,美了农村,旺了生活。

   得益于前期工作的开展,梅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面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有决心、有信心。“这些都为梅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注入了动力。”曾志军说。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专业示范镇村是基础。《方案》明确,乡村振兴示范带应串联不少于1个圩镇、5个行政村,且精品段不少于10公里。其中,串联的圩镇要达到“示范圩镇”标准、行政村要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至少2个行政村要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

   俯瞰梅州大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村、全国文明村镇相继涌现。

   2个镇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83个镇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建成全国文明村镇11个、广东省文明村镇11个,文明村镇达标覆盖率达98.6%。

   此外,梅州农业企业也在增多,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35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这是梅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底气,更是前行的动力。

   提质增效

   以工业思维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

   “咕咕咕,咕咕咕……”清脆的鸽子叫声从兴宁市龙田镇碧园村的肉鸽养殖基地内传来。步入鸽棚内,数十万只鸽子扑腾着翅膀,工人们戴着口罩,检查着鸽子的生长情况。

   近年来,兴宁市以肉鸽养殖为主导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建成优质种鸽养殖基地3个、合作商品鸽养殖基地115个,带动农户规模化养殖,合作农户达1071户,每年收购鸽子大约1000万只。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行’的发展思路,肉鸽产业开始壮大,示范效益逐渐明显。除了龙田镇,叶塘镇、坭陂镇、宁中镇、大坪镇等地也在发展肉鸽产业。”龙田镇党委副书记李美容说。

   同时,兴宁市在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肉鸽加工产业一体化项目建设,包括年产1000万只以上肉鸽活禽屠宰车间,以及肉鸽休闲食品深加工车间。引导企业探索预制菜的发展蓝海,进一步促进肉鸽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鸽子产业总产值预计1亿元,其中预制菜产值占比30%。”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波说,通过预制菜加工,企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养殖户户均增长20%的经济效益。

   类似的探索,在梅州并不鲜见。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梅州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导向,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同时,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乡村振兴示范带,产业发展是核心。

   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和农村集体增收,推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进程,是实现农民富、农村美的重要抓手。《方案》中,“促进镇村产业有效融合”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然而,推进示范带建设难点也在产业。

   纵观梅州乡村产业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梅州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全国1/5、全球1/10的柚子,全省1/4的茶园、全省1/7的乳鸽,均出自梅州。在上世纪90年代,梅州还被树立为“东学梅州,西学高州”的农业发展典范。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梅州没有将基础扎实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未能规模化、连片化发展产业。种养产业发展规模大但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加工产业规模较小、深加工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在梅州较为常见。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7家,其中省级以上148家,占全省11%,总量全省第一,但产值亿元以上的仅14家。农业“接二连三”滞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30%,与全国的55%还有一定差距。

   对此《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形成1—2个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较强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壮大具有梅州特色的农业产业,引导和支持发展预制菜等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产业,积极建设产业强镇、特色专业村和乡村产业社区。

   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坚持强链延链补链,推动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梅州早已进行探索,并建成了以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兴宁鸽、平远橙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园,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范例。

   以点带面

   形成各美其美建设格局

   “示范带建设给当地村民带来的收益是肉眼可见的,看,我家的外立面就是在示范带建设过程中重新装修的。”家住平远县仁居镇上远村村民张亮平说。

   平远县以国道206、国道358为主线,以八尺、仁居、差干三镇为核心,“拆、改、建、管”并重,出台农房外立面改造奖补政策、外立面改造贴息贷款政策,充分激活群众改造房屋的内生动力,凝聚合力建好乡村振兴示范带。

   “总的来说分为瓦面和墙体,均以总价的40%给予奖补。其中,瓦面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2万元,外墙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1万元。”平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干群合力,一条长达33公里的“红色记忆”美丽乡村示范带点缀着平远的山水,装扮着平远的乡村,滋润着群众的幸福生活。

   今年2月,平远县“红色记忆”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其建设经验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全市进行分享。

   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这是梅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的思路。

   在推进过程中,梅州不可避免地会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复杂的大难题、基础的工程量。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如何确立村子的主导产业?如何解放干部的思想?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这些都是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未雨绸缪、积谷防饥、见招拆招,让建设过程顺利、顺畅。”曾志军介绍,在梅州市乡村振兴局,乡村建设发展工作专班的设立,旨在有效协调和衔接各方资源,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务实高效推进示范带创建工作,彰显着梅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信心和决心。

   防止翻烧饼、走弯路,梅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下好“先手棋”,先规划后建设,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等各个方面,避免“建设过半、推倒重来”。

   同时,先进点率先建设,及时总结和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先进点的建设经验与各地实际,梅州分类确定示范带建设风格和目标任务,既凸显了各地文化特质与资源特色,又避免同质化,形成各美其美的建设格局。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目标支撑,需要久久为功。《方案》明确,各县(市、区)要在2—3年内,建成2条以上连线成片、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面推进全市乡村建设发展和全域全面振兴。

   值得关注的是,《方桌》明确梅州还将发挥国有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探索“一带一国有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鼓励引导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带相关设施和其他村建设、乡村发展项目的长效运行管护,激活闲置土地资源和乡村特色优势资源,为示范带建设注入强大活力与保障。

   ■他山之石

   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之一茂名高州市:

   美丽乡村从“盆景”变“全景”

   近年来,茂名高州按照“示范引领、比学赶超、全域推进、全面振兴”的工作思路,以“县一片、镇一村、村一组”为抓手,即县每年打造一个示范片,镇每年打造一个示范村,村每年打造一个示范村小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让当地美丽乡村从“盆景”变“全景”。

   以促农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州顺势打造根子荔枝小镇、长坡冼夫人文化小镇、马贵高山草甸运动小镇、沙田龙眼小镇等特色小镇。结合建设茂名“精彩100里”高州段、高州5条“点上精彩、线上美丽”示范带,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打造“双区”旅游目的地。高州“大唐荔乡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高州市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以“村村过关”为目标,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垃圾清理等,加快“四小园”建设,做到道路沟渠硬底化、空地圈围化、园地果菜化、门前庭院化。推动人居环境设施与运维管护一体设计、一体建设,总结推广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十二条”做法,推动长效管护机制落地落实。

   目前,高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累计投入9亿元实现镇街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每年投入2亿元梯次推动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建成1230座。连续三年投入资金600万元升级改造村级垃圾收集屋。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省卫生镇创建一同推进,23个镇已一次性全部成功创建省卫生镇,全省唯一。

   2020年以来,高州获得国家首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名县等国家试点或示范称号19个,获得省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等省级试点或示范称号11个。中国荔枝产业大会连续多年在高州召开。近日,作为广东省候选推荐激励对象,高州被推荐参与乡村振兴2022年国务院督查激励评选。

   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高州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在高州蔚然成风。

    高州将党组织建到自然村、村小组一级,在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成立临时党组织,将党旗插到乡村振兴工作最前沿。开展驻外党组织“一对一”结对行政村党组织活动。

   创新推行“清单式管理村干部”,由县一级制定“月清单”每月下发到各镇街;镇一级将“月清单”细化并下发各行政村,明确每周主抓的工作事项和工作要求;村一级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每周做什么、怎么做、由谁来做,将工作任务“量化”、将工作内容“具体化”,为乡村振兴工作具体落实提供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19:3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7 19:49 编辑

山区基层医疗的“强基”探索

梅州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守好“米袋子”,三产融合助...
巡诊时有的地方摩托车到不了,村医刘美宏只能扛上药箱徒步入户。 受访者供图
梅州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守好“米袋子”,三产融合助...
村医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入户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等。 受访者供图
梅州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守好“米袋子”,三产融合助...
白罗村村医罗国勇为村民看病。 受访者供图
梅州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守好“米袋子”,三产融合助...
浮东村卫生站崭新的标牌和铺满绿白色瓷砖的外墙,显得简约雅致。陈泽铭 摄

   崭新的标牌,白色瓷砖的外墙,远远望去,大埔县百侯镇白罗村卫生站颇为简约雅致。站内干净整洁,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家庭医生签约室、药房等,村医罗国勇正在为村民量血压。

   梅州卫健局数据显示,目前梅州全市共有2300多名乡村医生,他们分散在各乡村。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日渐提升,成为我国卫生健康体系的牢固网底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有力防线。但身为农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一些地方的乡村医生却仍存在岗位待遇不高,缺乏制度保障,以及晋升渠道不够完善等问题。

   强化制度保障、激发村医工作积极性、提高村医服务能力……近年来,为了不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改善村医的工作环境,提升村医的获得感,让村医当好农村健康的“守门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梅州各地在积极探索。
   ●南方日报记者 陈泽铭 通讯员 梅卫宣

   现状

   老龄化严重 年轻村医缺口较大

   百侯镇位于大埔县东部,距离梅州市区近100公里。50多岁的罗国勇是该镇白罗村唯一的村医,为全村1200多人提供医疗服务。

   山区地广,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需要入户巡诊时,罗国勇便骑上摩托车,背着药箱,在山路间穿梭。有的地方摩托车过不去,他只能扛上药箱徒步。

   谈起近年来发生的变化,罗国勇直言最大的改变是工作条件,“以前村医大多在家里开小诊所,空间小、设施简陋,后来搬进了卫生站,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2017年以来,广东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关于财政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梅州市在2017年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示范镇”创建活动,投入3亿多元开展公建规范化卫生站建设工作。

   公建规范化卫生站实现了外观标识统一,内部功能科室设置规范,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齐全,面积基本上达到80平方米以上。目前,梅州全市有村卫生站2138个,其中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1889个。

   尽管硬件设施取得一定进展,但影响村医队伍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问题却依然存在。其中,待遇薄弱和养老保障缺失是两大突出难题。

   罗国勇告诉记者,村医收入主要分三部分:一是省财政补助,自2017年起每个行政村每年补助2万元;二是公共卫生补助,按服务人口和项目数量补助;三是诊疗费,与接诊量直接挂钩。满打满算,他一年收入约三四万元,“马马虎虎,如果有家庭负担的情况下便会捉襟见肘。”

   由于各县(市、区)情况不同,大部分村医必须自己购买养老保险和医保,“以前一个月需要缴纳700多元,有些村医只能选择放弃购买。”

   与此同时,后继乏人是影响基层医疗发展的另一大问题。

   “对于山区而言,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诊疗量不小,农村医疗服务需求不可忽视。”梅州市卫健局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罗颍介绍,2021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数达1997.7万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占比超过57%。

   在全市2300多名乡村医生中,60岁以上的约360人,50岁到60岁之间的有近500人。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村医缺口较大。

   2020年,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乡村医生注册管理试行办法》(下称《试行办法》),提出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经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综合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均合格的,可申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允许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含尚在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可免试申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事实上,《试行办法》的出台拓宽了乡村医生来源渠道,有助于吸引高学历人才投身农村医疗卫生健康事业。

   补齐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短板,让老百姓有医生看病,梅州各地正积极探索。

   破题

   强化制度保障 解决后顾之忧

   这几年,罗国勇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村里的老人家时不时会来到卫生站量血压、测血糖,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问我。”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心头病”——养老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近年来,大埔县在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上大胆创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了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长效机制,积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埔县也成为了梅州市首个落实村医养老保障的县。

   大埔县卫健局医政股负责人何增荣告诉记者,2018年起,大埔对全县在岗乡村医生按社保政策缴纳养老保险;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无法首次参保的乡村医生,参照2012年离岗接生员和赤脚医生文件标准,给予生活困难补助。

   此外,对于愿意到空白村卫生站执业的乡村医生,大埔明确规定在省补助标准上,由县财政加大对空白村卫生站的补贴力度,每月给予1000元生活补贴。

   据了解,2021年大埔县共为187名村医缴纳养老保险,缴费约170万元。“财政兜底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终于不用只靠情怀支撑生活。”罗国勇兴奋地说。

   得益于养老保障制度的落实,大埔县村医队伍逐渐稳定和壮大。据何增荣介绍,全县232个公建村卫生站的固定村医由原来158人增加到218人,有效解决了边远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村民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村卫生站就能得到解决,实现小病不出村。

   在兴宁市,第四批村医公开选聘工作正在进行着。

   兴宁市卫健局医政医管股股长陈坤明告诉记者,招聘设有统一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与预防等。同时开展相关技能操作的考核,“确保招进来的村医会看病。”这几年,有40多名村医通过选聘,奔赴兴宁各个乡村。

   在毕业季,当地瞄准就业需求,向待业的医学毕业生抛出“绣球”。陈坤明介绍,聘用毕业生担任乡村医生,一是解决就业问题,二是解决考证问题。可以根据《试行办法》直接考取医学证书,“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来,选择在乡村过渡。”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村医空白村,兴宁市会启动前期镇村摸排工作,动员本地学医且有意愿担任村医的人。“如今,刁坊镇有一名中专医学毕业生,已经做好准备正式上岗。”陈坤明说。

   此外,对目前没有固定村医的村卫生站,当地要求各镇卫生院派出医生定期巡诊,将医生姓名、巡诊时间、监督电话进行公开。罗浮镇卫生院副院长罗雨棠说,卫生院安排医生到村卫生站坐诊,每周两次,一次去一天,切实解决边远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

   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 让村医有盼头

   乡村医生是我国广大村民的健康守护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了补齐基层公共医疗短板,使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更加专业规范,保障村民们的健康,业内人士聚焦提升薪资和福利待遇水平、完善职业规划和晋升机制、健全培训机制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纷纷建言献策。

   在提高村医收入待遇上,业内人士表示,在省原有补助的基础上,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补贴激励。与此同时,要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由政府牵头,民间组织参与,共同成立基金会,提高村医待遇。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还应当进一步拓宽乡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让村医有盼头。”陈坤明认为,乡村医生是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一部分,应给予他们更完善的职业规划,让其工作更有奔头,岗位更有吸引力。

   《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支持县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参加培训、进修,建立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乡镇卫生院可以招聘‘会干活、能干活’的村医,让年轻人有盼头,愿意去乡村一线锻炼。”

   此外,应当建立并完善村医退出机制,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养老保障问题。陈坤明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需要省级层面统筹考虑,坚持“全省一盘棋”的理念,统筹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而在实际工作中,村医老龄化的现状,使得这部分医生接受信息化知识迟缓,容易导致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罗颍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培训机制,让村医能定期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和进修,提升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

   何增荣表示,当地将切实以“创建卫生强县,打造健康大埔”为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弱等突出问题。

   一线故事

   24小时不关机 护佑村民健康

   “我是把自己当作村民的孩子。”兴宁市罗浮镇浮东村村医刘美宏笑着跟记者说。

   2007年,刘美宏来到浮东村卫生站工作。投入工作后,他针对其辖区村民居住地分散,老年人及妇女儿童居多的特点,对常住人口进行了逐户梳理和走访,与每户村民都建立了通信方式,全面了解该村村民的居住地及身体健康状况。“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刘美宏随身携带着一个药箱,一接到患者的电话,他便立马背上药箱,骑上摩托奔赴现场。

   村医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他们用专业和奉献守护着村民健康,成为村民们的“健康守门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医疗需求在不断提高,构建新的乡村医生队伍人才秩序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村医们用他们的淳朴情怀,坚守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我们的职责就是用心守护好村民们的健康。”刘美宏说,当下村卫生站和村医的作用,更多的是预防本村老年人突发疾病,提供便民服务。

   在浮东村,就诊患者基本都是老年人及儿童。老年人出行不便,需要上门服务,不管白天黑夜、雨天晴天,如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为村民服务。“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刘美宏告诉记者,村医是最接近农村患者的人,他们的出诊速度关系着病人的命运。

   2015年6月的一天晚上,村民刘伯突然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家人赶紧打电话给刘美宏。接到电话后,他立刻赶往刘伯家中。当他进一步询问情况后,发现刘伯疑似消化道出血,于是赶紧让其家属通知上级医院转诊。由于患者妻子晕车,刘美宏全程陪同刘伯转诊,把他送至上级医院安顿好后,他才回到家中。“打开手机一看,已是次日凌晨三点多。”

   遇到突发病情,村医发挥着专业能力,尽力挽救生命。

   刘美宏仍清晰地记得,几年前,村民刘姨在洗澡过程中因浴室过于封闭、沐浴时间过长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不省人事。赶到现场后,他立即把病人转移到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一边对病人采取急救措施一边让家属拨打120,为病人的治疗赢得了时间,通过医院救治最终转危为安。

   “为民服务,更要与广大村民打成一片。”这是大埔县百侯镇白罗村卫生站村医罗国勇的人生感悟。

   村民健康意识提高了,自觉前来检查身体情况的人也多起来。每当那个时候,卫生站便成了村医与村民唠家常的场所。“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要多去散散步,走一走。”如同身边好友,罗国勇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

   村民少跑腿,小病不出村……这样的场景不断在梅州乡村上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19:5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7 19:55 编辑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 “叶帅故里·大美梅县”

“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的梅县新城。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宪梓公园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如今的茶仔园,已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桃花源”。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跑友组团打卡“最美跑道”。沈威 摄

   租住在梅县区程江镇古塘村茶仔园的山西人赵丽华近期惊喜地发现,这座城中村正悄然发生变化,坑坑洼洼的烂路变成了崭新的柏油路,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小公园,“晚上这里热闹得很,周边小区居民都会过来散步纳凉。”

   茶仔园外,越来越多梅县居民与赵丽华一样,见证并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变”与“新”:

   亲水公园、潮塘古梅、梅花山公园完成改造提升,沿江“最美跑道”建成使用,一批市政道路、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停车场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东西部快线加快建设,外联内畅交通体系逐步构建……

   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随着“十个一批”城建民生工程滚动实施落地,城市提质扩容脚步不断加快,“叶帅故里·大美梅县”的未来,让人憧憬无限。

   ●南方日报记者 黄韬炜

   通讯员 冯森达 王雅

   从细处着手“微改造”

   让“城中村”变“城中景”

   “这里闹中取静,每天睡到自然醒,再出来公园遛狗、跳操、跑步,自在、舒服!”茶仔园小公园内,赵丽华正看着手机屏幕里的领操视频、跟着动感的音乐跳操。旁边的健身广场同样热闹,孩子追逐嬉戏,大人健身闲聊。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到处是杂草,环境卫生十分差”“池塘也没有围栏,小孩在这里玩耍很不安全”“那边都是竹林,听说还有蛇,大家都绕着走”“你看现在多靓,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文化墙绘也很趣致”……见到笔者来访,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村子的变化。

   古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晓介绍,茶仔园属古塘村第三村民小组,是梅县新城的城中村。其中建筑多为“火柴盒”式楼房,主要兴建于2000年以后,装修外观风格各异,部分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瓦房,多为危破建筑。基础设施方面,主村道较为狭窄,电线杂乱无章,部分道路缺乏路灯、停车场。

   对于城区居民来说,城中村或许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对于生活其间的村民来说,这里却是倦鸟的巢、是游鱼的池。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难度不小,却承载着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也是他们最为急切的需求。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去年,以古塘村被列为梅县区第一批‘1+N’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项目为契机,一场全民参与的“微改造”拉开了帷幕。

   “改造开始前,我们领着村民到龙子岗、南口南源世第以及大埔西河等地先看先学,让村民们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陈晓说,在了解村民需求、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该村对茶仔园古民居建筑立面、背街小巷、祖屋周边、管线改造等进行重新规划,并参考龙子岗改造的成功经验,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核心、“微改造”为突破口,以党建带动、文化促动、部门联动、群众主动、资源撬动“五轮驱动”模式铺开茶仔园改造。

   细处着手“微改造”,“城中村”变“城中景”。

   如今的茶仔园,已从过去“散乱污”集聚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桃花源”,在改善当地村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又一休闲好去处。

   同样,一批批“微改造”项目也在全区老旧小区如火如荼铺开。

   在梅县区宏业A4小区,随着改造工程的竣工,用水难、停车难、卫生差、设施旧等一个个困扰住户多年的问题被逐项解决,导致小区失管恶性循环的病灶被清除,住户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主观能动性日益增强,小区业主们还自发筹资9.77万元,实施下水道清理和视频监控安装。

   今年,该区正全面推进惠及202栋3082户群众的48个老旧小区及周边道路改造提升工程,让老百姓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民生为本抓项目

   打造“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美丽城市

   盛夏清晨,朝阳洒落在梅江河畔,河面泛起粼粼波光。红花绿植掩映的岸边,蓝红相间的“最美跑道”沿河岸线蜿蜒,市民或匀速慢跑、或三两结伴快步健走、或带孩子在小公园玩耍嬉戏。蓝天白云之下,一幅生态和美的城市画卷在梅县区徐徐铺展。

   “从年初沿江跑道启用到现在,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会坚持跑上一段,跑道搭配江景,一天的劳累都消除了不少。”对于健身设施的提升,附近居民麦女士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沿河而上,漫步去年底建成启用的梅县区亲水公园·生态休闲带二期同样惬意,不少市民正在亲水栈道与家人、朋友散步闲谈,一旁的观景平台上,游客正拿起手机留下天水一色的美景。

   “一边绿草茵茵,一边碧水潺潺,在这里带娃散步好不惬意。”附近居民罗女士说,如今每天一吃完晚饭,两个孩子便吵着闹着要去河边散步玩耍。

   如果说,一座城市,有了水便有了活气,那么有了山便有了灵气。

   在梅花山森林公园,绿道两旁花开正盛。微风起时,花瓣飞舞,暗香浮动,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给静谧的公园带来灵动的气息。树下,孩童在花丛之间追逐嬉戏,画客沾上朱红落下繁星点点,游人举起手机定格眼前美景。

   近年来,梅县区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美丽梅州·美好家园”活动,投入数百万元实施梅花山森林公园“种梅添花”惠民工程,在公园各处组团式种植梅州本地梅花品种潮塘宫粉、桃红宫粉、朱砂,以及绣球紫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等,将梅花山打造成“四季有景、月月有花、梅花飘香”的森林公园。

   为加快建设“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的美丽城市,梅县区还先后启动了宪梓公园、福柚山郊野公园建设,以及金鸡公园、福柚山郊野公园规划编制,利用边角地、插花地、闲置地规划建设社区公园,推动城区周边林分改造,打造更多城市“绿肺”。

   走进位于扶大高管会三丰村的宪梓公园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有序作业,加快推进地板铺贴、背景墙装饰、登山道照明等工程建设。

   扶大高管会城建办主任古红义介绍,宪梓公园占地485亩,园内规划建设广场、牌坊、曾宪梓博士铜像、登山步道等设施,项目总投资3600多万元,将为西片区居民打造一个“家门口”的休闲健身好去处。

   “前段时间暴雨不断,影响了部分进度。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我们正抢抓工期推进项目建设,预计于8月完工。”施工现场负责人吴学颜说。

   在宪梓公园一侧经营士多店的蓝敬友,见证了这座公园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两年前看着项目部搬进来,看着公园一点一点建起来,大家都很期待,盼着早点建成启用,我们的生意也肯定更红火。”蓝敬友笑道。

   用绣花功夫精管理

   为城市装上“智慧大脑”

   “阿叔阿姨,抓紧把摊档收起来,不要占道经营”“靓仔,你的摩托停在了消防通道上,麻烦挪一下”……走进梅县区新城办智慧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执法人员眼盯智慧大屏,手持麦克风隔空喊话,对辖区占道经营、乱摆乱卖、车辆违停等违规行为进行劝阻。

   智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以科技赋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入新动能。

   去年8月,梅县区新城办建成并启用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据介绍,该平台涵盖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小区管理、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重点人员管理等城市治理职责,对发现、上报、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等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全覆盖运行,整体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我们整合了雪亮工程、数字城管等资源,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治理难题进行重点管控,目前监控摄像头主要覆盖到人员流动较大的街道、市场、小区、校园等地。如果平台喊话劝导无效,工作人员将抓拍监控画面,协调城管、交警等职能部门人员到现场处置。”新城党工委副书记邹敏说,新城办成立了一支由社区网格党员、城管队员、应急队员等组成的网格应急处置队伍,推动问题在网格内解决,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处置结果的闭环。

   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除了信息化支撑,还需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全区干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起管理合力。首要的就是要明确好各自的“责任田”,“网格化”便是其中的有效途径。

   当前,全区共划分280多个网格,依据网格体系建立网格管理服务队伍,将区领导、区直各单位、镇(办事处、高管会)、村(社区)以及村民小组等四级单位及干部群众划分到每一个网格片区,以绣花功夫实现城市善治。

   “我们将点位细化到人,每个点位定人定责,形成全面掌握信息、及时反映情况、迅速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打造网格内个性化服务、规范化运行、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工作管理新模式,努力让城市更宜居、群众生活更美好。”梅县区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说。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交通秩序优良,血脉才能畅通,城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前期创新设置限时停车30分钟“绿色停车位”,提高停车位利用率,缓解群众短时停车需求的基础上,今年,梅县区交警部门将宪梓大道、府前大道、人民南路等12条道路确定为停车秩序严格管理路段,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进行严查严管。

   “与非严管路段提前十分钟通知车主挪车不同,我们将在12条严管路段采取现场查纠、非现场抓拍等方式严查违停。”梅县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罚款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希望广大车主守法出行、规范停车,共同维护好梅县城区道路交通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19:5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7 19:58 编辑

    ■相关

   梅县区东西部快线齐头并进

   “通车!”近日,作为梅县区西部快线重要节点之一的周车大桥钢栈桥顺利验收通行,标志着周车大桥临时施工通道、施工资源运输通道全面打通,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笔者在周车大桥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施工钢栈桥已横跨江面,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收尾检查。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周车大桥钢栈桥桥面长57米、宽9米,是梅县区西部旅游快线项目中最先竣工的一座钢栈桥。

   “周车大桥钢栈桥通车后,可以作为施工主通道和平台,将为运输设备和原材料等提供便利,也标志着项目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中电建梅县项目三工区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杨垒说。

   据悉,西部快线是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主线起于济广高速连接线梅西镇出口,后经梅西镇、大坪镇、南口镇,终点位于程江槐岗,在车子排村至终点设置绿道,在大坪镇设置大坪支线。项目全长31.714km,共设桥梁13座、隧道1座、驿站8个,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18.6亿元。

   梅县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快线于2021年12月动工建设,预计于2024年12月建成通车,将串联梅西镇、大坪镇、南口镇、程江镇、梅西水库管理区5个镇(管理区)14个村,惠及沿线12万人口,极大缩短梅县区西部片区与城区的路程。

   这头,西部快线建设如火如荼,那头,东部快线同样加快建设。

   作为梅州通往福建武平、永定的重要出省通道,以及梅县区东北部连接松源镇、松口镇、桃尧镇、雁洋镇及蕉岭县的重要道路,东部快线既是梅县区谋划的省、市重点工程,更是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承载着当地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一直备受关注。

   “单程起码90分钟以上,坐公交车还要两个多小时,而且山路十八弯,一趟下来已经累得够呛。”由于工作原因,松源群众何富才每周都要在梅城和松源之间往返,为了节省开支,常常选择和同事拼车,“盼望了多年,通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东部快线全长67.66公里,总投资约33.28亿元,全线分为七个施工标段。”梅县区公路事务中心计划工程部工程师卢荣坤说,第五、第六和第四标段已先后开工建设,约完成在建标段的55%,目前,该中心正举全中心之力,攻坚克难,按计划节点加快推进建设,第一、二标段工程也将于近期启动建设。

   18.6亿元、33.28亿元,对于山区县(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这背后,是梅县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以高品质交通基础设施回应民生诉求、助力苏区振兴的生动实践。

   剑英大道延长线、进城大道、公园南路、怡景路等主干道建成通车;困扰市民出行20多年的人民南路“断头路”全线贯通;梅龙高铁加快建设,瑞梅铁路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东西部快线全面推进……俯瞰梅县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正加快构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19:5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7 20:06 编辑

万亩良田有了“田管家”

五华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重点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五华创新托管服务,开发全市首个“网约机”微信小程序。汪思婷摄
五华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受访者供图
截至目前,五华县累计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3.85万亩。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得益于村干部和村民“合伙开荒”,黎洞村将土地托管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让撂荒地变成良田。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年纪大,地种不动了,怎么办?”“年轻人不想回来,地没人种,荒了好几年。”“每年要买种子和肥料,还要雇农机,投资大效益低,这地就快种不下去了。”……

   如今,在五华县,“谁来种地”这个时代之问有了答案。

   五华县以被列为广东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重点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目前,全县累计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3.85万亩,服务小农户9229户。

   手机点一点、“田管家”上岗、大农机下地,这是五华县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的一个生动写照。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三农”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五华县如何布局“落子”?日前,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托管班”如何让农户当起“放心掌柜”。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20:0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7 20:14 编辑

   小农户种地有烦恼

    地谁种?怎么种?

   种了大半辈子地,55岁的张庆友有点干不动了。

   张庆友家住五华县棉洋镇黎洞村,“我们种了一辈子地,见不得地荒,但无奈没有劳动力。”

   “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了,加之地块零碎、效益低,村里荒掉了近600亩田地,相当可惜。”黎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爱发说,种田的担子很大一部分压在了留守的妇女、老人身上,甚至一度出现撂荒地。

   “孩子也不会种地,他们觉得种地是苦差事,又赚不到钱,都不想回来干农活。”张庆友感叹,“这地没人种,就只能荒了。”

   同样在安流镇吉程村,陈俊宽也扛不起锹了。“前几年还可以将这些耕地照看过来,但这两年明显感觉体力不行了。”陈俊宽说,除了自己辛劳耕作之外,还得租赁机械,花钱费力又赚不多。

   事实上,陈俊宽的种地烦恼在五华县并非个例。

   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种起来不划算,这是小农户在近年种地过程中的深切感受。一方面,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问题突出;另一方面,一家一户“零耕碎种”,人手不足,地块小,小农户放弃种地、耕地候鸟式经营、低价转包经营等问题凸显。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是乡村振兴中急需破解的问题。

   破解农业发展难题,五华县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改革已经到来。

   “解决好‘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是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头等大事。小农户经营成本高、机械化使用率低,既管不了耕地,也管不好耕地,导致土地变荒地。”五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德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快发展全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所谓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是指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耕整地、播种、育秧、插秧、施肥、浇灌、植保、收获、烘干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

   “通过单环节服务、多环节托管、全程托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解决了‘无人种地’问题,有效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张德祥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简言之就是“你的地,我来种,减成本,增收益”,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这个时候,“田管家”——农业托管员应运而生。陈俊宽的侄子陈伟宏,是全县456名村级托管员中的一员,被乡亲们亲切地唤作“田管家”。尽管是一名“95后”,种粮却是行家里手,如今,陈伟宏已是五华当地的“新农人”代表、乡村振兴带头人。

   “这个农业托管让我从‘农忙’变‘农闲’,我侄子帮我解决了种地烦恼。”陈俊宽说,第一次体会到“坐享其成”的感觉,“以前农忙的时候,恨不得分身,现在把土地托管出去,不用下田,不用操心,省时省力还有收益。”

   农户心里有本账

   乐意当“放心掌柜”

   当前,五华县早造水稻陆续成熟,即将进入收割期。陈伟宏一早电话响不停,都是订单电话,“目前早造收割的订单有八千亩左右,复耕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出村、进城,这是不少农村青年的选择。当同龄人都在走出去时,25岁的陈伟宏却选择“归巢”,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五华,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农业托管员。

   2019年底,陈伟宏购置并整合家庭农场原有的40台农机,成立了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我们的服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保姆式’,提供耕、种、管、收全流程‘一条龙’服务,另一种是‘菜单式’,需要啥服务点啥,提供单环节或多环节托管服务。”陈伟宏说。

   去年开始,陈伟宏带领成立的农业服务公司签订了一万余亩面积的水稻托管合同,服务五华县5个乡镇周边1000余户村民。

   与此同时,团队还大面积收集荒地全程机械化种植。“有条件的村将丢荒、弃耕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交由托管组织全程托管、复耕复种。”陈伟宏说,目前承包种植了300多亩的撂荒地,其中就包括张庆友所在的黎洞村。

   站在田埂上,张庆友感慨道:“终于又闻到水稻清新的气息了!”得益于村干部和村民“合伙开荒”,黎洞村将土地托管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张庆友家中的4亩田地成功复耕。

   是自己种,还是托管出去?村民心里有本“明白账”。

    “每亩地打田只收60元,比市场价低五成,而且他们专业靠谱,工作认真。”农户邹丽娟把700亩稻田托管出去,自己当起了“放心掌柜”,“我还省去了额外的人工费和农机手费用,省时省力。”

   五华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股负责人吴志平介绍,以水稻种植耕、种、防、收四个环节为例,五华县实施全托管后每亩平均能降低成本约200元,提高了亩产水平和农户、经营主体耕作积极性。

   据测算,通过大型农机作业,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20%,飞防作业可以提高效率300—600倍,数据体现了土地托管带来的综合效益。吴志平说,农业托管服务提高了机具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当前,五华县初步形成“县级托管服务中心+镇级托管服务站+村级托管员”的三级协办体系,即1个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16个镇级托管服务站、一支456人村级托管员队伍。

   今年5月,五华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正式建立运营。“中心相当于‘老大哥’的角色,统筹各个服务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托管服务的收费标准指导。”该中心负责人黄文聪说,依托服务体系的资源,整合服务需求,推进托管服务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匹配。

   创新托管有妙招

   一部手机实现“掌上种地”

   农事繁忙,怎样才能更快速、更精准地找到“田管家”呢?

   五华创新托管服务,开发全市首个“网约机”微信小程序,通过对农服组织和农机的统一调度,让农户就近找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烘干”等农业生产单环节、多环节、全流程托管,这种“一键式”的便捷服务目前已试运行。

   不少农户感叹,“没想到,农业耕种也可以像‘滴滴’打车一样,实现共享服务,专业方便快捷。”

   从事农机服务17年的李汉林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给农户的农田松土、收割都没有计划,一般是做到哪里算哪里,有了这个小程序后,通过接单,我们心中就有计划,我感觉非常好。”李汉林说,如今真正实现了“掌上种地”。

   同样感受到便利的,还有广大农户。“从翻地到收割都可以提供托管服务,而且价格透明,还可以实时追踪进度,相当便利。”农户李思炎向记者演示了“网约机”的操作方法,不一会儿,农事服务的订单便形成,农户可以在操作界面上看到费用预算。

   “目前,五华已有6家服务组织进驻‘网约机’小程序,且均匀分布在县内各区域,农户有需要便可以就近找到服务。”吴志平说,“网约机”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线上下单、合同签订、作业监管、服务验收、费用结算等。

   但李汉林坦言,在应用推广中,“网约机”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种植户年纪偏大,智能手机使用率低。”

   因此,五华县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户对“网约机”的知晓度和使用率,目前动员培训会19场次,培训1100多人次。“农户可以自己下单,也可以找当地的村级托管员、村干部帮忙下单。”吴志平说。

   如今在五华,“你在外放心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已成为现实。

   自五华县2021年开始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工作以来,托管模式的实际效果如何?张德祥认为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验证。

   一是会不会与民争利?能否真正还利于民?“连片的农田托管出去,效益和土地经营权仍在农户手里,托管模式可以说实现了三方受益,一是增加了农民收益,二是减少撂荒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三是社会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也有提升。”张德祥说。

   二是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张德祥认为,托管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切实解决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将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有效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截至目前,五华县累计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3.85万亩,服务小农户9229户,进一步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20:1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7 20:23 编辑

   ■数说

   数看五华农业托管服务

   全县建成县托管中心1个,镇级托管服务站16个,村级托管员456人

   建立河东、横陂、安流三个水稻全程托管示范基地,总面积约1500亩

   全县整合统筹旋耕机1016台,插秧机50台,无人机52台,收割机143台,烘干机11台,建立27家农机服务组织名录库1个、五华“网约机”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1项

   累计召开动员培训会19场次,培训1100多人次

   全县累计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3.85万亩,服务小农户9229户,其中已落实2021年水稻实施补贴的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95万亩,财政补贴资金约149万元

   全县水稻生产机耕率98.35%,机收率88.37%,统防统治覆盖率49.11%

   ■一线实践

   “这地总要有人来种,

   那就让年轻人来!”

   “种地找小陈!”龙村镇农户邹丽娟站在田埂上看着,“水牛换成‘铁牛’,无人机打药,从种到收用的都是新科技。”

   邹丽娟口中的“小陈”,就是陈伟宏。“别看他年轻,人瘦瘦黑黑的,但他农校出身,还带了一帮年轻的帅哥下乡一起干,年纪虽然小,但是做人踏实,我信得过。”邹丽娟眼中,这帮年轻人非常能吃苦。

   陈伟宏介绍,当决定回到家乡大干一场时,他发动了身边十几个朋友回来一起开农机种田,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服务团队,“团队平均年龄为25岁,最年轻的是‘00后’,如今成员有20多名。”

   27岁的彭华山是服务团队的一员,无论是插秧、打田、播种,还是打药、施肥、收割,他样样在行。“现在有底薪保障,服务费用则按亩计算提成,年收入有十余万元。”彭华山在陈伟宏的带动下从事托管行业,直接在“家门口”就业。

   “新农人‘新’在哪里?我觉得就是要让年轻人来。”陈伟宏说,跟老一辈农人相比,如今在种植、田间管理环节更加注重农业机械化。

   马达轰鸣,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邹丽娟竖起大拇指:“以前几十人干一天,现在1小时作业50亩,真厉害!”

   不仅仅是植保无人机,收割机、插秧机、灌溉设备等一应俱全。“我们创建了一个800亩的水稻全程托管示范基地。以基地为样板,整村推进生产托管,大面积快速作业,效率更高。”陈伟宏说,单价放低后,每造水稻的收益能提升30元左右。

   此前,团队接手生产托管业务还会帮忙开沟引渠,大面积收集荒地全程机械化种植。“公司承包种植了200多亩的撂荒地,一部插秧机一天可以插秧30亩到50亩。”今年,陈伟宏还盘活撂荒地100亩,扩大种植面积。

   去年开始,陈伟宏带领成立的农业服务公司签订了一万余亩面积的水稻托管合同,服务五华县5个乡镇周边1000余户村民。不仅如此,团队现在还承接了安徽的稻田托管业务。

   陈伟宏说,干专业的事需要专业人才。“公司这两年打算扩大规模招聘农学专业的年轻人才,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培训,提高各方面的管理能力。”他打算将托管业务拓展至全县各乡镇及邻近地区,持续做大做强农企合作服务品牌。

   “这地总要有人来种,有人来管,那就让我们年轻人来!”陈伟宏的种粮路正在不断探索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20:2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7 20:28 编辑

梅州:复耕复种“新”力量|土地不撂荒 发展有希望

   雨后的山路,泥泞相伴,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大埔县绿仙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志伟却不这么认为。趁着雨后天晴,他计划前去查看公司撂荒耕地水稻的生长情况。

   “撂荒耕地大部分在偏远地区,很多道路都是羊肠小道,没有实现水泥硬底化,这一段算是很不错的了。”半个月前,梅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下称“新阶联”)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陆续开展,谢志伟眼前约70亩撂荒地,拥有了众多认领者。而他,成了这片撂荒地的“接单员”和“服务员”。

   土地不撂荒,发展添希望。守牢粮食安全,梅州多措并举,广泛发动民营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凝聚新阶联会员力量,以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小切口,赋能乡村振兴。

   目前,主题活动在梅州各县(市、区)已逐步铺开,五华、蕉岭、大埔、平远等县(市、区)集约认耕的近千亩撂荒地开耕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新阶联会员通过个人项目的形式,推进土地流转、集约,为全市解决了8746亩土地的改造再利用难题,其中复耕复种撂荒耕地2248亩。


   撂荒耕地往往地理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复耕复种难度大,需要多方合力进行复耕复种。图为大埔县银江镇明德村复耕复种地块。 受访者供图

   力量联合

   群策群力解“谁来种”难题

   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一亩地的成本需要多少?在泡茶闲聊之余,谢志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长期撂荒的耕地,通常需要进行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壤肥力,少则支出上千元。

   “目前大部分撂荒地位于偏远地区,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为此,谢志伟特地采购数台挖掘机进行撂荒地的平整,以此来降低复耕复种成本。“肯定要从源头控制复耕复种的成本,不然企业复耕复种越多撂荒地,压力就越大。”

   作为广东粮食主产区之一,梅州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8.3%、8.9%。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梅州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灌区现代化改造,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毋庸置疑,守牢粮食安全,梅州必须向撂荒地动刀,特别是全市撂荒耕地中超过75%的山坑田。

   从当前的探索实践来看,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中,梅州充分用好驻镇帮镇扶村力量、发动干群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成效初显。

   然而,距离10月20日前全面完成连片3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全面完成省下达梅州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5.1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113.69万吨以上、大豆播种面积6.08万亩以上的硬任务,梅州仍需发力,联合更多力量进行“啃”荒。

“我们农业企业肯定是支持撂荒地复耕复种的,但是农业往往是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我们也不敢一下就扩大生产规模,要兼顾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种粮大户表示,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好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前端问题,即解决好谁来种的难题。

   一方面,农户小农意识强,宁愿丢荒也不愿流转,另一方面,土地贫瘠零散、经营效益差,土地流转企业不想接。如何在矛与盾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梅州各界均在探索实践。

   民营经济和新阶层领域涵盖广泛、人才资金智力密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突出引路引领,梅州市委统战部、工商联积极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新阶层人士深刻认识复耕复种对于唤醒沉睡土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4月16日,一场聚焦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专题座谈会召开,与会人员正是来自梅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全市新阶联组织代表。短暂的会议,探讨的是如何凝聚新阶层人士的智慧,助力解决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难题。

   “策划通过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对接镇村,以流转撂荒地+订单农业+认耕众筹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以集约化、项目化思路,切实实现撂荒耕地连片复耕。”梅州市新阶联会长刘榆厚介绍,新阶联会员着力发挥行业优势、资源优势、智慧优势和群众首创精神,积极开展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


   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中,会员企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通过项目化形式进行耕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 南方+ 黄培强 拍摄

   具体而言,便是以资源整合方式,通过会员集约认耕撂荒土地,交由农业龙头企业会员统一实施复垦耕种,以低于市场价回馈认耕会员优质有机丝苗米,达到集中连片解决镇村农村撂荒地复耕复种问题以及降低实施企业前期撂荒地开垦复耕成本。

   “这样一来,我们企业就成了接单员,负责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前期工作,统一实施复垦耕种。”谢志伟认为,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的开展,带来稳定的订单,给予复耕复种实施企业“啃”荒信心。

   资源联用

   代耕代种解“怎么种”难题

   撂荒耕地往往地理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复耕复种难度大。解决好“谁来种”是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关键一步,而怎么种、种得好不好,则决定着撂荒耕地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耕种。

“要检查好烘干设备,保证正常运作,未来还要持续加大粮食烘干作业能力。”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的仓储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的日常检查。公司董事长邓琪着重对接下来的夏稻收割和仓储工作进行安排。

   “要保证粮食种得好、储存得好,尤其是现在雨水较多的季节,部分农户解决不了的稻谷晒干问题,我们可以用好企业的资源进行烘干作业。”邓琪表示,从种植到收成,每一步都需要专业的管理,如此耕地才能产出更多粮食。

   深究撂荒耕地形成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不乏“耕田种地不赚钱”观念的影响。而在邓琪看来,不能进行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同样是影响收成的重要因素。

   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中,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工作为什么要交由农业龙头企业会员统一实施?关键在于资源整合,资源联用。

   作为梅州市新阶联常务副会长单位,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历经36年发展,已成长为一家集水稻种植、粮食烘干、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储、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全省具有优势领先地位。

   如何把会员单位的企业资源用好用活,梅州市新阶联在梅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指导下,坚持产出思维和效益优先导向,统筹考虑耕种技术实力、市场资源、管理体系和发展后劲等要素,推动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成为撂荒耕地代耕代种实施单位。

   与此同时,梅州市新阶联网络人士分会充分运用自身形式多样的新媒体矩阵,加大“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的宣传效果,倡导会员企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通过项目化形式进行耕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

   “我们着力协调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提供连片撂荒地信息,企业通过考察确定地块后,由所在地镇村做好群众工作进行集中流转,并为企业进驻复耕创造良好的条件。”刘榆厚介绍,全市新阶联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首期认耕撂荒地块设在城北镇扎下村,目前已由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实施复耕。

   “我们代耕代种并负责日常管理,有什么优势呢?不仅可以从种子的品种、农药、化肥等农资的使用上进行全方位保障,还能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带来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和产出效益。”邓琪表示,依托大机械优势、标准化作业优势、可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农民不会种田、效益低的难题。

   成果联享

   善始善终解“谁受益”难题

   6月15日,梅州市新阶联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梅州举行。其间,梅州市新阶联广泛发动会员认耕,并颁发认耕证书,仅市新阶联内部会员第一期个人认耕就达50亩。


   6月15日,梅州市新阶联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梅州举行。 受访者供图

   6月27日,大埔县在银江镇明德村岭下开展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大埔县工商联、大埔县新阶联等单位领导班子主动带头认耕撂荒地近20亩,第一期认耕约70亩

   “认耕回馈产品相对市场价更有吸引力,参与会员也得到了切实的实惠。”刘榆厚表示,未来将构建更有利于各方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人士、新阶层人士参与复耕复种的潜力和动力。

   合理的利益结构是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的动力之源,建立经济联系,扎牢利益纽带,才能更好地避免复耕复种后的再次撂荒。

   土地资源盘活,企业资源加码,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不断朝着资源联用的方向推进。坚持“企业收益让一点、认耕实惠多一点”原则,综合权衡各方得失,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明确了相关工作机制。

   根据协议,撂荒耕地由属地镇村做好群众工作进行集中流转,认耕者众筹每亩认耕费用2400元,收成后即可获得300公斤优质有机丝苗米。

   “按稻丰优质有机丝苗米市场参考价每公斤约16元至20元计,每亩认耕收益约4800元至6000元。”一认耕者表示,参与“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既可以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还可以满足自己日常购米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

   从生产和经营两端发力,着力破解土地流转碎片化、农业经营小型化、农事服务单一化三大难题,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着力推动土地集约,推广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精深加工、仓储销售等现代服务,并结合复耕复种企业自身品牌优势,打通生产销售的壁垒,实现成果联享共享。

   “盘活撂荒耕地,可让群众继续享受种粮各类补贴,认耕者又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实施企业亦能扩大种植规模,增加适销有效供给,拓展特色高效供给,擦亮品牌形象,释放品牌效益。”邓琪表示,群众还可以到基地进行务工增加收入,解决部分农村闲置劳动力。

   在提升产业链条、产业效益上下功夫,下大力气解决“标准、品牌、平台、政策”等问题,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还不断提升商品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发挥行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智慧优势,形成“产地+市场”“技术+平台”“惠农+产业”的乡村产业链条。

   “后期,我们将结合企业种植业务,考虑推出套餐。比如有些撂荒地认耕者是不需要那么多米的,我们就换成其它等价的农产品。”谢志伟说,产品种出来卖得出去,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记者观察

   复耕一亩地 做实一链条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亦如此,单靠政府部门或者企业、个人推进,成效明显但仍有优化空间。只有把众多力量串联起来,分工明确又形成一个整体,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才会出现“1+1>2”的成效。

   积极推进全市工商联、新阶联会员及广大民营企业家共同开展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认耕活动,全市新阶联会员通过个人项目的形式,推进土地流转、集约,为全市解决了8746亩土地的改造再利用难题,其中复耕复种撂荒耕地2248亩,在全市形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新”力量,这是创新之举,亦是务实之举,实现了力量联合、资源联用、成果联享。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从本质上看,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认耕活动是深化市县镇村“农情”的再认识,是坚持产出思维,用改革办法推进梅州乡村振兴的有效探索。

   当下,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在梅州各县(市、区)逐步铺开,大有“复耕一亩地 做实一链条”的发展趋势,将企业和农业产业串起来,将农业产业链的前中后端联起来。

   而这,离不开一个字:实。

   举措要落实,确保多方利益共生。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新阶层人士以实际行动解决撂荒地问题,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互利共赢、可持续的机制,在“产地+市场”“技术+平台”“惠农+产业”下功夫,要“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横向整合社会生产要素资源、纵向整合乡村振兴资源,解决撂荒耕地“无人种、无人管”问题,避免“撒胡椒面”,切实推进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

   成效要抓实,确保主要任务不变。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认耕活动的开展,落脚点始终要落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以产兴村、以产留人,建设产业强村,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就必须始终产出思维和效益优先导向,始终凝聚新阶联人士的力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整体建设,把“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打造成可持续开展、可推广复制的新阶联统战工作“梅州样板”。

   原标题:

   复耕复种“新”力量

   梅州广泛发动民营经济和新阶层人士参与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20:52:22 | 只看该作者
丰顺县坚真纪念馆挂牌 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罗敏王庆利参加揭牌仪式

   本报讯 (记者林玉莹 特约记者郑坤)昨日,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丰顺县坚真纪念馆举行。省妇联副主席罗敏、市委副书记王庆利参加揭牌仪式并讲话。

   据了解,今年5月,全国妇联新增命名10个场馆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市丰顺县坚真纪念馆入选。

   罗敏指出,李坚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老红军战士、中国妇女运动先驱,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妇女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丰顺县坚真纪念馆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丰顺的光荣、梅州的光荣,也是广东妇女的光荣。她希望丰顺县坚真纪念馆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史故事、讲好红色家风故事,推动坚真精神薪火相传。同时希望各级妇联用好丰顺县坚真纪念馆这一红色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妇女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王庆利指出,丰顺县坚真纪念馆是我省首个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场馆,充分体现了全国妇联、省妇联对梅州苏区的关心厚爱和深厚情谊,必将对推动我市妇女事业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坚真纪念馆要以此为新起点,深入挖掘坚真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馆藏资源,开发和丰富坚真题材课程,创新传播手段,不断放大全国基地示范效应。要积极培育一批甘于奉献、敢担重任的文化骨干,讲好党的故事,讲好坚真故事,讲好党领导下妇女事业发展的故事,使坚真纪念馆真正成为全国妇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和生动课堂。他希望丰顺县紧抓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重大机遇,加大对基地提档升级的支持保障力度,切实打造激发妇女爱党爱国热情、凝聚妇女磅礴力量的心灵家园和精神高地。各级妇联组织要利用基地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教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妇女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切实把感恩党、感恩新时代的真挚情感转化为奋斗建功的实际行动,凝聚起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的强大巾帼力量。

   揭牌仪式后,领导和嘉宾一同参观了丰顺县坚真纪念馆。

   来源: 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