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救援人员逆流而上,赶去救助被困群众
6月18日,桥头镇群众被困家中,英德市公安巡特警大队迅速救援,副大队长龙冬林以背为梯,解救群众;下太镇下太社区党支部书记邓诚恳得知辖区路段发生大面积塌方,连夜赶赴现场设置相关警示标志,防止次生灾害和事故发生;东华镇发动救援队员、党员干部600余人次,转移受灾群众1016人;英德市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全体动员投身英德抗洪抢险工作第一线;英德供电局成立党员突击队和青年抢修队,不分昼夜开展电力抢修;英德市侨界组织桥接青年突击队积极参与抗洪救灾……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近段时间以来,在英德各镇街,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冲锋陷阵”,他们共同构筑起英德防汛救灾的“红色堤坝”。
【一线直击】
“来,趴我背上,背你上车!”
英德紧急转移城南片区群众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连日来北江水位高涨,加上英德市区集雨量大,其城南片区易造成严重内涝。6月21日下午,英德发布《关于英德市区城南片区人员转移的公告》,党员干部闻汛而动,投身转移工作中。
一路敲锣上门通知群众转移
“阿叔,城南片区将有内涝,请尽快和家人转移。”当天下午,公安、城综、英城街道办等单位出动200名工作人员,一路敲锣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帮助英城城西路以西、浈阳路以南、英州大道以东、南山以北范围内,楼房在三层以下(含三层)的群众进行转移。
17时,群众林先生向工作人员救助:家中还有三名老人没有安全撤离。公安、英城街道工作人员迅速出动,慢慢搀扶老人上巡逻车,并送至转移点。“感谢公安和英城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帮助,不然我不知怎样将三名老人安全带离。”林先生说。
在群众搭乘大巴转移过程中,一名坐着轮椅的老人难以上车,家属又无力抬动他,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前帮忙。“来,趴我背上,背你上车!”一名工作人员在车门前弯下腰,其余人小心地将老人扶起,慢慢抬至工作人员背上,然后背上大巴车,安全转移至安置点。
转移安置群众住上“临时家”
由于汛情形势严峻,英德将新升级改造后的体育馆作为临时安置点,接纳从英德城南社区及部分乡镇转移安置过来的群众。6月21日晚,记者在该市体育馆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来回穿梭,为群众提供服务。“阿伯,身体有没有不舒服,要及时跟我们医务人员说。”“大家过来排好队领东西吃,需要多少领多少,不要浪费。”......安置点为群众准备了床、枕头、被子、食物和水等物资物品,志愿者将物资一一派发给转移群众。此外,安置点还设置了医务室,为身体不适的群众诊疗。
英德市体育馆内,一名小女孩坐下来吃着小蛋糕
市民曾先生说,今天下午3点便接到了居委会的转移通知,他立即收拾钱包、身份证、户口簿等财物证件,与家人坐上转移大巴到安置点。“这里有水也有食物,有需求的话可以随时向志愿者提出,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场所。”曾先生说道。
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场有一百多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分别来自团英德市委、英德教育局、民政局等七个部门和英德市志愿者协会及其他社会志愿力量。
截至21日24时,市体育馆安置点已安置1384人
此外,团英德市委还联系到省内其他地区的5支应急力量支援英德。团英德市委书记陈定佳介绍,英德团委积极响应防汛任务,迅速组织志愿力量,联合壹基金和亮石志愿者协会,紧急协调了2500箱饮用水支援英城镇、大站镇、英红镇等灾情严重地区,本批水将覆盖受灾群众约6万人。同时,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抗洪救灾,生产自救。
截至6月21日24时,英德市体育馆安置点已安置1384人,其中白沙村264人,江湾村362人,城南居委632人,南山103人,其他23人(灾区自来),其余需转移人员已在工作人员帮助下自行转移。
【记者】焦莹 陈咏怀
【通讯员】苏思慧 郭文强 李宝燕 胡清华 王若琳 陈小情 胡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