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4万招不到技术工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5-16 15: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5-16 15:42 编辑

月薪1·4万招不到技术工


光明网评论员:月薪1.4万招不到人,是来自市场的提醒

   光明网评论员:临近毕业季,1076万高校毕业生规模创下新高,再度引发全社会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面,是制造业用工紧张、招工困难。人社部27日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职业排行显示,100个职业中有36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24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有媒体报道称,月薪1.4万都招不到机械专业学生。

   上述1.4万都招不到的机械专业学生来自于985高校,早已被其他大厂以“年薪二十几万、三十几万”的更高工资提前签约锁定,而给出1.4万月薪的制造企业已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给出这样的标准,是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两相对比之下,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的部分制造企业需要及时更迭观念,以正确的市场发展观念来看待制造业人才。这一结论实则也是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的原因之一。

   中国制造业早已不是工业生产体系中最基础的来料加工,曾经大量遍布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逐步寻求转型。转型后的制造业拥有并始终需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他们一样穿着蓝色工装服,但早已不是我们认知中的普通蓝领工人。如今的蓝领工人已全面精英化、专业化,是等同于白领、金领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助推了中国转型升级为制造业强国、智造业大国。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最直接体现。1.4万月薪招不到985高校机械专业学生,意味着这一群体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已远远超过这一数字。“高”薪招不到人已不再是年轻人嫌工人社会地位不够高这一单一的原因,而是企业并没有通过合理薪酬给予年轻人足够的尊重。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无故高薪用工,当整个行业市场趋势如此,部分制造企业就得扪心自问是否是自身用人观念上的问题了。

   制造企业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到对应人才的市场供需关系,也有着更深层次的积极推动作用。曾几何时,年轻人报考大学都抢着读国贸专业。彼时的中国正不断走向开放,加入WTO后的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市场亟需大量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熟练掌握外语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始终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和年轻人学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当年轻人看得到制造业的行业前景和“钱景”,他们自然而然愿意为此付出。

   这样的观念并不俗气。解决多行业缺工问题,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高校毕业生规模只会越来越大,就业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当市场需求与就业需求不再错位,“最缺工”现状就能够得到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同样能够减轻。

   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5: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丨月薪1.4万招不到机械专业学生,技术人才去哪了?

   日前,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今年2月,公司去一家985大学招聘机械、液压专业学生,给出的月薪高达1.4万元,“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才给出这样的标准,是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但是,这次专场招聘竟无人问津,“一个学生都没走进来”。后来一打听,这一届的学生早已被其他大厂以更高的工资提前签约锁定,“人家一开口就是年薪二十几万三十几万”。

   一方面,是社会整体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制造业普遍缺少技术工人,这种结构性就业矛盾,其实并非新鲜事。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升级,对于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的需求进一步增大,这种矛盾更是有加剧的趋势。

   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技能人才的总量占比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对比来看,比重还是偏低——不到30%,而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这一比例达到70%~80%。这种背景下,出现制造巨头开出“前所未有”的高薪依然抢不到人的一幕,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想到近年来时常被讨论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这当然是一种客观现象,但仅仅看到这一现象是不够的,更要看到背后的原因。一方面,从国人观念来看,不少人对工人的认知还停留在“流水线”“脏繁重累”的记忆之中;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平均待遇、企业管理文化,以及技能人才所受到的社会尊重程度等,确实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些年很多城市都在“抢人”,但界定人才的标准基本都还是学历,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倾斜虽有涉及,但还明显不足。如此社会现实之下,大多年轻人对工厂自然没有足够的热情。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待提升。近些年,从国家到地方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包括引发热议的“职普分流”等,都可以看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号。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能套用学历教育的方式去发展,这是一个仍有待正视的问题。比如,在技术工人才缺乏的另一方面,其实还有很多职业技校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去年,一篇《40%:“毫不重要”的中职世界》的网文就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它指出一个事实:中国15到18岁的人群中,大约有40%在完成义务教育后上中等职业学校,但他们所接受技能培训,是否真的为社会所需,却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有专家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直到目前为止采用的主要还是学校教育模式,其特点是:职业教育的规模由政府规划来确定,更多遵循的是学校教育的规律,而对工作世界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关注相对较少,或者不能很快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于过度强调学校教育的特征,此类教育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很容易受到削弱。而从成熟经验来看,成功的职业教育,一定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据此,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构建一个更具开放性、市场化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仍需加快探索。

   同时,也要提醒的一点是,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也要避免功利化、狭隘化的认知。比如,不少人都想当然地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对工人的需求会下降,甚至我们会不自觉地把机器对人的替代率作为技术进步的标志,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也会在无形中弱化我们对技能人才的尊重程度。事实上,且不说很多岗位短期内没法被机器人代替的,发明和保养机器人本身也还是离不开人。如之前有报道指出,由于中高级焊接人才不足,焊接机器人的普及也受到影响。这其实提醒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前提,还是要真正重视人的价值,消除高低之分的观念。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