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复制链接] 0
收藏
2
回复
20140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4-20 13:00: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20 13:43 编辑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历时8年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中医师在药柜前对症抓药。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医生正在给病人进行肩颈理疗。南方日报记者 陈泽铭 摄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病人接受中医理疗。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投资近20亿元完善市、县、镇、村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基层中医馆城乡全覆盖;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9万亩,产值15.9亿元,中药制造年产值约9.2亿元;引进3名国医大师建立工作室,建设22个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和省名中医传承(师承)工作室项目……


  自2014年启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以来,梅州市紧抓中医药发展机遇,强化中医药产业战略布局,加快中医药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逐渐走出一条客家山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日前,梅州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2021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是此轮评审中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也是继广州、深圳、云浮后,全省第四个成功“创先”的地级市。


  ●南方日报记者 陈泽铭


  通讯员 李立威 曾悠  黄泓 杨云梦 钟彬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3:0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20 13:09 编辑

      兴产业

   优化布局

   发展中医药产业

    4月的平远县王老吉凉茶仙草规范化种植基地,一片春意盎然。农户戴着草帽,穿着水靴,有条不紊地把绿油油的仙草苗移种到田间塑料薄膜覆盖的网格中。

    “我们依托平远‘仙草之乡’的优势,进行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加工等。”该基地的建设单位,广东南领药业有限公司种植总监赖志明告诉笔者,目前公司主要种植凉粉草(仙草)、岗梅、鸡血藤、广金钱草等,可年产3750吨中药饮片。

    据赖志明介绍,南领药业是一家岗梅与仙草种苗繁育、产业化种植及加工的全产业企业。公司与华润三九、广药王老吉等企业订立了购销协议,同时通过“生产企业+中药材种植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农户订立种植合同,辐射带动平远县各乡镇及周边的农户种植药材。

    赖志明坦言,选择落户梅州,看中的是这里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原材料,“未来,公司将依托梅州资源优势,建设更大的南药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同时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种子种苗繁育技术攻关,为梅州中医药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及梅州中医药综合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梅州森林覆盖率75%,富硒土壤地带占总面积的52.3%,十分适宜种植中草药。仙人草、佛手、桑叶、金银花等野生南药资源丰富。据统计,梅州境内有中草药1800多种,属全国和省重点品种282个,占普查品种的61%;其中,药食两用植物资源431种。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也将中原古风及中原民间医药和保健的精华带到了南方地区,千百年来一直保留中医养生的习惯。

    丰富的南药资源、良好的中医药养生习惯,为梅州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梅州强化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战略布局,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近年来,梅州相继出台《梅州市中医药发展规划2020—2022年》《梅州市促进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加快培育发展中医药全产业链条,强化“产业+平台”两项支撑,大力推进中药“名企”工程,高位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香雪智慧中医药产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中药企业进驻梅州;本土医药企业也得到培育壮大,纷纷找准了方向,挖掘和发展梅州“老字号”中药名药,打造客家特色中药品牌。

    位于五华县五华河畔的本土企业——广东康奇力药业有限公司正在加快推进三产融合。

    “我们通过把南药相关产品、南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发展集种、加、销、游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旅游、健身、养老融为一体,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康奇力药业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徐映群说。

    如今,梅州南药种植、中药制造等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梅州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9万亩,产量17.2万吨,产值15.9亿元,规模化种植的品种有丰顺青蒿、平远仙草和梅片树、五华巴戟等。全市中医药企业20家(其中2家中药流通企业),中药制造年产值约9.2亿元。

    强服务

    中医药体系建

    实现四个“全覆盖”

    去年11月底,伴随着水泥泵车的轰鸣和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总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梅州市中医医院中医热病中心大楼顺利封顶。

    据梅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谢坤清介绍,该大楼配套负压病房床位数245张,融合“智慧医院”建设要求,将热成像技术、远程诊疗、自动化诊疗、机器人手术、远程探视等高科技应用于预检分诊、诊断治疗及患者管理过程中,“项目建成后,将大力提升梅州乃至粤东片区中医应急救治能力,并将着力挖掘救治防治中医热病的中医药经方验方,研发防治中医热病的中医药制剂等。”

    近年来,梅州加快推进全市中医医院提升改造工程,加强中医医院专科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市第二家三甲医院,梅州市中医医院以‘症病同治,疗效优先’作为中医药服务的特点,将中医概念中的‘症’与西医诊断的‘病’相结合,坚持中西结合,寻找最佳治疗方案。”谢坤清告诉笔者,在针灸科等专科诊治中,医院引进先进设备辅助治疗;同时配合医院自制的疏络片等特色中药制剂,满足患者的需求。

    2021年,该院门、急诊量超过50万人次,医院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67.19%。

    从2018年开始,梅州市投资近20亿元,加快推进完善市、县、镇、村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将中医医疗机构设在群众“家门口”,让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惠及千家万户。

    下午4时许,蕉岭县三圳镇卫生院“五星级”中医馆内,医生正在给病人把脉,进行着传统的“望闻问切”,中药房桌上整齐地摆放着30多张处方。中医馆另一边,电脑中频治疗仪、中药熏蒸机、电子针疗仪、多功能一体治疗仪等各种中医诊疗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刚刚结束中药熏蒸的李叔缓慢起身,舒展了一下腰身。“我一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基本上每周都会来中医馆几次,通过中药熏蒸,缓解效果非常显著。”李叔笑着跟笔者说,中医馆离家走路就10多分钟,很方便,“况且医保报销后,每次理疗只要二三十元,非常便宜。”

    三圳镇卫生院院长陈仕荣告诉笔者,自中医馆建设以来,他们积极扩充设备、引进人才,推动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去年,尽管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一年门诊量也达到1万人次,中医疗和中药饮片处方量占比超过69%。”

    “十三五”期间,梅州8个县(市、区)全部设立独立建制的中医药管理股(室);新成立了梅州市中医医院和梅县区中医医院,填补了市、县(区)两级中医类医院的空白;新增2家城区三甲中医医院,其余7家县(区)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标准;大埔、平远、蕉岭、丰顺4家中医医院先后实现整体迁建,建成133间基层中医馆,覆盖了所有街道社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村级“中医阁”6个。

    自此,梅州实现了市、县两级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全覆盖,市、县两级中医医院设立全覆盖,市、县两级中医医院二甲及以上全覆盖,基层中医馆城乡建设全覆盖。

    重培养

    “名医+传承+基地+人才”

    打造高素质队伍

    在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内,一场生动的教学正在进行。广东省名中医、该院副院长、针灸科主任温乃元正在其传承工作室内,通过“切诊”明确了患者的病情,随后找准穴位,配合手法进行施针。

    他的两名亲传弟子在一旁聚精会神地观摩着,时不时掏出笔记本记录细节,手中还捧着一本温乃元编著的《广东省名中医温乃元针灸临证精粹》。

    “我们设立了名医工作室,以师徒相承做到薪火相传。”温乃元告诉笔者,他的学生会在固定时间跟诊,收集、分析病历,并由其点评,“这种‘传帮带’的模式,使得师徒间有充分的交流,并能充分结合临床实践,较快提升学生的业务水平,进行自身人才培养。”

    此外,该院结合教学实际,还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目前,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共有1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骨干人才的培养,出台《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首次把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人才新政20条”,出台《梅州市嘉应岐黄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同时突出“中医名医+传承+基地+实用人才”工作思路,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统筹“民间派”和“学院派”中医药人才共同发展,强化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

    今年3月,随着两条红布被揭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在梅州市中医医院挂牌成立。这是继该院加入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后的又一积极行动。

    校院联手,教学相长,这是将医疗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梅州市中医医院科研教学部负责人刘舒明告诉笔者,教学医院的挂牌,意味着本地医生可以享用到高水平院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实用人才,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近年来,梅州嘉应学院医学院建成粤东地区首个国家级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梅州市中医医院、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先后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医师规培协作基地。

    与此同时,梅州市引进孙光荣、石学敏、吕景山等国医大师建立梅州工作室,建设22个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和省名中医传承(师承)工作室项目,32个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遴选出14名“岭南陈氏针法”非遗项目培养对象。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全部建立了适宜技术培训基地。

    经过多年的培养,梅州市已拥有一支可观的中医药医疗队伍。2021年全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2422人,占人员总数的18.6%。每万常住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5.05人,超过省平均水平。中医药人员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相关

    在抗疫中发挥

    中医药力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人们既可以看到中医战士“逆行”支援暴发疫情的地方,积极参与隔离酒店、发热门诊、高速路口检查点等地的核酸采样工作;也可以看到中医药利用本身的特点,全面深度参与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在阻断疫情的蔓延方面作出贡献。

    “在梅州的临床案例证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新冠肺炎患者有良好的效果。”梅州市卫健局中医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不再单一采用西医,而是综合运用中医治疗手法。

    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内五科主任江汉奇告诉笔者,在医院的发热门诊中,他们会采用中药沐足、耳尖放血等中医治疗方案,同时搭配中药颗粒、饮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灵活应用,“效果非常好,患者也乐意接受,病情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与此同时,该院专家依照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用本院的诊疗方案。

    此外,结合梅州地域特点,各中医医院积极运用中医药,为群众提供预防方和预防汤剂。2020年,梅州市中医医院自制“防感排毒方”等中药汤剂,在门珍大厅免费向群众派送;平远县中医医院提供的“家庭消毒燃熏合剂饮片包”“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药汤液包”等。

    “在治疗新冠肺炎中,梅州中医药关口前移、全程参与,是梅州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梅州市卫健局中医科相关负责人说。

   ●南方日报记者 陈泽铭
  通讯员 李立威 曾悠  黄泓 杨云梦 钟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3:1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20 13:44 编辑

再添“国字号”名片!看梅县区如何让百姓获得“简便验廉”中医药服务

     投入5亿元完善全区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镇级卫生院中医馆18间,新建或改扩建村卫生站309间;创新开设午间、夜间门诊和简易门诊,举办膏方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建成雁归来金线莲产业园、中大南药万亩红豆杉基地等一批中医药产业示范项目……

   传承与创新并举,软件和硬件齐抓。

   自2018年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以来,梅县区紧抓中医药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全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弘扬中医药文化体系,让越来越多群众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历时4年努力,近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命名梅县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梅县区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强基础

   投入5亿元完善中医药基础设施

   “干净宽敞,还有独立卫生间和康复扶手,方便了许多。”谈起梅县区中医医院的就医环境,脑病患者唐叔连连点头:“现在做康复训练,也不用和过去一样等家属、护士扶过去,康复科就设在楼下,有需要床边也能做。”

   去年5月,总投资1.87亿元的市、区重点建设项目——梅县区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这座13层的大楼设置手术室、骨科、外科、妇科、内科、治未病科、针灸推拿康复科等功能科室。

   步入针灸推拿康复科康复治疗大厅,各式康复治疗设备一应俱全,一名患者正站立在平衡功能训练仪上,按照屏幕上的游戏指引前后左右摆动身体,训练自身平衡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除了平衡功能训练仪,今年3月,该科室还引进了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悬吊康复训练器、三维步态动作捕捉与训练系统等智能设备。

   “通过游戏来带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达到一定目标后系统还会发出奖励,能够提升康复训练的趣味性和患者的自信心。”在该科室主任吴伟文看来,智能设备的引入,进一步丰富了疾病治疗手段与方式,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综合大楼的启用,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平,也有效缓解医疗业务用房不足的问题,目前全院住院病床数达到了300张。”梅县区中医医院院长冯华坚说,接下来,该院将加快建设血透中心、ICU等科室,以及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和“云影像”信息系统,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具备充足、完善、先进和舒适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才能撑起中医药事业这座“大厦”,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新建区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建设18间镇级卫生院中医馆、规范化建设309间公建民营村卫生站……2018年以来,梅县区统筹投入近5亿元完善全区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镇级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城乡中医药三级服务体系。

   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提升。3月16日,梅州市中医医院与梅县区中医医院签订了“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协议,前者将对梅县区中医医院进行全方位帮、扶、带、教,重点加强急诊科、儿科、针灸推拿康复科等四个科室临床服务能力建设。

   此外,梅县区中医医院已与18家卫生院建立中医专科联盟,推动中医药技术向基层下沉,带动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全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优服务

   家门口享受“简、便、验、廉”中医药服务

  “在这里做了半年的理疗,恢复得很好,我也把李医生推荐给了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去年因车祸导致面瘫的李阿姨刚刚完成针灸治疗,一脸轻松地走出了程江镇古塘村卫生站“李展望中医阁”。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程江镇古塘村卫生站“李展望中医阁”内,李展望为患者把脉问诊。 南方+ 黄韬炜 拍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梅州城区首家村级卫生站中医阁,“李展望中医阁”占地面积仅1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但其内候诊室、诊室、药房、理疗室、废物处置室、家庭医生签约室等功能分区一应俱全,还配备有熏蒸床(桶)、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凳、腰椎复位凳、低中频脉冲治疗仪、电子针疗仪、多功能一体治疗仪等中医诊疗器材。

   刚为李阿姨针灸完,李展望又忙着为“老病号”温阿姨把脉问诊。“我是特地从梅江区三角地赶过来,李医生开的中药很见效。”温阿姨笑道:“我肠胃一直不好,以前在粤东医院住院时,同病房的病友便介绍我来李医生这里。”

   李展望认为,中医讲究治未病、固本培元,客家人素来有信中医、用中药的传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文化也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这里主要是以中医特色治疗为主,目前能够开展针灸、穴位推拿、拔罐、艾灸、骨伤复位、中药汗蒸疗法、中药热熨敷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李展望告诉记者,高峰期每天有四五十名患者前来问诊,除本地居民外,还有不少珠三角的群众,主要以一些常见病、慢性病为主。

   将中医医疗机构设在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获得“简、便、验、廉”的基本中医药服务。“李展望中医阁”是梅县区以点带面延伸中医药服务范围,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梅县区共有标准化中医馆18间,其中“五星级”中医馆5间。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患者在中医阁内接受推拿理疗。 通讯员 钟玲芬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立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梅县区中医医院还从去年4月起,增设了午间、夜间门诊,解决城区群众工作日看病、理疗容易耽搁上班、上课时间的难题。

   近期,该院又创新开设了简易门诊室,缩短慢性病患者排队候诊时间,减轻患者就诊费用,同时也让专科门诊的复杂病患者就医质量得到提高。

   “需定期拿药的慢性病患者,在经过预检分诊和挂号后来到简易门诊,凭之前看病开具的门诊病历本或就诊卡,简易门诊医生就可按医嘱给患者开药。”梅县区中医医院简易门诊主治中医师曾干雄介绍,简易门诊还可给患者开具与慢性病相关的普通检验、检查申请,比如血尿便常规、血型、血糖、肝功能等。

   兴产业

   “中医药+”赋能产业发展

   一场酣畅的春雨过后,步入位于梅县区松口镇德化村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梅县区中大南药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一排排笔直挺拔的桉树下种满了枝繁叶茂的红豆杉,青白的树干撑起两头绿,在蓝天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景致。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一排排笔直挺拔的桉树下种满了枝繁叶茂的红豆杉。 受访者供图

   “这里种植的红豆杉品种可不一般,是由公司与中山大学、梅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选育的‘中大一号’‘中大二号’优质红豆杉苗,其中可提取的抗肿瘤药紫杉醇和10-DABⅢ含量是普通红豆杉的5至10倍。”梅州市中大南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李幸平说,这里也是广东唯一一个红豆杉种植面积过万亩的基地。

   据其介绍,该公司在松口镇梓育村、四社村、德化村连片租赁林地4.2万亩,利用林下优质资源种植红豆杉植物新品种约1万亩,并建成了80亩的育苗基地。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继续发展梅片、五指毛桃、岗梅、广金钱草、广藿香等林下南药种植项目900亩,并联合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梅州市林科所等科研院校开展红豆杉药材标准化、五指毛桃精深加工产业化研究,建成深加工车间,打造集南药种植、加工、销售、休闲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

   在另一头的水车镇、梅西镇,有着“天然冰片”美誉的梅片树成为了当地农户的“致富树”。如今,水车镇还以梅片树为重点,以“中医药健康养生+田园旅游”为开发主线,致力打造集健康养生、现代新型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实现致富增收。

   作为粤东北重要的饮用水源涵养地、文化生态保护区,梅县区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广阔的富硒土地,平均含量达0.7毫克/公斤土,超出国家富硒标准75%,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最佳中药材生产区域。

   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加上优越的南药种植环境,让梅县区在“中医药+”产业新赛道上不断跑出新速度:

   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的高纯度柚苷提取项目完成试产,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2.5亿元;广东雁归来养生产业有限公司建成全省最大的金线莲种植加工基地,可年产金线莲干品2500斤,带动周边近百名村民就业……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探索    
金线莲中氨基酸含量较高,素有“药王”“金草”等美誉,图为雁归来金线莲组培室。

   近年来,梅县区通过扩大中药种植加工规模、推动药品深加工、实施“中医药+”等途径,积极推进中医药养生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相结合,深入挖掘南药种植、客家药膳、中医健康、养生旅游、柚苷提取等产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强产业规划,夯实大健康产业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

   梅县区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传承创新齐发力 做强中医药事业

   【来源】南方日报·梅县视窗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钟玲芬

   【作者】 黄韬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