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签合作协议解决土地撂荒

[复制链接] 0
收藏
6
回复
260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4-15 15:07: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15 15:10 编辑

梅州签合作协议解决土地撂荒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李柏林)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海珠区驻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获悉,在该工作队的协调推动下,近日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人民政府与广州初心优品公司签订了垦造水田种植协议,以解决当地土地撂荒问题。

   春耕在即,然而枫朗镇却存在灌溉水源不便利、在村青壮年劳动力少、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比其他经济作物收益低等现实情况。工作队马上采取行动,积极挖掘珠三角优质企业资源,发挥沟通桥梁作用,全力推动农业企业广州初心优品公司来枫考察合作项目。

   从困难重重的谈“耕”色变,到初显希望的合作意向,再到形成“连片耕种降成本、代耕代管促就业、集约管理上水平”的合作新模式,工作队啃着硬骨头一步步推进。

   在坚持保证粮食安全的底线原则下,工作队既当政策上的“宣传员”,也当协调中的“服务员”,多次协调广州初心优品公司到镇村洽谈,最终促成了该公司与当地镇政府签订113.4亩垦造水田种植协议。该项目采取土地集中流转、公司统一管理,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聘请周边农户耕种的办法。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15:1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15 15:17 编辑

撂荒耕地披绿装 乡村振兴添动力

梅州签合作协议解决土地撂荒
盘活了土地资源,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图为新联村村民在除草。钟戈 摄

   清明过后,禾苗生长越发迅速,驱车行驶在梅江区乡间,昔日撂荒的田野被绿油油的禾苗填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盘活撂荒的土地,就等于拥有了一笔财富。”梅州市富良美米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丘志锋正仔细查看着禾苗的生长情况,心中期待着收获。

   撂荒地变良田,老百姓心里甜。今年以来,梅江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粮食安全”这一工作主题,把撂荒地治理作为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举措,政企合力、挂图作战,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着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

   截至目前,梅江区已完成春季粮食生产任务30486.8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21221.3亩、春大豆2029.3亩,超额完成2022年粮食生产任务;已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861.78亩。

   接下来,梅江区将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户一策”“一地一策”分类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并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切实提高耕地产出率和农民种粮效益。

   寻根问诊

   昔日良田为何变荒地

   4月的梅江区,天气晴好。

   站在西阳镇新联村的田埂上,气温适宜,微风不时吹来,让人倍感惬意。“这是下地干活的好时候,阳光不燥,温度不高。”新联村村民蓝炳光是个种水稻的好手,他趁着好天气下田里为禾苗除草。

   曾经他一个人就能负责近5亩稻田的种植和收割。“这几亩田种出的水稻,就是家庭一年的米饭。”蓝炳光说。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蓝炳光的孩子不再以务农为生,选择在镇上打工,收入稳定。

    同村的陈金霞也有着相同的经历。“我的女儿在广东梅州经开区的一家电子厂上班,一个月到手3000元左右,不时还发一些福利。”陈金霞说,种田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干旱、洪水、野猪啃食等都有可能导致颗粒无收。“记得一次,秋季,野猪把我们家的水稻踩踏了一半,我们连补救的办法都没有。”

   村里无年轻劳力,老人无力耕种,导致田地撂荒,这是梅江区存在的普遍现象。每年全区劳务输出量大,“谁来种田”已是现实问题。“据调查,村内多数年轻人选择到珠三角、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畲江工业园等地务工。”西阳镇副镇长饶国焱说。

   其中,种田收益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是年轻人放弃种田的主要原因之一。梅江区耕地多数位于山区,由于地块小,田地零星分布,适宜机械化、规模化耕作的连片田地较少,无法规模化发展,导致不少田地撂荒。

   新联村党总支部书记丘建青向记者解释:“撂荒地复垦包括土地平整、地力恢复、基础设施修复等流程,通常情况下,一亩撂荒5年左右的耕地,复耕成本突破千元是常态。”成本上涨,农产品价格却较为稳定,往往需要规模化发展才能实现正收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根本。作为广东粮食主要产区的成员之一,抓好粮食生产、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梅江区责无旁贷。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企业和种植大户,是提高种粮效益,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解决撂荒地难以复耕复种的有效途径。从土地经营权流转着手,为实现撂荒地复耕复种,梅江区长沙镇澄滩村率先找到了突破口。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说明,农业大有可为。”梅州市强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兴东说。在村党支部的协助下,他与刘万强、刘宝青等几名村民一同成立了梅州市强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经销商”的模式进行生产,以优质稻谷为主打产品,当地土特产和适应城郊需求的优质农产品为辅,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助力澄滩村乡村振兴。

   “我们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并负责农户收成之后的销售,让村民安心种植。”叶兴东告诉记者,此外,合作社多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项目,提升合作社成员的劳动技能,实现科学种养,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们已集约了200多亩的田地,并与50多户村民签订了收购协议。”叶兴东介绍,合作社成立时间刚刚超过半年,稻谷就迎来了丰收。“去年,我们产量就已达到了25万斤,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与深圳市一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丝苗米全部售出。”

   多方合力

   村企协作盘活撂荒土地

   上午9时,西阳镇新联村内传来阵阵机器声,现代化农业机械在田野上来回作业,一株株禾苗在机器的“指挥”下,有序地扎入田中。昔日的荒田,不到一天时间便种满了禾苗。“今年,我们一共种了200亩水稻,且都是用播种机器来进行操作。”梅州市富良美米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丘志锋说。

   据了解,新联村因土地零碎、村民耕种收益低等原因造成耕地点状碎片化撂荒,出现“有地无人种”或“有人无力耕种”的情况。丘志锋对被撂荒的地感到十分惋惜,他冒出了一个想法:既然荒地无人耕种,为什么自己不尝试承包下来,进行耕种呢?

   丘志锋是新联村人,曾在东莞开办工厂,七八年前他从东莞回到家乡探索发展有机农业。“梅州的稻米远近闻名,且新联村大多数的人都种水稻,所以我决定在荒地规模化种植水稻,并打造‘有机大米’。”丘志锋说。

   实现规模化种植,首要任务便是流转、集约大规模的土地。要打破户与户的界限,冲破村与村的壁垒,最大可能实现撂荒土地大面积的流转使用,变分散为集中,为复耕复种提供条件。

   真正让土地转起来,却并不容易。“农民都把土地当成‘命根子’,许多村民宁愿让土地荒着,也不愿意租给企业。”丘建青说。土地流转受阻的症结在于部分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够,同时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组织、指导和管理手段。

   谁来帮忙转?基层党组织率先站了出来。“我们成立撂荒机动队,帮助企业流转土地、平整土地等,让企业能够安心种植,将荒地全面‘盘活’。”饶国焱说。机动队成立后,队员们与丘志锋走家入户,帮助丘志锋和村民签订租赁协议。“现在自家有两亩多土地被承包,农忙时还有零工可以做,收入也挺不错的,一天能有150元的收入。”陈金霞笑着说。

   “目前,我们已经为该企业流转了近百亩土地。”饶国焱说,“工作队要发挥服务功能,为企业增加效益提供更多好环境,这样才能确保撂荒地持续产生收益,避免耕地撂荒情况反弹。”

   农企结合,让撂荒地不断释放出活力。

   梅江区通过“农企结合”,引导种粮企业、种粮大户积极流转土地,主动参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争当粮食生产标兵。运用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形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今年,梅江区计划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485.87亩,截至4月6日,已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67.8亩,其中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14.4亩。

   积极探索

   让撂荒土地有多重收益

   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来到城北镇上村村的一处山谷内,曾经的撂荒地,如今已种满了玉米。“如果有航拍,山下往山上飞,可以看到山的颜色由黄转绿,颜色渐变,非常美丽。”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上村村第一书记余广庆说。

   若不是交通、用水不便,这一块藏于山谷间的耕地也不至于撂荒长达30年。尽管现在道路已打通,但村民的耕种意愿却不强烈。据了解,耕地撂荒越久,地力就越差。通常情况下,撂荒超过5年的耕地,复垦后至少要经过两年精耕细作才能进入稳定收益期。

   “村民不愿意复耕,一方面是种植粮食利润低,另一方面则是难销售。”余广庆告诉记者,农产品的价格将跟随市场的变动而变动,若当年某种作物价格低下,村民无法收回成本,来年也就产生了放弃耕种的念头。

   集广州之力,解梅江之忧。“村民不种地,那就交给村委会来种。”在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推动下,上村村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融资,整合土地资源、在撂荒地上集约土地,开辟出一块玉米种植基地,面积达80亩。

   为了解决粮食的销售问题,工作队利用资源优势,借助消费帮扶的力量,让土地有了新收益。“我们联系了暨南大学,待玉米成熟后,将由暨南大学统一采购。”余广庆说,如此一来,销量问题便解决了。

   但余广庆并未停下拓展销路的脚步。“我想让撂荒地,一地生多金。”他告诉记者,希望能将玉米基地打造成集研学、采摘、亲子互动于一体的休闲农场。“这样一来,既保证粮食安全,村民们也能通过兴办饭店、农家乐等方式,实现双重收益。”

   一块土地,多重收益。在推进撂荒复耕的过程中,梅江区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同时,鼓励当地村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研学等第三产业,带旺乡村人气,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撂荒地得到有效盘活,不仅扎紧了粮袋子,让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而且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一二三产业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未来,梅江区将上演更多“一地生多金”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完成早稻播种面积以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确保今年底前全面完成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硬任务。”梅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15:1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15 15:19 编辑

   ■相关

   城北镇:

   念好旅游经

   盘活撂荒地

   村子美、产业兴、游客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扎上村、干光村、玉水村等梅江区村落,坑洼小路、漏水瓦房、撂荒土地等破败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敞两车道、小桥流水人家、果园蔬菜基地等新业态旅游标配,吸引了游客“下乡”旅游。

   “体验完采摘,准备带孩子到村子里的爱丽丝庄园转转,中午到尚上升石斛基地品尝地道农家菜,下午打卡‘网红’玉水村。”在城北镇四季水果基地,前来体验亲子采摘的市民李先海将一日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告诉记者,随着121乡道建设的推进,交通越来越方便,适合周末出行。

   “当时我和老公散步到这,看到这些撂荒地很心疼,两人就琢磨着种点果树,没想到乡村振兴的带动,不仅美了村庄,路也好走了,前来体验水果采摘的游客增加了一倍。”城北镇四季水果基地负责人龙娴说,基地种植了300多亩四季瓜果,高峰期每天要卖出近千斤水果,同时带动了附近村民到果园就业,协助果树管理工作。

   与龙娴一样受益于乡村振兴的村民在梅江区并不少。城北镇党委副书记温惠婷告诉记者,该镇重点发展206国道沿线村庄的农旅产业项目,通过产业带动,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增加旅游收入的目标。

   “通过农旅结合、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兰花、樱花、石斛、百香果等集花果种植与观赏为一体的农旅产业经济带,有效带动群众3100户,解决就业7215人,实现年产值近3亿元。”温惠婷说。

   ■记者观察

   用好撂荒地

   助力乡村振兴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

   梅江区人口多、耕地资源有限,因此更要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近年来,梅江区不少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部分年轻人选择进城安家,导致部分田地撂荒。此外,部分土地投入资金多,产出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弃耕情况时有发生。

   要盘活利用好撂荒地,首先要有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提高土地产出收益;其次要加大农业投入,加强撂荒耕地农田水利、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地力培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农民予以倾斜扶持,让农民复耕撂荒地有钱赚、有盼头。

   只有让耕地资源成为“香饽饽”,才能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使撂荒地现象一去不复返。

   南方日报记者 梁时禹

   通讯员 钟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22:2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18 14:51 编辑

【深读】梅州:撂荒土地“换装记”

       清明时节,春意浓,农事忙。

  田间地头,广州派驻兴宁市水口镇帮扶工作队队员边走边看边记,不时和村民打声招呼,“前期流转的撂荒地已经进行复耕复种,现在正着手推动下一批撂荒地的复耕复种。”

  撂荒地不荒,良田多产粮,乡镇发展有希望,这是当前梅州上下形成的共识。激活内生动力,借助广州市派驻梅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扶等力量,梅州积极探索解决撂荒地难题,保障粮食安全。

梅州签合作协议解决土地撂荒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仅广州市派驻梅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扶的30个镇便已经流转土地43518.36亩,其中撂荒地20574.19亩,形成“稻虾共作”“烟稻轮种”“稻鱼共生”等产业模式。

   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形成共同努力、互相促进、实现共赢的良性循环,梅州各方齐发力盘活乡镇沉睡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能。

   俯瞰梅州,一场关于撂荒地蝶变换装的探索,仍在持续进行着。

   摸底

   撂荒地为何撂荒?

   春日里,走进梅县区白渡镇创乐村,大地像是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在蔬菜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菜心等蔬菜茁壮成长,每片叶子都散发着生机。基地一角,工人正忙着给蔬菜浇水。一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土地。

   眼下,一场关于撂荒地蝶变换装的热潮正在梅州大地展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根本。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之一,抓好粮食生产、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梅州责无旁贷。

   想梅州所需,尽广州所能。广州派驻梅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优势,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今年乡村振兴的硬仗来抓,摸清实情底数、找准撂荒原因、制定行之有效措施,有力推进农村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

   “自进驻以来,各工作队因地施策,对撂荒耕地进行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代耕代种、托管经营等方式进行复耕复种,解决因耕地细碎造成种粮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撂荒现象。”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负责人说,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企业和种植大户,是提高种粮效益,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解决撂荒地难以复耕复种的有效途径。

    思路定出路,行动出结果。从土地经营权流转着手,为实现撂荒地复耕复种,梅县区白渡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创乐村率先找到了突破口。

   “要打破户与户的界限,冲破村与村的壁垒,最大可能实现撂荒土地大面积的流转使用,变分散为集中,为复耕复种提供条件。”于建军说,然而这一想法刚一提出,反对之声随之而至。

    于建军认为,土地流转受阻的症结在于部分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够,同时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组织、指导和管理手段。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纽带,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尤为关键。

    解开“思想结”,算好“经济账”。“在与村‘两委’紧密联系后,创乐村决定由村集体与村民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再由村集体与投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于建军说,村集体由配角变主角,让流转顺利进行,探索出了村集体集约、规模化农业生产模式的新路子。

   “现在自家有一亩多土地被承包,还在企业务工,收入也不会比外面工作差。”创乐村村民卢杰光笑着说。

    据悉,创乐村集约整合撂荒耕地的成功案例,实现了增加村民、村集体收入,以及撂荒地复耕复种的三赢效应。目前,该村已集约整合128亩撂荒土地,引入梅州市创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创乐布里蔬菜基地,承包期10年,可为46户村民每年增收6.2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4.3万元。

梅州签合作协议解决土地撂荒

   该模式在梅州各地得到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帮扶工作队对口帮扶的30个镇共计流转土地43518.36亩,其中撂荒地20574.19亩,沉睡的土地再次播种新的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22:3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18 14:49 编辑

         盘活

   撂荒地谁来复耕?

   开春以来,兴宁市坭陂镇、水口镇均传来阵阵机器声,现代化农业机械在杂草丛生的田野上来回作业,“沉睡”多年的土地被摊平、翻新,为接下来的农作物种植做好准备。

   据了解,坭陂镇陂宁村等村因土地零碎、村民耕种收益低等原因造成耕地点状碎片化撂荒,出现“有地无人种”或“有人无力耕种”的情况。今年,坭陂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坭陂镇党委政府在区域资源上找突破、寻出路,引进梅州市雅利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玉米种植基地,对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

   “目前我们已经为该企业流转了3300亩土地,覆盖陂宁村等6个村,其中已有2000亩种植了玉米,预计下半年基地面积将扩大到6000亩。”兴宁市坭陂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江世军说。

    梅州市雅利农业有限公司在梅县区梅南镇建立了肉牛养殖场,牛场内所有牛吃的饲料是由玉米秆和草料等绿色健康食材混合而成。因牛场扩大经营,为满足饲料的需求,还要建立玉米种植基地。

   “梅南镇找不到连片大面积的土地建立新基地,企业在机缘巧合下,得知兴宁市坭陂镇流转了连片平坦的土地,相比之下种养结合经济效益更高。因此有了在当地建立肉牛养殖分场与玉米种植基地,打造生态循环养殖产业的想法。”坭陂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杨新品说。

   “玉米粒深加工可做成玉米罐头,玉米秆可做牛饲料,牛粪用于沤肥,又能改善玉米基地的土质。”江世军说,乡村振兴必然要实现产业振兴,农村的产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导,但传统的种养模式产能效益低、面源污染严重,该企业推广的模式,恰恰能够解决种养废弃物污染问题。

    盘活撂荒地,各地做法不同,坭陂镇的肉牛+玉米生态循环养殖项目是消除土地撂荒面积大、综合效益高的典型。

    事实上,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并不容易。江世军认为,发展农业也要有工业化思维,引进有意愿复耕复种撂荒地的种植大户、企业,要像抓工业园区招商工作一样抓农业项目,全力为其提供要素保障和公共服务。

    据了解,肉牛+玉米生态循环养殖项目引进后,驻镇工作队帮助基地对接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保价收购玉米;期间,联系中国太平洋产险梅州中支,为基地提供耕地地力指数保险保障,给予基地正向激励赔款,通过专业平台指导基地人员对耕地土壤进行改良和修复,土地变肥沃了,产量和品质提升了,全链条解决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闭环问题;同时协调农用设施建设用地,满足基地建设肥料仓库等需求。

   “工作队要发挥服务功能,千方百计留住企业,为企业增加效益提供更多好环境,这样才能确保撂荒地长效管理,避免耕地撂荒情况反弹。”江世军说。

   今年,坭陂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还自筹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粮食作物补助资金,探索自耕、转耕等模式,为有长期耕种习惯和愿意参加复耕复种整治工作的农户安排耕地,对于愿意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的农户则由村集体统一进行土地流转,出租收益按份额再分配给农户。

   “我们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形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长效机制,变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为出作物出粮食的‘黄金地’。”江世军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22:3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4-18 14:47 编辑

   提质

         撂荒地如何生金?

   “一、二、三,放虾!”五华县华城镇铁炉村的一块田地上,工作人员正将一只只罗氏沼虾幼苗放入稻田中。一旁绿油油的水稻随风摇曳,似乎在告诉人们这块撂荒多年的田地终于换上新貌。

梅州签合作协议解决土地撂荒

   “这片田地大概200亩,全部实行稻虾共作,这批幼苗两个月后长大了就可捕捞进入市场销售。在该养殖模式下,每年每亩可增加6000元左右的收入。”广州市番禺区派驻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组长胡晓明介绍说。

   从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变成“稻虾共作”基地,驻镇帮扶工作队早已进行相关探索。

   2021年4月以来,在广州市番禺区对口支援办的推动下,梅林镇福新村竹新自然村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在撂荒地上集约土地,开辟出五华县第一个“稻虾共作”基地,实现一亩双收。

   “比起单种水稻,产值至少翻了一番。”梅林镇福新村党总支书记李巽安表示,群众了解后都非常支持,也更加愿意进行撂荒地的复耕复种。

    截至今年3月下旬,该模式已推广至五华县7个镇,共建成9个基地、1个虾苗场,累计生产11980斤罗氏沼虾,种(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0亩扩大到1110亩,其中流转撂荒地1010亩。

    撂荒地得到有效盘活,不仅扎紧了粮袋子,让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而且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正是农业大市梅州的转型之需。

    让撂荒地“活”起来,实现一地生多金,一系列行而有效的探索在梅州大地落地生根。

    4月7日,大埔县光德镇仙草种植示范点开种仪式启动,广药集团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为光德镇捐赠约50亩种植面积的仙草种苗,用实际行动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仙草种植按照租赁土地、购买苗种、肥料、雇用人工、管理费等要素进行核算,成本约为2000元/亩。仙草预计亩产1500斤,按照保底价4元/斤收购,种植户可获得收益约4000元/亩。

   “该种植示范点就是在撂荒地流转的基础上建设的,探索‘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模式,通过企业保底收购和技术指导,有效增强合作社和村民种植仙草积极性。”光德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示范点还将饲养山林走地鸡、养殖山泉水黄骨鱼、种植有机蔬菜,最大化利用生态自然资源进行种养,形成立体种养模式。

    让撂荒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实现村民收益、村集体经济发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三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着力推进土地资源变资产、企业资源变生产力、农民变工人,逐步带动有劳动力的村民参与到种养产业中,实现集体收益与村民收入互促互进、共同提升。

    “我们在不断推进中,也在总结市场化的利益机制,做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胡晓明表示,撂荒地的复耕复种逐渐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接下来准备以整合百年新桥腐竹为契机,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学院合作,在铁炉、新一等村集约撂荒地种植大豆,制作以本地大豆为原材料的高品质腐竹,并将‘新桥腐竹’发展成区域性公共品牌,从而带动农户复耕复种。”在胡晓明看来,撂荒地的复耕复种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形成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帮扶工作队对口帮扶的30个镇共计引进农业企业55个,合计投入4515.48万元,投产后预计年收益3739万元,为村集体每年创收80.99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9239人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4:44:37 | 只看该作者
梅州超额完成今年春耕生产任务 春种春播面积超137万亩

     近日,梅州春耕春种进入尾声,各地田间地头,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正在茁壮成长。今年开春以来,梅州在春耕生产、撂荒耕地复耕、高标准农田建设、畅通农资运销“最后一公里”、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出台各项举措,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截至目前,全市春种春播面积137.87万亩,完成率103.99%,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放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水稻秧苗。通过机械化的春耕播种后,一块块稻田披上“绿装”。至此,作为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的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属的3000多亩种植基地已全部完成春耕种植。

  “接下来要做好稻田用水管理,把水稻养得更好,还要加强除草管理和田间巡查,尽可能地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同时基地启动了无人机喷洒营养液,加强秧苗自身免疫力,通过水溶肥方式,从叶面上让水稻更好地吸收,达到增产、增收、增效、增质的效果。”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崇文说。

  为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梅州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千方百计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采取“长牙齿”的硬核耕地保护措施,积极召开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机闹春耕现场会,明确春耕及全年粮食生产面积、产量任务,强化农业技术指导,保障农资生产供应,及时调度各地春耕生产进度,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抓细春耕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重要创新形式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梅州悄然兴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今年合作社农户实现了‘掌上春耕’,通过‘粤农服’小程序下单,就近的专业合作社就会帮助其完成耕地松土、除虫、播种、施肥、收割等工作。”五华县林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汉林说,通过“粤农服”提供的生产托管服务,能够解放人力、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种田效益,减少田地撂荒,进一步保障了粮食安全。

  如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被农民亲切称为“田保姆”,已成为不少农民的主动选择。笔者从梅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春耕备耕期间,全市共206个服务组织开展生产托管面积31.78万亩,服务带动农户31.07万户。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通讯员 陈裕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