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活”起来 红色基因传下去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3-2 10: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3-2 13:10 编辑

红色资源“活”起来 红色基因传下去

红色资源“活”起来

梅平武工队旧址位于平远县大柘镇黄沙村。袁志鹏 摄

红色资源“活”起来

去年7月12日,位于仁居镇的红四军纪念馆以新面貌向游客开放,让游人眼前一亮。袁志鹏 摄

红色资源“活”起来

       去年以来,平远县进行了一场全面摸排的行动,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按照属地原则,县、镇、村三级联动,排查辖区内的红色资源。袁志鹏 摄

红色资源“活”起来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柘段是水路航运转为陆路运输进入闽西、赣南等地的要冲。图为位于交通线上的红色秘密交通站。袁志鹏 摄

   天气晴朗,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平远县仁居镇的红四军纪念馆。馆内,讲解员将红四军三进平远的故事娓娓道来,配合着馆内的视频画面,为前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历史课。

   去年,平远红四军纪念馆重新改陈布展,以全新面貌向市民开放,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好去处。

   红色资源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平远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拥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埋藏着众多“红色宝藏”——这些是历史馈赠平远人民最好的精神营养剂。

   做好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平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对全县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摸排,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一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同时对这些红色史迹进行活化利用,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一处处红色资源“活”起来、“亮”起来,成为平远县的亮丽风景线。

    南方日报记者 梁时禹

    通讯员 朱双玲 朱维佳 袁志鹏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1: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3-2 11:11 编辑

   三级联动同摸排
   
   红色资源“厚”起来
   
   驱车来到大柘镇黄沙村,按着导航的指示,沿着平坦的村道向村内行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梅平武工队旧址。

   步入屋内,方桌、柜子、旧报纸等旧物有序陈列,透过这些展陈,仿佛能看到当年武工队工作的场景。“当年,梅平武工队的队员们在这里吹响镇压反革命分子的号角,并开展反‘三征’和减租减息。”大柘镇黄沙村党支部书记何琼英说。

   随后,记者来到红色古驿道。大柘镇宣传委员谢红燕告诉记者,这条红色栈道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中的一环,全长约10公里,经过大柘镇黄沙村、漳演村、贤关村等地,“中央红色交通线大柘段是水路航运转为陆路运输进入闽西、赣南等地的要冲。当年,红四军便是通过这条道路将药品、布匹等物资以及情报运入龙岩、赣州等地。”

   顺着栈道往里走,姚平山故居、红色秘密交通站、粤赣边游击队秘密联络点等红色革命遗址一一呈现在眼前。

   平远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光是大柘镇就有12处被列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然而,部分遗址或因风雨侵蚀、或因疏于管理而变得破败不堪,亟须修缮、保护。

   修缮红色革命遗址,首先要全面掌握全县的红色资源。去年以来,平远县进行了全面摸排,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按照属地原则,县、镇、村三级联动,排查辖区内的红色资源,充分挖掘红色革命遗址背后的文化内涵。

   该县通过现场勘核、史料审定等,详细梳理红色资源遗存现有状况,挖掘英雄背后的故事,并对现存遗址拍照留存。

   黄沙村的革命烈士姚平山,是绥贺支队战士,曾在四会、高要、广宁、德庆一带参加了多次战斗。由于英年早逝,他的革命事迹鲜为人知。

   “目前,故居内展陈的文字材料源自姚平山的弟弟姚秋平口述,但部分细节仍需进一步挖掘。”谢红燕说。

   为了解清楚烈士的事迹,完善故居布展,大柘镇党委书记李菲丹亲自带队,到肇庆市德庆县搜集姚平山的革命事迹。“当年,姚平山在一场突围战中被俘,敌军将他绑在木架上,残忍将他杀害,现在德庆县还留着当年姚平山被绑的木架子。”李菲丹说。

   经过新一轮的全面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平远县有革命遗址101处,全县12个乡镇均有遗址,认定为全国红色革命遗址的有7处、全省红色革命遗址的有57处,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0处、市级文化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国防教育基地1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字是最好的记录形式。据了解,平远已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历史丰碑》《平远红色地标》《广东中央苏区·平远卷》《南台烽火》《红四军来平史实》等书籍,记录下史实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3-2 11:12 编辑

   修旧如旧促还原

   红色资源“活”起来

   陈学生故居位于河头镇向阳村中央,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经过全面修缮,如今焕然一新,矗立在村中央。

   步入故居内,只见陈学生的雕像放置在正中央。“陈学生牺牲时年仅36岁,我们多番寻找仍然没能找到当年的图像资料,只能根据其后人的长相,再依据文字资料的描述,来还原陈学生的长相。”河头镇宣传委员韩琴说。

   说起平远的农民运动史,陈学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土地革命时期,陈学生是平远县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曾担任中共河头区委书记、平远县革命委员会主席。1930年5月,红四军分兵进入平远期间,在红四军指导与帮助下,陈学生与其他同志一道组织发动群众举行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为当地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陈学生故居建于民国初期,后来成为陈氏族人的祠堂,但由于时间的流逝以及风雨的侵蚀,故居部分墙体出现裂痕。陈氏族人发现了这一情况,便着手对故居进行修缮。“我们为陈学生故居申报了广东省2020年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经费,镇里再出部分费用,灵活用好政策,为故居修缮提供经费保障。”韩琴说。

   换瓦片、刷墙面、除杂草……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2021年7月,作为属地单位的河头镇对陈学生故居进行修缮。在故居正堂四周的墙壁上,几条用玻璃框罩着的红色标语引起了记者注意。韩琴告诉记者,这样做是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历史痕迹。“标语是历史的见证,留住便是对历史的尊重。”故居还原了陈学生的卧室,旧式的木床、书桌一一陈列,书桌上还摆放着一盏煤油灯,让人仿佛看到陈学生当年伏案撰写宣讲稿的场景。

   民间力量也参与进来。“听到政府要帮我们修缮祖祠,我们也动员族人筹款修缮祖祠。”村民陈瑞福告诉记者,2021年陈学生故居修缮工程启动,陈氏家族筹集了近两万元,“陈学生故居是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们的祠堂,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如今,陈学生故居不仅成为了河头镇党史学习教育教学点和革命历史陈列馆,也成为了向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场所。

   陈学生故居的修缮,是平远县活化利用红色革命遗址的一个缩影。

   按照《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规定,平远正谋划将更多的红色源提质改造、修缮保护、文化传播项目列入国家、省扶持计划,将符合条件的红色资源申报为县、市、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修缮的过程中,平远县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原中央苏区资金支持,加强县级专项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筹集资金,通过吸引红色文化企业入驻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企业资本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红四军纪念馆、毓秀书院、梅平武工队纪念馆、革命烈士姚平山故居……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个个红色革命遗址“活”起来,成为讲述历史的生动载体,为平远的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1: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3-2 11:13 编辑

        乡村旅游人气旺

   红色资源“动”起来

   去年7月12日,位于仁居镇的红四军纪念馆以新面貌向游客开放,让游人眼前一亮。

    相较于之前,新的纪念馆历史资料更加详细、齐全,不仅介绍了红四军三进平远的革命史实,还展示了红四军从建立、发展到壮大的过程以及对建党建军的历史贡献等内容。

    在历史展现的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变化。行走在展馆内,油画、连环画、艺术场景接二连三,场景复原、VR、环幕等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配合着详实的文字资料,让人仿佛回到上世纪20年代。

    在“探索政治建军 古田铸炼军魂”单元,一块巨大的环幕出现在记者眼前。环幕下设置了许多按钮,不同的按钮对应着不同的历史时间。当记者按下标注着“1929年”的按钮时,环幕上便出现了“九月来信”的史实。新的纪念馆无论是沉浸感还是阅读感,都要比原纪念馆更强烈。

    除了红四军纪念馆,仁居镇还拥有红四军第一纵队政委驻地旧址、平远县革命委员会旧址、民国广东四大银行金库旧址等31处红色革命遗址。如何将这些红色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平远的答案是发展红色旅游。

    以省定“红色村”仁居镇仁居村为中心,平远红色旅游的蓝图依次铺开:以一个馆(红四军纪念馆)、两个村(大柘镇黄沙村和仁居镇仁居村)、两条路(梅州岃古驿道、川峰坳古驿道)为基础,大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

    近年来,不少红色景点为了吸引年轻游客使用更丰富的呈现手段,例如采用AR/VR技术,将历史文化、时尚创意、红色旅游有机地融为一体。平远也根据游客的特点量体裁衣,创新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红军街咸宁街入口处,一堵印着许多电影名字的城墙引起了记者注意。将石砖雕刻成电影录像带的模样,中间还刻着电影名字与二维码,记者扫描了其中一个二维码,一部《长征》电影跃然于手机屏幕。

    据仁居镇党委副书记朱依依介绍,该镇结合红四军两次进驻仁居的史实,选取了《四渡赤水》《我的长征》《十送红军》等25部以红军为主题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制码上墙,打造成一堵“网红墙”。前来游览参观的游客市民用手机扫影片二维码,就可以轻松看红色影视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3-2 11:14 编辑

       ■相关

   平远红色资源名片

   平远红四军纪念馆

   平远红四军纪念馆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东较场,系红四军三进平远时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召开军民大会和军队操练的地方。平远县委、县政府为弘扬红色文化,在当年红四军召开军民大会的地方兴建红四军纪念馆。

   该馆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等。

    梅平武工队旧址

    梅平武工队旧址群位于平远县大柘镇,包括排上队新屋(位于黄沙村)、仓头下祖屋(位于棉二村塘尾小组,解放战争时期棉二村又叫大塘山)、杉坑村陈屋(位于杉坑村陈屋小组)、梅二村陈屋和廖屋(位于梅二村)、牛角岌下祖屋(位于漳演村新益村小组)、云生公祖屋、西山坑祖屋、学新小组积山公祖屋和坑尾念乔公祖屋(位于乔庄村,解放战争时期又名乔樟村)。

    在梅兴平蕉边县工委的领导下,梅平武工队、平远区队配合独四大队频频出击平远,接连摧毁平远大柘、坝头、石正、八尺、寻乌茅坪等地国民党基层政权和反动武装,取得辉煌战果,游击区不断扩大,政治影响遍及粤赣边区。

    毓秀书院

    毓秀书院坐落于平远县东石镇灵水村,是平远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曾培养出曾庆禄、李巴林、丘展鹏等中共党员引领并开展革命活动,并成立石北乡农会和石北乡赤卫队,建立了中共灵水党支部。该书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平远县组织的孕育、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是平远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

    现为平远县爱国主义教育、党员教育、廉政教育、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远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溪古道

    松溪古道位于平远县差干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地处要冲,差干镇松溪古道成“兵家必争之地”,为粤闽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平远党史》记载,1929年11月13日,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在朱德军长的率领下从寻乌留车出发,到达仁居。15日,经差干进入武平的下坝蕉头坝。松溪古道是当时差干往下坝的唯一通道,红军所走之路便是这条古道。

    邹坊文祠

    邹坊文祠位于仁居镇邹坊村村口。1929年,一批热血青年组织了邹坊赤卫队,并成立邹坊农民协会(农会),农会干部为红军运送食盐、中西成药等紧缺物资,一直坚持了5年多,为红军撤出苏区北上长征提供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1: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3-2 11:21 编辑

链接阅读:
平远红四军纪念馆和仁居红军街入选“梅州红十景”!

     “梅州红十景”评选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单位主办,梅州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承办。

   

   自4月中旬活动启动以来,经广泛征集后共收到了各县(市、区)选送的31个候选名单。评选过程中,4家主办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和人员,对候选名单进行了多次认真论证研究,对相关史料事实进行了多次论证核实,现评选出“三进梅州——平远红四军纪念馆、仁居红军街、八尺角坑村、红四军攻占梅城朱德演讲旧址、红四军司令部丰顺马图村旧址和红四军宿营地旧址蕉岭赖氏宗祠”等“梅州红十景”。


    此次活动旨在聚焦建党百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通过串珠成链、以点带面,系统整合梅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考察和国情、市情调研,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实践场所和教学载体,进一步提高梅州市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929年至1930年间,红四军先后三次进入平远开展革命斗争,平远发挥了红色港湾的作用,在中央苏区时期还为中央苏区建设和反“围剿”斗争提供了物质保障。


    平远县红四军纪念馆位于仁居镇东较场,建筑面积达1360㎡,通过前厅、序厅、五大单元、尾厅共八个展区,采用视频、全息投影、沙盘、模型、雕塑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了毛泽东、朱德亲手缔造和领导红四军的丰功伟绩及其辉煌历史。馆内共展出历史文物21件,包括朱德同志使用过的马镫、马灯及红军标语墙等。


        

   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朱德和陈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次进驻仁居,在仁居村留下的革命遗址有20多处,红军标语114条。

        

   红军街位于平远县仁居镇,拥有丰富的革命史迹和红色资源,有9处已被列入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仁居红四军纵队司令部旧址、仁居红四军纵队军需处旧址、仁居红四军纵队后勤处旧址、仁居老东门街谢屋红军标语等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1: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3-2 11:27 编辑

【梅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梅平武工队活动旧址群

   梅平武工队旧址群位于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包括排上队新屋(位于黄沙村)、仓头下祖屋(位于棉二村塘尾小组,解放战争时期棉二村又叫大塘山)、杉坑村陈屋(位于杉坑村陈屋小组)、梅二村陈屋和廖屋(位于梅二村)、牛角岌下祖屋(位于漳演村新益村小组)、云生公祖屋、西山坑祖屋、学新小组积山公祖屋和坑尾念乔公祖屋(位于乔庄村,解放战争时期又名乔樟村)。

   1947年12月,在梅西组建了梅兴平蕉边县游击队,同时抽调梅西地下党员赖森文、谢素敏与平远的革命骨干陈玉堂、陈玉湘、姚天民、姚铁汉等成立了梅平武工队,负责人赖森文,主要任务是在平远发动群众,建立民兵、农会组织,壮大队伍,镇压反革命分子,开展反“三征”和减租减息。梅平武工队成立后,迅速地在超竹大部分村庄和石正的棉羊、潭头等地打开局面,1948年2月,又组建了平远区队,由超竹向大柘凤池、中行仲石等地开展革命渗透。在梅兴平蕉边县工委的领导下,梅平武工队、平远区队配合独四大队频频出击平远,接连摧毁平远大柘、坝头、石正、八尺、寻乌茅坪等地国民党基层政权和反动武装,取得辉煌战果,游击区不断扩大,政治影响遍及粤赣边区。平远在武工队的深入串联发动下,建立了众多据点和关系户、堡垒户,到1948年底,平远南半部的农会和民兵组织在各地先后建立起来了。1948年4月8日,梅平武工队、平远区队与独四大队共200多人,在南台山嶂肚里遭国民党反动武装的围攻,损失惨重。4月下旬,边县工委派梅平武工队重返平远重开工作新局面,深入群众,大力开展政治攻势,相继成立了超竹、大柘、石正、河头、东石等各乡武装工作组,镇压了敌人耳目,鼓舞了群众斗志,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充实了武装队伍,扭转了局面。此后,在党的领导下,武工队英勇奋战,直至平远全境解放。

   梅平武工队在平远大柘期间,在梅二村、棉二村、樟演村、黄沙村、凤池村、大塘山、杉坑、乔樟等村庄建立了众多的关系户、堡垒户。


   黄沙村排上队新屋:1947年12月,梅平武工队成立后,姚天民利用与姚云卿、姚旺卿(黄沙人)的同学关系,在黄沙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向群众传播革命思想,先后在村里建立了20多户堡垒户,其中排上队新屋是主要的革命据点之一。1948年5月,经武工队的宣传发动,村里的20多名进步青年组织了进步组织——群益读书会(后改为曙光社),此后还积极开展抗租抗息斗争,以及破坏敌人通讯设施、袭击反动头子张秉宏据点等革命活动。1949年5月,梅兴平蕉边县工委机关驻地和《曙光报》编辑部由长田镇长田村石角里迁到黄沙村,期间出版了两期《曙光报》。黄沙村在1947年12月至1949年9月,是解放战争时期平远地区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棉二村塘尾仓头下祖屋:棉二村(大塘山)是梅平武工队的主要基地之一,村里陈德成、陈新发、姚运华等8户是可靠的堡垒户。村里群众大力配合武工队,打击勾官结府、欺压百姓的反动地主,在武工队组织领导下,全村开展减租减息乃至抗租抗息斗争。1948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到大塘山搜捕武工队员,幸得姚运华等群众家中暗中掩护、报信。1949年3月,梅平区委负责人陈玉堂宣布吸收工作积级、斗争坚决的3名村民为中共党员,正式成立大塘山党支部,并建立农会和民兵组织,大塘山革命群众投身革命事业的热情日益高涨,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参加武工队或编入独四大队,有的参加地方工作,为部队的扩展壮大,为地方政权建设,输送了人才。

   杉坑村陈屋:1947年9月,杉坑村、大塘山两地就是游击队的革命活动据点村。12月梅平武工队成立后,杉坑成为武工队安全可靠的基地,梅平武工队负责人赖森文及革命骨干陈玉堂等在村里开展革命串联,发展农会组织,建立了陈裕昌等可靠堡垒户,夏、秋两季收割时,在武工队领导下积极开展减租减息的斗争。1948年12月杉坑党支部成立后,陈裕昌家也是党的地下联络中心点,不断接受党的任务,送情报,发动参军参战,运送粮食物资、接待武工队员等。1949年4月23日,中共梅平区委、梅平武工队、平远区队共30多人由区委书记、武工队长陈玉堂带领在杉坑宿营,陈玉堂住在革命据点陈屋。24日遭敌突然袭击,发生了“杉坑事件”,赖济庭、姚良开、刘亚二等人牺牲。

   梅二村陈屋、廖屋:1948年4月,梅平武工队平远区队负责人陈玉堂率队到梅二村开辟根据地,进村就把队部设在陈屋,发动梅二村30多名青年组织“读书会”,发展武装骨干组织,投身革命武装斗争,在武工队领导下,直接参加了打长田、大柘、坝头等多场战斗。7月,革命活动据点扩展到廖屋等地,8月,梅二村成立农会组织,配合武工队反“三征”抗租抗息。全村有二十多户堡垒户,他们负责解决武工队的衣食住问题,站岗放哨,刺探敌情、通风报信等。1949年6月29日,国民党胡琏兵窜扰平远,县军管会,县政府等在军管会主任陈悦文、县长陈玉堂带领下,从县城转移到梅二村廖屋、陈屋等地驻扎,领导军民抗击胡匪窜扰。

   牛角岌下祖屋:1948年3月,梅平武工队在漳演村沙岌下、黄泥田、荷树塘、牛角岌下等地建立了众多联络点、堡垒户,领导群众抗租抗息。1949年5月6日因漳演村反动军官刘茂文告密,在漳演村开展革命活动的梅平武工队、平远区队员,遭反动武装张秉宏部100余敌的袭击,敌兵分二路,分别堵至牛角岌下祖屋的大门和后门,包围了屋内正在开会的武工队领导姚士雄、陈凡、钟运兰、赖小汉、蓝石泉、姚士欣六位同志,武工队队员立即投入战斗突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陈凡同志中弹牺牲,姚士欣,蓝石泉两位同志被俘(后遭杀害)。民兵刘兰贤、刘唐贤、刘桂贤掩埋好陈凡同志的尸体,将受伤的赖小汉同志抬至安全的地方,姚士雄、钟运兰突围转移至张义通家中,后转到安全的地方姚士其家中。

   乔庄村云生公祖屋、西山坑祖屋、积山公祖屋、念乔公祖屋:1947年7月18日在乔庄村学新小组积山公祖屋成立了由陈玉堂为首,以陈玉湘、陈欣贤、陈福贤、陈超贤为主要骨干的“乔樟青年社”,秘密组织民兵,开展革命活动。12月,梅平武工队成立,乔庄村的陈玉堂、陈玉湘等青年参加了梅平武工队,乔庄村上樟坑云生公祖屋、西山坑小组、积山公祖屋、坑尾念乔公祖屋是武工队的可靠据点,全村不分男女老幼,全力支援游击队、武工队,开展一系列军事行动,全村三四十个青年会同武工队,配合梅兴平边游击队打击地主武装,破仓分粮给贫困群众,还配合粤东支队独四大队夜袭国民党自卫中队、警察所、乡公所等。1948年4月中旬,梅平武工队帮助乔庄村建立了党支部,发动群众反“三征”和抗租抗税。1949年7月一天的夜晚,国民党胡琏兵团残部窜扰平远,对乔庄村进行报复性的烧、杀、抢、掠。由于捉拿不着游击队员、武工队员,就放火烧毁了县长陈玉堂、区长陈玉湘房屋(即云生公祖屋)。

   梅平武工队旧址群中黄沙村排上队新屋于2020年3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1月被平远县委宣传部公布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他旧址暂未设定利用级别。黄沙村是省定红色村。棉二村、梅二村、樟演村、乔庄村于1993年5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评定为解放战争游击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1: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毓秀书院 (广东平远毓秀书院)
红色资源“活”起来

   毓秀书院位于广东省平远县东石镇灵水村白岌下,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为林姓十九世裔孙萱秀公所建,一直作学校使用,亦称毓秀学校。

   现为平远县爱国主义教育、党员教育、廉政教育基地,平远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毓秀书院曾是中共平远县委领导全县革命斗争的指挥机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平远县组织的孕育、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是平远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

   毓秀书院座落在东石镇灵水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前身为灵水小学,占地面积为7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90平方米,该书院为典型的四合院,是客家民居式土木平房建筑。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毓秀书院内设立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史迹展览厅和灵水村文化活动室,对全县革命史料、图片、实物进行陈列,使毓秀书院成为红色文物旅游景点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毓秀书院是平远县革命的摇篮和指挥关。1928年平远县委成立,县委会议地址设在毓秀书院。1929年,在毓秀书院成立平远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石北乡苏维埃政府。

   毓秀书院是平远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曾培育出曾庆禄、李巴林、丘展鹏等中共党员引领并开展革命活动,并成立石北乡农会和石北乡赤卫队,建立了中共灵水党支部,孕育出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它就是坐落于平远县东石镇灵水村的毓秀书院。这里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群山环绕,丛林茂密,成为当年苏维埃政府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

   毓秀书院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为林姓十九世孙萱秀公所建,一直作学校使用,亦称毓秀学校。那为何苏维埃政府会在此选址呢?平远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远明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一是地理位置上相对比较偏远,背靠山;二是群众基础比较好,接受革命道理时间比较早。

   王远明介绍,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1925年大革命时期东征军进入平远后便开始了革命活动的宣传,当时该地区的人民也较早受到马列主义思潮的影响。曾庆禄早年在东山中学学习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成回乡后便积极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讲解农民受剥削的根源,并在东石、灵水发展党组织,在石北乡毓秀书院发展党支部,并在1929年4月被聘请为毓秀书院的校长,他利用这一特殊身份,将一些共产党员都聘请到书院教书,如李巴林、李万炎、丘展鹏等人,他们都对后来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及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曾庆禄在1929年成立苏维埃政府,并当选为主席,同时成立赤卫队、儿童团、妇女委员会等,当时的机构是比较齐全的。)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各机构也迅速建立并成长起来,带领各个群体进行革命宣传等活动:到附近村庄张贴标语、剪断敌人电话线、打听消息,领导农民群众向地主富农要求减租减息,局部武装暴动让地主富农减免税负等。

   除了发动群众积极宣传革命,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也曾多次受到敌人的围剿,为此也进行了多次反击斗争。多次受到国民党的围剿,在此有过阻击,如冷水坑战役,在红四军来平远奉命北撤后,敌人疯狂反扑,东石也进行反围剿斗争,最后曾庆禄、李巴林等人带领县区乡干部和赤卫队等,从石北撤离到泗水再到下坝与从仁居撤来的一部分人会合。

   提到苏维埃政府进行的革命活动时,书院管理员、也是红四军后代的林宏说,他的爷爷当年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著有回忆录。林宏说,他的爷爷叫林钦文, 16岁在毓秀书院参加革命, 1930年5月25日之后他就前往仁居参加红四军了,曾担任过红四军的指导员。

   据王远明介绍,苏维埃政府在毓秀书院成立期间,还积极承担政府职能,做了许多实际工作。目前,经过当地政府的规划保护及重修,毓秀书院焕然一新,已成为该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同时也被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确定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1: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溪桥与古道
红色资源“活”起来

   松溪桥与古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差干镇加丰村与湍溪村交界的松溪河上,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清道光十年改建,道光十一年落成。2015年,松溪桥与古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松溪桥始为木桥,改建后为石拱桥。松溪桥东西走向,两孔跨河,全桥用花岗石筑而成,长100.3米、宽4.9米、高12米,东端引桥长33.1米、西端引桥长27米;桥两边竖有石栏,石栏间左右各20根石柱,柱长1.36米,柱顶呈葫芦状,石栏高0.9米,中间石栏上镶嵌“松溪桥”碑。古驿道长约6公里,宽5尺,鹅卵石砌面,依弯就曲。

   2014年1月13日,松溪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序号7)。

   2015年12月10日,松溪桥与古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3-2 12:32 编辑

邹坊文祠
红色资源“活”起来

红色资源“活”起来

红色资源“活”起来

   邹坊文祠,俗称八角亭,坐落在平远县 仁居镇 邹坊村村口。

   根据清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卢兆鳌编写之《平远县志》记载,该文物乃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邑人刘企贤等倡建,当时地名三枫树,清代设私塾,春秋两季则在此祭祀天地,祈求太平,风调雨顺。又因处于河口出口处,亦有“镇水”之说。

   民国期间在此办过小学、设过邹黄乡公所、邹坊乡公所。解放后曾为邹黄公社、邹坊公社、粮食仓库、邹坊大队、邹坊管理区、邹坊村委员会址至今。

   文祠主体为木质框架结构,共四层二厅十六间,平面六角形,主柱四条,六角形石质柱基,三层重檐,攒顶尖,穿斗式梁构架,顶呈宝葫芦状。是广东较为罕见的四层砖木楼阁式祠堂建筑。

   根据清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卢兆鳌编写之《平远县志》记载,该文物乃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邑人刘企贤等倡建 ,当时地名三枫树,清代设私塾,春秋两季则在此祭祀天地,祈求太平,风调雨顺。又因处于河口出口处,亦有“镇水”之说。盖因流传不一,亦有说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

   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